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就有善惡兩面?為什麼世人一般只能接受善,不能包容惡呢?

用戶102855198297


前言

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孔子的三字經就有這樣描述:“人之初,性本善。” 惡是善的反義詞,有些人是為了達到自己某種目的而用罪惡手段危害他人危害社會。這種罪惡之人你能包容嘛?正確回答:肯定不能。

當然這些人也不是天生就是惡人,他們從孃胎裡生下來也是善良的。他們是被惡人誘導、惡人利用才作惡的。站在公共的立場,公平對待善與惡。“揚善懲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最基本準則,連七、八歲孩童都懂。豈能包容?

針對“為什麼如今的人一般只能接受善,不能包容惡呢?”這個問題,有以下三點進行闡述分析。

【一】世人接受善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美德。以下3個方面就是對行善之人的探討。

(1)從小孩會說話開始,其父母或長輩對其言傳身教。做人要行善,莫作惡。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其意是:做人不要以為惡小就可以去做,也不要以為善小而不願去做。做善事從細小善事做起。幹壞事也是從細小壞事幹起,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膽子也越來越大,邪念也越來越強,到最後走向罪惡的深淵。

古人云:“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其意是一個人學好學千日都不會滿足,學壞一日就綽綽有餘。因此,教育孩子行善必須從小學起、從小做起,使其養成積善行德的良好習慣。

(2)小孩進入讀書階段,學校老師教其做好事,不能做壞事。

小孩進入讀書階段,由學校老師來教育。老師不僅把知識傳授給他(她)們,而且還教他(她)們如何行善積德,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因此,老師責任重大,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好與不好和老師有關,一個學生的品德好與不好也和老師有關。一個學生的精神風貌與其所在的學校有密切聯繫。“嚴師出高徒”也是這個道理。

(3)一個人長大後步入社會,已能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那些事該做,那些事不該做。

當一個人步入社會後,就要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做。可以做的事儘量去做,不可以做的千萬別去做。傷天害理的事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也別去做。認認真真做事,明明白白做人。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國家乃至整個中華民族。

【二】世人為什麼不包容惡,那是世人憎恨惡、討厭惡,對惡產生恐懼。同時惡也危害個人、危害家庭、危害社會、危害國家以及危害全人類。有以下三點分析。

(1)人本來是善良的,惡由心起。心生邪念,才有罪惡。

上面提到人本來就是善良的。那麼惡是怎樣形成呢?惡是由心起,心存邪念才有惡生。善與惡皆一念之差。所以一個人作惡也是從他(她)心中出現邪惡的念頭開始的,否則他(她)不會做惡事。

做人要堂堂;正正,明明白白。寧可捱餓也不要去做偷盜之事。這不僅善心善行,同時也是一個人的志氣。一個人不怕窮,就怕沒有志氣,為了一點點私利而幹出讓人唾罵的惡事來。

孔子東遊,見一小潭,潭水清澈明淨,此時孔子口渴,意欲飲水解渴。忽見潭上刻有“盜潭"兩字。孔子憤然離去。其原因就是強盜偷盜的名聲不好,所以寧可渴死也不喝盜潭之水。

(2)人性本來就是善良,受惡人教唆或者利用才做惡事。

有些人做惡事是受別人誘惑或者教唆,也或者被人利用所至。本來也是善良之人的。當然原因也有很多的。

有的是為生活所迫,家境貧寒,無法生活下去才聽人擺佈;有的是被家裡人影響,情緒低落,正好碰上惡人,受人利用。有的則是受到某種威脅逼其走上罪惡之路。總而言之,原因很多。

(3)生性貪懶,喜好作樂之人存心不良,以惡為榮。

有些人從小就生性貪懶,喜好作樂,專幹壞事。他們把壞事當好事來做,而且還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並以此為榮。這與父母教育有關。有些父母過度對孩子的溺愛,小時候不好好教育,等孩子長大後就很難學好。因此,對小孩不要太寵愛。到最後害了你,同時也害了他(她)自己。

【三】對造惡之人不是不包容,而是包容有限度的。只要改邪歸正,重新行善之人都會給你一些包容。對不思悔改之人則堅決嚴懲不貸。

(1)有悔改立功表現的可以寬容處理。

有些人知道自己作了惡犯了錯,並痛改前非。這種人大家都會歡迎的。只要他們能悔改能立功表現都可以從輕發落。鼓勵他們重新做人。這就是包容。但是包容也是有限的,不是所有惡人都可以免除或者減輕懲罰。

(2)不思悔改,繼續作惡的堅決嚴懲。

對那些不思悔改,依舊執迷不悟的人,特別對社會危害性極大,嚴重危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還是要依法嚴懲。作惡者沒有一個有好的下場。

結語

人性本來就只有一面,那就是善。因為善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善是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同時善又是公共道德的衡量規範。

惡是邪念,所有的惡都是因邪念而起。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有正就有邪。而世人所追求的就是:喜美厭醜,除惡揚善,一身正氣。

世人接受善,是世人對"善”字的理解,對善人的敬重,還有對行善的傳承。“眾善奉行,諸惡莫做。”其意就是做人要做一切善事,不要幹一切惡行。“世人不包容惡”也就是這個道理。

善與惡是對立的。只有棄惡從善,重新做人才是惡人的唯一出路。反之必誅,臭名遠揚。

你好,溫州美文文化傳媒與你一起探討、摸索問答世界的無窮魅力!

