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能學好嗎?

楊麗華205821601


能。要想學得好,只要靠自己多學深思。張璐等歷代大師就是自學。我沒人教,也只好自己看書摸索,夠自己及家人用了。


風箏_198112


個人自學中醫是完全可以學好的。我認識一位中醫,現在都快九十歲,身體康健,還能給人看病。他二十多患吐血,幾乎耗盡全部家產,也沒治好。由於他自己有學問,就自學中醫,幾年下來,他的病好了,有病人找他,有治好,也有治不好的。偶然機會,治好一個名人,這個名人在他村莊給他唱了九天戲。雖然他沒有這證,那證,但病人從早到晚就沒有間斷,吃飯的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在我們這方圓幾十裡,他也是有名的中醫。


張庚荏


我認為完全可以自學中醫,不求對外只求自用,學一樣得一樣知識,學好了自有大用。我有體會一個人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學好了就可以自用解決他,我老婆在2000年檢查出得了糖尿病的。去醫院治療吃藥打針控制血糖,一下又出現其它問題,醫院也無特效方法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自學中醫,因為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沒有辦法,買書看自已學,我又沒有讀什麼書很多字都不認識很難別說理解他,在糠尿病的大海里要想撈一棵針不容易啊!開始只是案書上的藥方用,有時有效有時效,一邊學一邊用,我對老婆說如果吃了不對馬上就停,就下這樣邊學邊試,西藥一直不停天天吃,中草藥也不停各種方法都用,也只是維持著13年多,後來去世了。在這10多年中讓我明白了自學中醫是十分必要的,我希望每一箇中國人都要學習中醫,生命是自已的不是別人的別人是不會懂得你的病情變化的。在住院中專家教授也跟我們貧民百姓一樣無能為力。一樣不懂就吃大虧,我關注新聞幾十年來醫學沒有什麼新的突破還是幾十年一樣聽天由命。科學是專家的口號罷了,先進是專家的財路,治病救命靠自己!在當今中國人口眾多糖尿病的發展相當快自己不懂中醫怎辦?西醫到目前為止糖尿病的病因病理都一無所知你講醫院能治好你的病嗎?自己不學習中醫就是去那裡治療都是上當被騙。學習中醫瞭解中醫用好中醫調治自我,總比受苦等死好。


用戶51522677


自學中醫不一定能學好,也不一定學不好,我想總有人能學好!有好中醫老師教是更好容易入門的,但如果不是好中醫,自己的根本知識都不牢靠哪就不行。我記得小時候漢語拼音剛普及時,有的小學教師自己漢字拼音都念不準,自己學生怎教得太好。國家應有絕對正規的好中醫,對門對路的科目教學教育人學習會很快很好,但我認為很難做到,不然早就現了許多名醫。當然這裡的好中醫說自己醫術一流是前提,自己願教人也是大前提。再加上學的人的鑽勁一定會出現多名名醫。但事實很難做到的。自學成好中醫也是很難的,但是隻要有許多人去學,總有人能學好的,可能是他,可能是她,可能是你們!可能是我們!有句話說得好打仗總要死人的,有向社會奉獻的精神就行,打仗打死的軍人不一定都立頭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只要向人類有奉獻的精神才值得學習!人得能力總有大小,不要看不起能力小的人,只要有奉獻精神就是好人一位!


李志雷2


我是簡繁,雖不是中醫,但我的父親也是幾十年的老中醫了,耳濡目染下,多少我也懂一點,於是看到這個問題便不請自來了。


自學中醫能不能學好?可以也不可以。

何謂可以?華夏幾千年歷史,有很多優秀的關於醫藥方面的書籍,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素問》通篇研讀並讀懂過後,其實你已經可以知道某些病該怎麼治,再比如《本草綱目》,通過其可以知道每味藥的藥性、作用。


何謂不可?你或許飽覽群書,但你沒有現實經驗,你無法準確的對病情做出判斷,對於一些細節無法做到精確,比如一劑小柴胡湯,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主治傷寒少陽病症,那麼請問你如何能夠確診?


