stg44步槍面對m1加蘭德和波波沙有沒有優勢?

up00zc


這個當然優勢大大的,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的步兵班裡邊的火力是56半自動為主,正副班長加戰鬥小組長用衝鋒槍,在解放軍從越南撤回來不久,解放軍就把56半自動淘汰了。

突擊步槍在面對半自動步槍的時候,優勢極大,由於步兵的交戰距離基本上是在400米以內,在這段距離中,44式步槍和迦藍德都能夠保證精度,也就是指哪打哪,不過受到射手的影響,並不是每一發子彈都會消滅一個敵人,通常的做法就是多打幾槍,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半自動步槍40發/分的射速在面對突擊步槍100-120發/分的射速時,摳一下響一聲的半自動才打過去一發,那邊已經潑過來一片了。

而波波莎這種衝鋒槍在面對突擊步槍的時候就是幾乎沒有還手的機會了,衝鋒槍波波莎的有效射程由於槍彈初速高,有效射程達到200米,但是在對付300-400米以外的突擊步槍就處於人家打得到你,你打不到人家的狀況了。

應該說,突擊步槍是步槍和衝鋒槍結合的產物,既具有猛烈的火力,又具有較遠的射程,德國人使用以後,在戰場上吃足了苦頭的蘇聯人首先跟進,而美國人過了10年以後才在自己吃過苦頭以後採用小口徑突擊步槍。


有痰


你好,我是冬雨AK,說下我的看法

Stg-44步槍,是一款劃時代的作品,據說卡拉什尼科夫在設計AK47的時候,就借鑑了Stg-44突擊步槍,它是世界上第一支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在面對M1加蘭德和波波沙時肯定有優勢。根據使用過的士兵反應:”在實戰中,三四個手持StG-44的德軍士兵,往往可以壓制住一個班的手持M1式加蘭德步槍的美軍士兵,和數量更多的使用波波莎衝鋒槍的蘇聯士兵”可見其性能之優越。

二戰時期,德國槍械專家發現,傳統栓動步槍所使用的全威力步槍彈威力過剩,當時各國裝備的毛瑟 莫辛納甘 春田 等步槍的有效射程都在600米左右,但實際上,一個步兵能擊中400米左右的目標就相當困難了,所以存在威力過大的情況,而衝鋒槍的有效射程在50-150米之間,那麼150米至400米的這段距離就存在火力空擋。Stg44步槍就是用來彌補這段火力空擋的。

為了降低成本,STG-44突擊步槍仍然使用7.92毫米口徑(7.92×33毫米步槍短彈),只是彈藥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這樣就可以在現有的生產線上稍加改動即可。在彈匣的選擇上,設計師經過多方比較,從火力持續性和士兵攜帶彈藥量上綜合考慮,最終選擇了30發弧形彈匣,實踐證明,這種彈匣很成功,後世的自動步槍基本都採用30發彈匣。

1942年11月投入大規模量產後,Stg-44步槍開始裝備德軍的精銳部隊,士兵在使用之後,對它的性能讚不絕口,它的火力持續性和密度接近衝鋒槍,在400米內的威力接近步槍,射擊精度也比較好,戰場上經常出現兩三隻Stg-44突擊步槍壓制住一個班的波波沙和M1加蘭德

時至今日,在很多熱點地區還能看到Stg-44突擊步槍的身影,比如在敘利亞,政府軍就曾經繳獲過不少!


冬雨AK


stg44步槍,是二戰時期德軍的制式裝備,發射的是中間威力的步槍彈,深刻影響了戰後自動步槍的發展,口徑7.92毫米,30發彎彈匣供彈,400米區間的射程,是一把射程遠、火力猛的自動步槍。

俄羅斯舉辦的“軍隊-2018”論壇上,展出了在敘利亞反恐行動中從武裝分子手中繳獲的武器,其中竟然就有二戰一代名槍德制stg44自動步槍,這批上世紀50年代東德軍隊裝備蘇制AK-47自動步槍以後淘汰的裝備,流入到了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分子手中,歷經70餘年的歲月,貌似保養如新依然能作戰,讓國內外軍迷感到非常驚訝。

