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春節假期變成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它也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面對疫情,企業、政府,乃至個人,應該怎麼辦?復旦管院5位教授從企業危機管理、中小企業發展、公共危機應對等不同角度為我們帶來了分析與建議。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芮明傑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教授


本次突發性疫情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是巨大的衝擊,也是突發性的災難。應對這樣的突發性災難,企業應該怎麼辦?這是考驗企業是否有危機意識、是否有良好的危機管理體系與方法的關鍵時刻。


我以為,企業需要認真研判疫情對經濟與產業的直接影響,研判資本市場、消費需求變化、進出口狀況等情境,進行適當的戰略決策、生產經營調整、人力資源應對、資本策略等危機應對,消除或降低疫情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先生存後發展。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蘇勇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


疫情兇猛,復工在即。非常時期,中小企業如何應對?且支三招:


一、穩定軍心。俗話說,氣可鼓而不可洩。組織懈怠是企業致命之災。災難面前,將帥須臨危不亂。企業員工來自四面八方,危難時刻更要依靠組織。故企業領導宜盡力妥善安撫,穩定軍心,凝聚共識,共克時艱。


二、盤清家底。平時一味往前衝,藉此機會正好略停腳步,盤清家底,練好內功,完善管理,降低成本,理清職責,籌措資金,提升實力。


三、主動出擊。冬天終將過去,春意必會盎然。“機遇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做好最壞的準備,但盡全力往最好處努力。危中尋機,在未來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得更有利的位置。


聖嚴法師有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願中小企業獲得更好發展。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李若山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對於這樣的局面,作為一個教管理的老師來說,絕不會對如何防治、治療這類新型病毒肺炎說三道四。這不是我的專長。但是,對當前的形勢,我想說說心裡話。


如何應對人們不知道的風險呢?事實上,當我們的社會進入科學發展的階段時,我們過去粗放式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了。專業的事情請專業的人來處理,應該成為一種鐵律!什麼叫專家?就是對此類風險進行長期研究,懂得此類風險規律的人,才能叫專家。例如,疫情的事情誰來處理,一定是鍾南山這樣的大專家來說了算!他們長期沉浸於病毒的研究,對病毒的傳播、治療有著相當專業的知識與能力。這就是專家。


因此,大家在今後的經濟生活中,一是多聽聽專家們的意見,切忌憑感覺、直覺去處理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二是一旦風險產生,儘量在第一時間按照專家的意見來處理危機苗頭,以最小的代價來解決危機產生的風險。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鮑勇劍

加拿大萊橋大學迪隆商學院終身教授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與新型冠狀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的是社會恐慌。恐慌狀態下,人們抗擊傳染性疾病的能力大幅下降。因此,贏得這場防疫戰的勝利,我們需要阻擊兩種傳染源:新型病毒和恐慌情緒。二者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必須遵守自身的規律,然後配置複合的手段。


人們用“被車燈驚呆的鹿”形容因為恐慌而喪失自救能力。渡過當前這場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公共健康危機,我們不僅需要醫療救護能力,還必須同時調理社會恐慌心理和行為。信息透明公開只是基本的第一步。建立一系列複合措施,發揮各層級社區自我組織的力量,才是我們接下來的可為之處。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企業應對之策、危機管理、政府政策——戰“疫”,5位復旦教授說

劉明宇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


對於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非常時期應當有專項的財政扶持。


“商場、酒店、餐飲、旅行等行業,短期內都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在這些產業內,不少也是中小企業。它們本身是靠商品的快速流通來維持業務運轉和創造盈利,客流大幅度下降之後導致現金流的斷裂,因此在短期會有較大的流動資金壓力。”對此,劉明宇指出,應當有更多有力度的措施出臺,比如對於上述企業應該有較強的資金融通的輔助措施。“特別是短期資金流通衝擊較大的中小企業,政府應提供信用方面的支持。”


劉明宇認為,為了讓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政府可以提供公信力的支持,這主要體現在鼓勵企業參與到公共防疫方面。


“企業為了公共衛生安全承擔了額外的支出,這一部分不應該完全由企業來承擔。”在劉明宇看來,政府可以通過公信力的管理來盤活一些閒置資源,比如提供隔離觀察的資源等。並且,政府還可以通過稅費減免和提供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到公共防疫中去,這樣更有利於疫情的防控。


此外,劉明宇提出,除了鼓勵職業在線教育以外,在當前數字化的條件下可以鼓勵遠程辦公。“在一些發達國家,有相當的人員比例是遠程在家辦公的。在此期間,上海可以鼓勵推廣遠程辦公,在保證公共衛生安全的情況下使生產秩序儘早恢復。即便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遠程辦公的業態也有利於社會資源得到更有力的利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