有了基礎,當潛心拜師,學有所成,當遊歷天下,方有望成就。

歷史上“文人多懂醫”,他們看得多,身邊的親人有一些傷風感冒,便可學有所用,但真正想要成為名家,還得拜尋名師才行。


所謂的“遊歷天下”也並非到處跑,而是多看,自然經驗足;多想,自然識病因,再加上自身堅持不懈的研究,自然能夠有所成就。


在中國,學醫也好,學武也好,甚至學書法也好,需要“悟性”,跟西醫不同,西醫通過數據來判斷,所有學西醫的都可以開出想通的方子,給出想同的看法,但中醫不行。我記得有一本小說叫《首席醫官》,雖是虛構,但主角用另類的方式判斷病情,這也是經驗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分享不易,且讀且關注。簡繁y社區不僅僅是證券分析師,也是文化愛好者,一起討論“錢”的問題,一起討論書法、太極、茶道等傳統文化。


易論招財圈


自學中醫能學好嗎?所謂自學中醫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中國的中醫藥學博大精深,要想學好學透學精,沒有幾十年是悟不透的。第一,必須要對你研究的課題感性趣。有性趣才能產生動力;有了動力在學習的時候會產生悟性,激發你的潛能!比如中草藥學。應該先認識各種各樣的草藥,這些知識先從書本里學習,然後年復一年的在大自然中對比,找尋,認知,確定,藥性,藥理,屬科,是花,是莖,是葉,是根塊,或是全草,或是籽,或是飛禽走獸,或是金屬,或是非金屬,或者藥材是不是有大毒(或小毒),各種藥材的如何採收,什麼季節,涼曬,如何用什麼方法炮製,藥材如何切片,如何打粉,如何內用,如何外用,用藥用量的大小,多少,斤,兩,克,撮,擔,合,方寸,毫升,毫克㎎,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老師,或者叫導師,在他的指導下,你的學習情況會事半功倍!第二,診脈。望,聞,問,切。是診脈中的四大要素!望看你的面部,看你的舌苔,看你的走動,看你的皮膚;聞你的口氣,聽你的呼吸;詢問你的前因後果,詢問你的感覺,詢問你的飲食習慣,詢問你的不良恃好;診脈也叫把脈,寸,關,尺,診斷心跳的快慢(正常情況下,一吸一呼心跳4~5次),多於或少於,或輕或重,或偷停或快,等等問題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有些問題都應該在大量的實踐中去獲得,只有那些努力學習的人,才能知道甘草是甘甜;黃連是苦的!謝謝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


95767421270


中醫不是想學就能學的來的,需要很深的造化和緣分,現在中醫文化認可度很低,一些拿著個種證件的基本都是忽悠,中醫主要是治療未病為基礎,現在人誰沒事去諮詢中醫,真有病了這治療幾天那治療幾天,也找不到合適的醫生也沒治好病。有些時候不僅沒治好病,倒是吃壞了胃吃傷了脾害了腎,等於花錢越來越重,導致花錢受罪。要想學好中醫文化談何容易。就算你學會了,如果為了賺錢你也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為了賺錢去當醫生永遠治不好病,中醫很簡單,個人認真悟,以簡單實用的單方為根基,你看看現在的庸醫動不動就好幾十個藥讓你熬一起,你去喝吧反正死不了。病越來越複雜了,第一遺傳,第二飲食,第三小病沒去根導致五臟或者經絡某個地方不通。該用藥發汗的千萬不要扎針。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愛運動,或者不知道怎麼運動,鍛鍊哪裡。簡單點說運動人體可以發電。沒有電你吃下去的食物怎麼運轉消化。很簡單的。如果你不會運動,你不知道哪個零件需要得到潤滑。那也治不了病,就這樣簡單,運動增加氣血循環,使身體保持電力充足達到代謝正常。你要是會內家功效果也一樣的,運用氣功。中醫博大精深,不要靠藥物支配健康,是藥三分毒,就是這樣來的。過去吃不飽一般都是缺乏營養病,現在吃飽了一般都是營養過剩病,再加上不愛運動。等等。應圍著這個思想去學習中醫。學中醫是我們中國人,人人都應該學習的文化,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謝謝大家