M-1加蘭德,是戰時全球數量最大的半自動步槍,美國陸軍步兵曾經大量裝備,成了美國大兵的象徵,突尼斯、太平洋地區、歐洲戰場8發漏夾供彈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無處不在,對日軍和德軍大量裝備的5發栓動步槍形成了火力上的絕對優勢。

口徑7.62毫米,有效射程600米,在400米內射擊精度較高,但其缺點是裝上8發鋼製漏夾和軍刺時,全槍重量將近10斤,但仍然被名將巴頓將軍稱為世上最好的步槍,韓戰甚至越戰,都有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影子。

波波沙-41/43,是二戰蘇軍大量裝備的衝鋒槍,前者是71發彈鼓供彈,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成名,由於有一隻大容量的彈鼓,因此,其火力遠在德軍32發彈匣供彈的MP-38/40衝鋒槍之上,在巷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後者是35發彈匣供彈,對於彈匣供彈的衝鋒槍來說,其火力持續性能也不算差了,但其名氣和影響力遠沒有波波沙-41大,論波波沙衝鋒槍,一般讀者想到的就是71發彈鼓供彈火力輸出動物般兇猛的波波沙-41,而絕少有人會聯想到35發彈匣供彈的波波沙-43衝鋒槍。

綜上,stg44是把自動步槍,集栓動步槍的威力和衝鋒槍的火力於一身,實際上就是一把具有劃時代意義步衝合一的步兵槍械。

而M-1加蘭德是一把半自動步槍,波波沙-41/43是衝鋒槍,三者其實是不一樣的步兵槍械,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並沒有什麼可比性。

200米有效射程內,肯定是波波沙-41/43火力猛,但由於發射的是手槍彈,對目標的殺傷力,當然遠遜於stg44自動步槍和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了。

600米遠距離射擊,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定能拔得頭籌了,波波沙-41/43射出的子彈夠不著要打擊的目標;到400米距離內,一定是stg44自動步槍發威了。

就其綜合性能比較,顯然stg44自動步槍無論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還是對波波沙-41/43都具備一定的戰場優勢,所以網絡上有文章說在實戰中,三四個手持stg44的德軍士兵,往往可以壓制住一個班的手持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美軍士兵,以及數量更多的使用波波沙-41/43衝鋒槍的蘇軍士兵。


國平軍史


肯定是有優勢的,它比波波沙射程遠精度高,比m1火力強。如果德軍能夠裝備足夠數量的stg 44來配合MG42,在相當多的輕步兵戰鬥中能夠有壓倒性的優勢。

STG - 44 / MP - 44 全自動步槍

1 . 簡介

第一種使用中間威力彈藥的自動步槍,由於縮短了彈體,減小了發射藥量,使其在全自動設計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擊更精準,填補了機關槍和衝鋒槍之間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稱由來

MP- 44:MP 為德語 Maschinenpistole 縮寫,Maschinen — 機械,pistole — 手槍(彈匣式手槍),因為發射手槍彈,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為“衝鋒槍”。

STG-44:為德語 Sturmgewehr 縮寫,Sturm — 風暴,gewehr — 步槍,\tSturmgewehr 意為 “風暴步槍 ”或 “突擊步槍”。

德軍中的有識之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資源裡爭取到優先生產的配額,就以MP(衝鋒槍)項目名稱進行申報並通過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來自軍隊對該槍的評價之後,認識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產,並將其命名為 STG-44 步槍 。

口 徑:7.92mm

彈 藥:7.92×33毫米(中間威力彈)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論射速:500發/分

閉鎖方式:槍機偏移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彈 容:30發

槍 長:940mm

膛 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全槍質量:5.1kg (不含彈匣)

