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們需要理性的力量

前段時間,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的科普短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有讀者說,雖然視頻沒那麼煽情,但這樣的理性和剋制,讓他當下的恐慌感平靜了許多。

是的,理性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見識,我們常常因為未知而感到恐慌,因為了解而得到真實的安全感,這也正是理性的力量所在。

所以今天,我們整理了3篇有關新冠肺炎的文章,將從瞭解病毒如何防護以及情緒管理三個方向,帶你理性地看待新冠肺炎,希望能夠在疫情之下,讓每個人多一份安心和勇氣。


01 科普: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

新冠肺炎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它的死亡率和傳播速度有多高?如何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

科普自媒體回形針PaperClip通過科學、嚴謹的資料整理和數據分析,告訴我們:

病毒是如何感染患者的?

我們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裡都有大量的黏膜細胞,當病毒以某種方式接觸到你的口腔黏膜,與受體結合,感染就開始了。


黏膜感染,飛沫傳播,這就是冠狀病毒為什麼這麼容易傳播的原因。


疫情之下,我們需要理性的力量

為什麼一定要戴口罩?

噴嚏會噴出 10000 個以上的飛沫,最遠傳到 8 米之外;咳嗽,1000-2000 粒飛沫,最遠 6 米;即使是平靜的說話每分鐘也會產生大概 500 粒飛沫


口罩的多層結構可以有效的阻隔大顆粒,而那些納米級的微粒又會因為靜電效應被吸附在內部纖維上。


絕大多數飛沫核用普通的醫用口罩就已經夠了。美國 2800 多名流感醫護人員參與的一項隨機試驗中,佩戴 N95 口罩和醫用口罩的流感感染率甚至並沒有顯著差別。


比戴口罩更重要的是?

相比是不是戴著 N95,更重要的是:你洗手了嗎?


洗手是因為你的手上很可能有活著的冠狀病毒,它們在玻璃、塑料、金屬上都可以存活至少 2 天,它們隨著飛沫留在各種地方,而你的的手很可能就會摸到,然後你揉眼睛摳鼻屎的時候,病毒就會接觸到黏膜細胞,完成感染。


所以,洗手。洗久一點。

疫情之下,我們需要理性的力量

上面這幅圖片,就是這場肺炎的主角,一個直徑在0.1微米左右的畸形圓球。當我們通過科學知識,瞭解了它的一切信息,似乎它也就沒有想象中那樣可怕。

正如視頻最後所說:

「如果我們被這個嚇到,嚇到要鎖死來自武漢的鄰居,嚇到要攻擊陌生的求助者,嚇到要以謠言的名義讓大家不敢說話。那才是真的嚇人。」


微信公眾號「回形針PaperClip」


02 醫護:如何科學洗手&戴口罩?

截止到目前為止,疫情仍在發展,“勤洗手”和“戴口罩”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但我們還需要知道,怎樣洗手、怎樣戴口罩才能真正起到防護作用。

健康科普平臺丁香醫生為大家梳理了詳細的操作方法:

洗手注意5點:

1、用流動的水;

2、讓香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不少於20秒;

3、手心、手背、手腕、手指縫、指甲縫,每個角度都不能放過;

4、肥皂泡要徹底衝乾淨;

5、洗手後要擦乾。


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的方法:

1、戴口罩前洗手;

2、分清正反及上下:淺色朝裡,深色朝外,金屬條朝上;

3、緊壓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

4、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儘可能與臉部密合。

預防和抑制病毒的謠言,每天都有,真真假假的信息容易讓我們產生恐慌。

丁香醫生整理了各個權威途徑的防護建議,經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審核,做出了一版《新型冠狀病毒防護大全》,以上的內容便包含其中。


03 心理:恐慌下的心理防護方案

除了身體上的防控,我們心理上的“病毒”又該如何防控?疫情的持續發展、自我隔離在家的生活狀態,容易讓我們出現各種各樣的應激情緒,例如恐懼、自責、空虛。

在這種情況下,專業心理服務平臺簡單心理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正向思維」的思考方式,幫助調適因疫情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1、針對每日的資訊,留意事實和數據,根據事實,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

2、多回憶在每一次遇到危機時你曾如何面對;

3、以合理的態度看待事情,嘗試以更廣闊的角度瞭解問題的影響;

4、保持對前景的盼望。


以上是針對普通人群的一種心理調適方法,而如果你正在被醫學隔離、你的家人正在被隔離,或者你和家人已經出現了疑似症狀,這份根據2003年《SARS安心手冊》重新編制的心理防護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我曾經聽過一種對“恐懼”的解釋:

小孩子在黑暗中聽到閣樓的“嘀嗒”聲,十分害怕,因為他不知道那會是什麼;而當他知道“嘀嗒”聲是自己不小心遺落在閣樓裡的鬧鐘,恐懼自然就消失了。

越是特殊的時刻,我們越需要一種理性的力量,帶我們看到這黑暗中的聲音,究竟是什麼。

祝願每一個人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