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的代价,我们能够承受多少?


2020年2月7提凌晨2点58分,李文亮医生去世。我们和他的相遇始于荒唐,终于敬佩。

谎言的代价,我们能够承受多少?

作为新冠疫情的"吹哨人",死后哀荣也不过是亡羊补牢。在这场肆虐华夏神州的瘟疫中,从平淡如水的日子中抬头,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在打开电脑文档时,我的脑海里对于想表达的中心,想述说的话语,竟然是一片模糊,找不到清晰的字眼。这大概会是一篇非常混乱的文章。

据李文亮回忆,12月30日,他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显示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出于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注意防护的角度,所以在群里发布消息说"确诊了7例SARS"。

1月1日,武汉警方发布通告,8名人员在网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现已传唤。

这大概就是我们对于他的最初印象。最后的结果已无需赘述。求胜欲极强的我无法去评论太多的孰是孰非。

只是这样的情节难免让我想起了一部HBO出品的美剧《切尔诺贝利》,由真实的核泄漏改编的故事,像极了如今荒唐的人世。

谎言的代价,我们能够承受多少?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核电站的爆炸。副总工程师却在操作员质疑、晕倒的情况下坚称是水箱炸裂。

就像杀人案件一样,最开始的信息错误了,后续就无法跟上真实。而在某一无关紧要的时刻,这可能就是致命绝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却是另一件事——人民的愚昧与无知。核电站爆炸的当晚,夜空亮起蓝色的光束,细微的飞灰像雪花一般漂浮在空气中。被爆炸吸引的人们簇拥在街头,欣赏着"美景",而实际上,他们的身体都静悄悄地被辐射所填满。

你根本想象不到仅仅是一集的时间,镜头换在医院里的病人狼狈不堪的鬼魅模样。消防员的妻子因为向护士隐瞒她已怀孕的事实,没有身着防护服看望她的丈夫。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她的孩子保护了妈妈,吸收了她身体内的辐射,出生仅4个小时,就和人间告别。

当事人的后悔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

谎言的代价,我们能够承受多少?

贵阳小河万科,52岁的女病人,发病已半个月以上,长期瞒报武汉旅行史,家里还在开麻将馆和送外卖生意。可能造成小河区域大面积的传染;黔西百花村村民密切接触武汉反黔亲属,目前为止,仅是一个村,就有10例确诊患者。

谎言的代价,我们能够承受多少?

这难道是消息闭塞一点都不知道疫情的严重程度吗?我无法触及他们心中的想法,就像那位消防员的妻子一样,他们的亲人、朋友被陆续确诊为新冠患者之后,剩下的情绪再多也无用了。

日子久了,被关在屋子里的我,脑子里也渐渐麻木,大概只有真正解禁的那天才能放下心中的所有桎梏。

山河无恙,你我相安,非一人之功。而一人之隐瞒,又可化作滔天大祸。最后能做的,也只唯有保重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