瞄準裝置:覘孔式瞄準,帶護圈準星


我是機智的國王


歷史小挖客先說看法:Stg44山地戰不敵M1加蘭德,叢林戰巷可能弱於波波沙,但差距並不大,綜合性能領先,代表了發展方向。慢慢道來。

中間威力彈藥的前驅

Stg44最重要的改進,就是採用了中間威力的子彈7.92X33毫米KURZ(下圖左一,對比中間的全威力子彈),威力比較適中,較好覆蓋了近戰到400米的交戰距離。而二戰時期步兵交戰距離極少超過400米了。這款首次大規模使用的中間威力槍彈。而拜中間威力彈藥所賜,Stg44綜合性能優異,重量低於M1和波波沙,威力、射程、後座力等非常均衡,引領了戰後步槍發展方向,AK47、齊射理論等等的產生,都直接受到它的重大影響。但也並非包治百病。

山地戰等場景下不敵M1加蘭德

蘇聯和美國都曾在阿富汗地區征戰多年,兩國步兵都有相同的感受。蘇聯裝備5.45口徑的AK74,美國用5.56口徑的M4,對手裝備很落後,往往還是二戰時期的全威力彈藥步槍。但在阿富汗這樣的多山少植被環境中,交戰雙方被山谷、山坡這樣的地形拉開很遠的距離,沒有植被掩護,山地也限制步兵的運動能力,結果先進的小口徑步槍被落後的全威力步槍壓制,別說加蘭德這樣優秀的半自動全威力步槍,連李恩飛這樣的栓動步槍都可以倚仗距離優勢。而AK74、M4的最大有效射程與Stg44,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環境中,Stg44也討不了好。

叢林戰巷戰中不敵波波沙

而作戰場景如果轉換成越戰那樣的叢林戰,或者巷戰,由於目視發現敵人的距離特別近,需要近距離爆發出兇猛的火力,這時射程的重要性就讓位於全自動射擊的可控能力,以及火力持續性。而波波沙採用手槍子彈威力射程雖小,但後座力小於步槍彈,全自動連發好控制,加上71發大容量彈鼓肆意潑灑彈雨,甚至較大的重量能降低可感後座力,可以在近距離壓制Stg44,但優勢不算大。

Stg44綜合性能勝出,代表了方向

但Stg44綜合來看全面勝過M1和波波沙,這就好比跑車比較快,低速代步車很省油,但賣得最多的還是普通乘用車,Stg44就是這樣的乘用車!

而且上述場景如果倒過來就完全不同了,叢林戰巷戰能全自動射擊後座力小的Stg44吊打加蘭德,山地戰波波沙的射程對Stg44只有恐嚇作用。而且上述場景還有一定的特殊性:阿富汗這樣的反遊擊作戰中蘇美的重型火力支援武器響應速度慢,AK74和M4被迫要在遠距離上單獨面對全威力步槍,後期美國把M240下發到班一級,情況就改觀了。叢林戰巷戰中,美軍開始全面裝備防彈衣之類人體護甲,用手槍彈的衝鋒槍就麻煩大了,而人體裝甲面對Stg44這樣的中間威力槍彈步槍,還是比較吃力的。



從裝備通用角度看,中間威力槍彈能兼顧遠近,實戰中意義重大。實際作戰總不能根據作戰場景給步兵隨時更換不同的槍和彈吧,多種槍和彈的後勤、訓練都是不可接受的麻煩!所以能包打天下的槍和彈,儘管某些方面稍弱一些,但仍然是備受歡迎,Stg44就很得步兵喜愛。而如今美國正在發展的6.8毫米槍彈,遠距離上的性能甚至超過傳統的全威力槍彈(上圖左),很值得關注。


歷史小挖客


那是必須有優勢的啊。

二戰那些打全威力子彈的步槍,對於人體來說,威力太強,對於裝甲來說,還沒啥卵用,所以說完全就是威力過剩。用射速去換威力,很明顯是個不明智的選擇。

而衝鋒槍打手槍彈,各方面性能,突擊步槍幾乎完勝。綜上所述,STG44面對M1加蘭德和波波沙來說,有著碾壓性的優勢。

所以說現代的主力是突擊步槍嘛~打全威力子彈的基本用作精確射手步槍打一打遠一點的目標或者打輔助。而衝鋒槍......差點進了博物館,現在基本用於二線部隊。


南黎23333


當然有啊, 看現代主流制式武器都是突擊步槍,而全威力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只能打個醬油作做補充就知道,突擊步槍才是笑到最後的大佬