漂靖


其實我覺得我並不建議沒有基礎的人自學中醫。雖然現實生活中醫的比比皆是,但說實話中醫的門檻很高,如果沒有老中醫教你,你根本就不知道很多中醫方劑,思路,治則,甚至連中藥都沒有。

醫學,我個人認為,偏文科,至少不算理科。和藥學不同,醫生僅僅管診斷,通過問診,查體,加上理化檢查,診斷出疾病,然後用藥治療。醫學,需要背的,中醫也不例外。

中醫學基礎概念是歸納出來的,不同環境下代表意義也不一樣,這就是下硬功夫去背,其實學中醫的基礎就是很多關於醫學名詞的定義。

然後是中醫診斷學,也就是辨證法。常見200多疾病,錯綜複雜,而且最關鍵的是雖然內容很多,但對背誦要求極高,背誦後還得理解,長期臨床積累後還得形成所謂的“第六感”,也就是經驗。

學習完了中醫基礎概念,診斷後,就是中藥,常見中藥大概600多種,每種中藥功效都不一樣,之後就是方劑學,這也是傳統中醫優於其它傳統醫學的地方,組方治療,藥物的協同,拮抗(中醫叫做配伍)都需要背誦。還需要你一字不差的背下方歌后,需要看書中詳細介紹,尤其是方解,這是中醫理論最精髓的地方,它告訴你為什麼這個方子這麼用,方子怎麼加減。

之後就是中醫內科學比如傷寒,溫病,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多本書。然後是針灸學,穴位有361個,常用的有70多個,需要背誦。

之後是針灸處方學,和方劑一樣,這本書,你不僅得知道什麼症狀體徵診斷什麼病,還得會用針灸治療。

如果還想通過執業中醫師,還得學習西醫課程,一本不少,從解剖,組胚,生理,生化,病理,病生理,免疫,微生物,大內科等等。

所以全部學完,需要大概5年時間。

要想成為真正的大醫,博覽諸家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根據我的經驗,跟一個可靠的老師(不好找)才行,自己也可以試著多上臨床直接面對病人,比只看書效率高N倍。


搞笑獨行俠


本人自學中醫11年購買中醫書籍數百本,自學中醫不到半年就開始給親朋好友看病開方(汗,膽很大)有成功也有失敗!初學者建議先看一些能激發自己喜愛中醫的書籍1:如《中醫是無形的科學》《中醫人生》等,2:再看《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劑學》如《劉渡舟傷寒論講稿》和《鄧中甲方劑學講稿》等,3:然後再看醫案 《傷寒、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等, 4:《神農本草經》和《中藥學》等,5:《鄭欽安醫學三書》《圓運動的古中醫》等6,自學者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問診和辨症體系如“辨六經+方證”或“辨八綱+症候”,等自己慢慢理解吃透再在原有基礎上做學術上延伸,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自學感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者


自學中醫很難學好。

給那些想自學中醫的人潑幾瓢涼水。

要學中醫,首先要學習古文化。有一定古文基礎,吃透陰陽五行學說。

看和背一些中醫,內經,難經,傷寒,溫病等

系統學習西醫理論,達到西醫本科畢業水平。這很重要,中醫裡面精華和糟粕並存,以現代醫學觀點去偽存真,必不可少。現在的中醫,看西醫的病,用中醫的法。

學習臨床中藥學和中藥藥理,中藥毒理,所謂中的無毒副作用是彌天大謊,中藥毒副作用多而難知難測,隱蔽慢性而嚴重,不知毒,莫開藥。

學了這些,然後要有思辨的大腦,沒有一顆適合中醫的大腦,只能是一般的醫生。

人不三聖,不能中醫。

你腦子夠用,經過努力,一定能學好西醫,但是卻很少能學好中醫,中醫不是努力就能學好的。

另外,中醫師傳很重要,沒有師承,如學拳,很難很難

如果你肯下功天,又不怕失敗,就學學看,如果消遣,也可以,如果認真,要考慮,拿出學醫(包括西醫)一半的努力,你別的事會幹的更好。

再告訴你一個事實,中醫學院出來的,很多幹一輩子,還沒摸到中醫的門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