溫州美文


本人觀點如下:

善與惡,此消彼長。人間只需要善,不需要惡,為什麼還要包容惡呢?

如果讓惡佔了上風,人間豈不淪為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



藍天白雲LGF


“人渴望善,抵制惡,對自身充滿渴望”

人之初,性善惡皆存,一念為善,一念為惡,為善亦是為惡皆在你我一念之間。

既然是一念之間,就看我們此刻的選擇,選擇當下會因很多因素進行影響。

如利益,環境,現狀等。

總之,善惡最終迴歸於你自己本身。

隨著時代的發展,集體經濟到競爭經濟轉變,一家多子到一家獨子。人們不再像以前擁有那多忍耐性,大多數人絕得生活太苦。

他們渴望善意溫暖自身,依靠著善意抵抗生活。

因此,人本身有兩面性,出於個人 生活,導致自身渴望善,抵制惡!

另外,這又何嘗不好,正如目前病毒。

春天依舊會來,我們準備迎接春天。





不懂文章的大叔


給你舉一個例子,當你掉進了一個深坑了已經一天了,而且身上多處受傷。這時候來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找到一根繩子把你拉了上來。而且撥打電話120。另外一個看見你在坑裡喊叫,走到大坑的邊上看了看坑裡的呢。衝你白了一眼扭頭就走了。嘴裡還罵了一句‘活該’。請問你希望和哪個人交朋友。請選擇。


海哥53201


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我們去寺廟常常可以看到慈眉善目的菩薩像,讓人心生歡喜,也會看到面目猙獰的怒目金剛,同是菩薩,造像風格差異這麼大,這背後有什麼樣地奧秘?恐怕很難解釋清楚。那麼我們活生生的人呢?在生活中,有人積極傳播正能量,為人剛正不阿、維護正義、助人為樂、敢於奉獻,有人卻唯恐天下不亂,違法犯罪、栽贓陷害、無惡不作。

是什麼原因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原因確實很複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成長環境不同。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純良的生命,不分善惡,但是出生後成長的環境的不同,會讓孩子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如家風的好壞、父母是否離婚、育兒觀念的好壞、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家庭經濟實力、學校的教育觀念等的不同,都會導致孩子養成的性格分別很大,有的開朗、陽光、善良老實,有的脾氣暴躁、心胸狹隘、報復心強。

2. 社會風氣的好壞。如若出現腐敗、拜金主義、人情冷漠、道德敗壞等各種妖風的盛行,以及推崇病變的 “成功觀”,處在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裡, 容易導致許多人盲目從眾、精神萎靡、投機倒把,迷失了基本的生活方向和目標,自我放縱、自我沉淪、私慾膨脹,導致社會責任感缺失,一念之間,就可能走上犯罪之路。

3. 個人修養的不同。《大學.中庸》裡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做人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自己的修養程度的高低。你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遭遇的人生歷練等,會讓你形成自己獨有的三觀,三觀的不同,有人會走向天使,有人則變成魔鬼。

古人云:“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行。”我們都清楚,世間的美好在於感受到真、善、美,願今後的我們都能走正道,行善積德,不斷修煉,最終都能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自慮更生


如果一個正常人不知好壞,不分善良,那這種人就沒臉活在世上,活著還有意思嗎?

因為自古以來,人就有好,有壞,有善,有惡之分,所以邪不壓正。作為有點理性的人誰都站在正義的一邊,痛恨那些沒有人性,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因此大多數人都接受善良,而不包容醜惡的一面。

做人堂堂正正,積善行德,才能活出人生的價值來。


從零開始147105818齊


人的本性是喜歡善,而善也在陽光的一面,而惡的一面被深深的藏在了陰溝裡,偶爾,能看到!


順順順順大順






優優奶奶6751


天道善惡兩邊。舍我為公者皆善,損公肥私者即惡也。故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一生即佛


一切好人好事都屬善,一切壞人壞事都歸惡。

只有好人好事佔主流,社會才能公平公正和諧發展,人類才能和平共處。

要是壞人壞事佔主導,社會的公平秩序就會被打亂,人們就會生活在一個恐怖的環境裡。只能是極少數惡人作威作福,而絕大多數善人只能充當奴隸,任人宰割。

所以,懲惡揚善一直是文明社會的法則,包容惡人就是給自己套上枷鎖,宏揚善德,就是給社會留住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