美國作戰研究組織曾對二戰時的步兵交火距離進行過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步兵射擊是在300碼以內(270米)。而且在這個距離上,命中率已經非常低下。因此加蘭德是用.30-06那種能打800米的全威力步槍彈完全就是威力過剩,而且M1它孿生兄弟M14在越戰叢林裡被猴子的AK吊打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同理,M1加蘭德和Stg44這種中間威力彈自動武器對戰也是一個結果。

畢竟突擊步槍的自動火力比半自動猛的多,而且300米的有效射程在實際交戰距離中剛好夠用

至於波波沙這類衝鋒槍,忘了他吧,衝鋒槍這種打手槍彈,有效射程往往不超過100米,而且彈頭侵徹力和彈道都很差的玩意在二戰結束之後就逐漸退出一線步兵列裝了,被突擊步槍完全取代。

到今天,衝鋒槍大多隻是用作PDW,特種作戰用途使用。


瘋狗的輕武


STG44非常牛逼,他開啟了自動步槍時代,是一款劃時代的武器。作為德國二戰末期開發的制式步槍,一經亮相就深得前線士兵的喜愛。在東線戰場,使用STG44德軍火力能夠壓制住蘇聯的波波沙和SVT-40的火力;而在西線,一個清一色裝備STG44的步兵班,完全可以壓制裝備M1加蘭德的美軍步兵連!

值得一提的是,STG44裝備還有些曲折,這款槍雖然非常優秀,但研發之初並沒有得到元首希特勒的支持,後來軍方不得不瞞著希特勒以衝鋒槍的名義繼續研發,因此最初的最初並不是STG44這個名字,而是以衝鋒槍MP43命名並生產。而在希特勒瞭解到自己被欺騙後勃然大怒並要求停止生產,只是這時候前線士兵反饋回來的消息對這款自動步槍表現評價很高,於是才得到了重新生產,並重新命名為“Sturmgewehr44”(Sturmgewehr在德語裡面的意思是“暴風雨一樣的步槍”),簡稱Stg-44。

STG44劃時代的實現了步槍與衝鋒槍的一體化結合,它既可以連發也可以單發,遠距離射擊時採用單發射擊保證精度,而在火力持續性上又強於美蘇裝備的半自動步槍,主要是因為STG44的彈匣容量為30發,而美國的M1加蘭德是大八粒,蘇聯的STG40也僅僅只有10發,裝彈上完全不能相比,遠距離對射很容易被壓制!


而中近距離射擊STG44又擁有衝鋒槍一樣的火力,尤其是中距離上衝鋒槍完全沒有優勢可言,而STG44的火力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即使是近距離射擊,一個裝備STG44的步兵班的火力強度可不是那些只裝備1~2把衝鋒槍的步兵班能夠相提並論的!因此STG44的火力非常強大,並不是二戰其他武器能夠相提並論的!

正因為STG44擁有衝鋒槍一樣的火力密度,因此德軍步兵班僅僅只需要裝備STG44+輕機槍即可,不用再額外配置衝鋒槍了,子彈的後勤供應上大大緩解,畢竟少補給一種子彈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雖然STG44表現非常好,但是整個1943~1945年期間,德國本土工業遭受英美長期大規模轟炸,這款淺最終僅僅生產了40萬支裝備給德軍部隊,由於數量不足,該槍也就有限裝備東西線德軍和黨衛軍精銳部隊,比如德國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死守卡昂的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這款槍械在後來的庫爾斯克戰役、以及德國防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最後的柏林戰役,裝備STG44的德軍給予了進攻蘇聯頗大的傷亡代價,比如死守帝國大廈的殘餘黨衛軍大量裝備STG44,蘇聯攻下這裡付出了很大 的傷亡代價,還有整場柏林戰役中,人民衝鋒隊與黨衛軍殘餘部隊也大量裝備了Stg-44。蘇軍能有非常慘重的傷亡,其中就有Stg-44的一份大“功勞”。

