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每個人各自都有鍾愛高爾夫的理由。

愛這項運動,不單單是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從這項運動中得到很多。

“高球皇帝”阿諾德·帕爾默曾說“我已是青春不再,但高爾夫使我繼續前進。”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一個人一旦喜歡上高爾夫,幾乎很難做到離開它。為什麼老虎·伍茲一次次的復出,在這個領域他已然是名利雙收,究其原因還是做不到離開高爾夫,離開賽場。

古斯·安德列昂(Gus Andreone),美國PGA協會年齡最大的會員,在103歲的時候還曾打出一桿進洞,還是人生第8個。

傑瑞·巴蒂(Jerry Barber),美巡賽上年紀最大的參賽者,77歲時參加了1994年的美巡賽別克邀請賽。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類似樣子的例子還有很多,雖已至耄耋之年,但還依然愛著高爾夫。如果可以選擇,大多高爾夫愛好者都希望能打到100歲。

沒錯,它就是有這種魔力,“綠色鴉片”之稱絕非浪得虛名。

因為高爾夫,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高爾夫的確可以給人帶來一些好的改變,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打高爾夫,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誠實、為他人著想,這是高爾夫的運動精神。大多數情況下,高爾夫球員是在沒有裁判監督的情形下進行的,完全依賴於參與者自身的誠實。

1925年美國公開賽,史上最偉大的高爾夫業餘球員鮑比·瓊斯在一次試揮時球位略微移動,在當時並沒有人看到的情況下,他主動告知同組球員和裁判,雖然因為罰杆使他失去了直接贏得比賽的機會,但他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高爾夫精神。

為他人著想,也是高爾夫愛好者所要具備的一個優良品質,在球場上的任何行為,都應以不影響他人正常打球為前提。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當然,高爾夫還教會了我們守時、情緒管理、自信、堅韌、尊重他人等等。

而這些,也恰恰是最難得可貴的,最能改變一個人的,紳士運動也絕不是嘴上說說,它當得起。

打高爾夫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

如果問打高爾夫最大的對手是誰,答案只有一個:自己。有人之所以喜歡這項運動,其實就是享受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相比較擊敗別人,打敗自己才是最有樂趣的那個。有些球員雖然輸了比賽,但他卻認為在這場比賽中戰勝了自己,這比奪冠更有意義。

當打出一顆好球時,還想打得更好;當打出一場低杆時,還想打得更低;高爾夫愛好者們始終都在不斷挑戰中成長。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有時,一次不可思議的一擊,足夠讓人開心好多天,因為這就戰勝自己所帶來的巨大滿足感。

沒有任何一項運動比它更公平 更包容

用老少皆宜來形容高爾夫最為恰當,伍茲兩歲時就已經開始打高爾夫,1940年出生的傑克·尼克勞斯至今仍能為美國大師賽開球。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還記得美國的獨臂男孩湯米·莫西里嗎?雖然天生缺失一條手臂,但卻他在“單臂高爾夫挑戰”中擊敗了一眾美巡球員,而且還曾伍茲和一起打高爾夫。

所以說,沒有什麼運動比高爾夫更包容,更公平。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

高爾夫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總會有希望。

高爾夫不是人生,但能讓你讀懂人生

去年的迪拜沙漠精英賽上,中國球員李昊桐擊敗了北愛爾蘭名將羅裡·麥克羅伊,正是源於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最終收穫了個人職業生涯中第二個歐巡賽冠軍。

不到最後一輪,最後一洞,最後一推,很少有人會輕言放棄,因為那代表著一種希望。

下面兩個我是寫的關於高爾夫揮杆方面的專欄,如果你熱愛高爾夫,那麼我想它們會對提升你的揮杆技術有一定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