二戰剛剛結束,英美法蘇等列強都見識過STG44的厲害,也都開始研發生產自己的自動步槍,僅僅兩年後,蘇聯的一代神槍AK47現世,退役STG44在外型上頗為相似,不管兩者有沒有血統關係,但至少蘇聯人的設計時參考STG44的!


狼煙火燎


提起突擊步槍,人們想到的往往是AK-47和M-16這樣的大牌,但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實際上是德國於1943年研發的STG-44,這款武器設計原因是為步兵提供400米內的精確連續射擊火力。採用中間威力步槍彈的射擊,威力比步槍的專用7.62口徑子彈小,但卻比衝鋒槍的威力更足,因此在200米到400米的距離內可以進行精確而猛烈的連續射擊。在出現之初蘇軍甚至驚呼,德國人居然每個人都拎著一把機關槍!

不可否認的是,STG-44的性能絕對是優異的,後坐力不大的同時,射程比衝鋒槍之類的武器高出不少。可以說,對比同時代的美軍步兵武器M-1加蘭德步槍和蘇軍波波沙衝鋒槍有非常大的優勢。根據美軍和德國士兵的回憶錄來看,在200米內的交戰距離,幾個手持STG-44的德國兵足以壓制沒有機槍的一個班的美軍,後者的射速完全跟不上全自動的STG-44。而在對抗蘇軍時,只要超過100米的距離,使用波波沙的蘇聯人就會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儘管如此德軍卻始終沒有停止MP-40衝鋒槍和Kar-98步槍的生產,並且研發了另一款半自動步槍G-43。這就充分表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STG-44並不是一款全能的武器。雖然設計非常優秀,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僅僅使用STG-44的德軍步兵,是很難對抗手持美軍加蘭德和蘇軍波波沙的敵軍的。

STG-44雖然以精確聞名,但是畢竟是中間威力槍彈,不能和半自動步槍如加蘭德媲美。在超過400米的距離,STG-44的精準度就落後於美軍加蘭德了。更重要的是,這個距離不可能運用步槍的射速優勢來壓制對手,後坐力不允許。因此在遠距離,STG-44仍然不是傳統步槍的對手,要知道Kar-98可是最遠可以打超過1100米的距離,德國狙擊手就用步槍打出了這個記錄,STG-44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德國人需要生產他們的G-43半自動步槍,並且Kar-98栓動步槍也一樣好用。

而在近距離內,STG-44射速不足的問題就很嚴重了。STG-44的射速理論上只有500發/分,還比不過MP-40,那就更不要提射速超過900發/分的波波沙了。在近距離內,STG-44完全就是被對手壓制的份兒,蘇軍衝鋒槍猛烈的火力,可以讓德國人抬不起頭來。與此同時,彈匣容量上看,30發的彈匣對比71發大彈鼓的對手也是明顯吃虧。因此,在近距離內STG-44難以戰勝波波沙。

歸根結底,任何一種武器都不會是全能的,槍械更是如此。STG-44的設計就是在400內提供精確射擊能力,超出了這個射程或者太近的話,其劣勢就暴露無疑。這個道理就像把現代的衝鋒槍拿去遠距離對抗二戰的步槍一樣,不是技術不足,而是設計用途就不一樣,沒有武器是十全十美的。


科羅廖夫


暴風44距離蘇軍波波沙射程外就能把它壓制住,遭遇美軍加蘭德比較複雜地形佔優勢,不適合遠距離對射,應儘可能靠近自己火力穩定點射迅猛打壓加蘭德半自動,靠攏後全自動痛扁加蘭德,這都取決於班排長的指揮得力!

拿武器的人才是牛逼的,武器自身不是絕對第一,被哪個子彈打中人都完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