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工工作多少年後可以轉正?

user8882069628368


沒有政策規定勞務派遣工在工作多少年後可以轉正,也沒有政策規定勞務派遣工必須轉正。勞務派遣工能不能轉正,完全取決於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規定可以轉正就行,用人單位規定不能轉正就不行。而且,這種規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一,勞務派遣工能不能轉正,完全取決於用人單位的規定

政策沒有對勞務派遣工轉正進行明確規定,因此,勞務派遣工能不能轉正,完全取決於用人單位的想法和規定。

很多單位之所以招聘勞務派遣工,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節約成本,管理簡單。

在有些單位的文化裡,就沒有勞務派遣工要轉正的想法,所以在這裡根本就不會留下勞務派遣工轉正的口子。

還有一些單位,也存在激勵勞務派遣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維持隊伍穩定的想法,制度規定給勞務派遣工轉正打開了口子。比如說,工作滿多少年之後可以轉正,或者每年按一定的比例轉正。

所以,能不能轉正,完全取決於用人單位的規定。作為勞務派遣工,要熟悉用人單位的相關規定,想好對策。

第二,用人單位即使有規定可以轉正,這種規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單位情況變化

既然是單位內部的規定,就會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適時改變。

我曾經見過一個工廠,勞務派遣制員工佔到了廠內員工的3/5。多年來,勞務派遣員工一直在爭取提高福利待遇。直到換了一任領導後,考慮到這些員工的穩定性,工廠打開了勞務派遣員工轉正的口子,規定每年按5%的比例,按考核排序讓優秀的勞務派遣員工轉正,一時讓很多勞務派遣員工看到了希望。

但好景不長,該規定實行了兩年,之後就因為各種原因被人為叫停了。

所以,勞務派遣工轉正的政策由單位內部制定,且會根據單位的情況適時變化。作為勞務派遣制員工,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當多方面積極爭取合理權益。

綜上所述,勞務派遣制員工能不能轉正完全取決於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制員工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應該合理爭取利益,尋求多方支持,才能保障自己的合理權益。


自由職路


多數是不存在轉正的

不排除你人機靈能力強會在領導面前表現,最後獲得轉正機會的,個人真實經歷來說吧,畢業後進到國企,得知自己是派遣工的時候,非常的低落,千方百計的打聽如何轉正,後來家人託人找關係,得知最少工作1年以上才有機會,而且是要有合適的崗位才能調動。


在流水線幹了一年多吧,考過技術能力的證件,各種亂七八糟的比賽也很多,後來終於聽說有兩個名額,拖關係想走後門,人家也沒多問直接伸個拳頭出來,後來就果斷離職了,聽說那輪轉正的都是關係戶,具體啥關係就不多說了,派遣工想轉正除了花錢之外還要關係夠硬。


共享人才


勞務派遣轉正,我同學轉過,他是2010年進入了一家國企(房企),2012年轉正,14年做到了管理層,工資我問了,他沒說。他只說每年都不一樣。出去吃喝都是他出錢。

我同學以前是從房地產活動策劃做起,搞活動的時候負責策劃和外聯,就是去聯繫供應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差事,只能說他運氣好。

派遣工轉正是存在的。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有這個先例,有這個渠道的話,就一定能夠轉。

換句話說,如果你所在的企業關閉了這個渠道,那就轉不了。

其實勞務派遣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相比之下,企業會有這種轉正渠道,當然要看你負責哪方面的業務。可是,行政和事業單位的這種渠道就非常的小,真的是太小了。

我們可以從朋友或網友那裡聽到,某某企業實行了同工同酬,儘管福利不同,但好歹在同一種崗位上,有相對完善和嚴格的工資計算方式,同崗位,付出了差不多相同勞動的人,工資不會差太多。

我同學2010年進入國企(房企)的時候,還沒到30歲。就說那個時候還是可以挑的,從現在的角度看,他也選對了。

從勞務派遣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來看,對於那些還沒有進單位的人,真的應該多多瞭解這個單位的用工管理制度。以免到時候被“套牢”,所謂套牢,就是你年齡大了,想出來真的很難。


夢裡瀾濤


還在異想天開,哎,我們辦公室二個勞務派遣合同年底到期後就解除勞動合同了,公司寧可招新的合同工也不要做了十幾年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老人。為什麼,就因為比他們後進來就是合同工,工資比他們高一倍也不止,心理不平衡整天發牢騷,消極怠工。最後還連累了一些抱著能轉正認真在工作的人,這些人到社會上怎麼辦,還有二三年就退休了,要手藝也沒手藝,要學歷沒學歷,除了公司的工作其他什麼都不會,一個兒子明年大學畢業,家裡一家三口擠在十幾個平方的老房子,再過幾年兒子馬上要談朋友娶老婆了,工作都沒了。


陳慶67261727


經常聽到別人這樣問:你臨時工,工作時間長了可以轉正吧?

其實,問出這樣問題的人,是勞務派遣不瞭解。

勞務派遣,是派遣公司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後,根據用工單位的需求,向用工單位派遣派遣工的一種用工方式。

因此,對於用工單位來說,勞務派遣工具有以下特點:

1、經常被用於臨時性、基礎性的崗位

勞務派遣工一般是用於公司的基礎性、臨時性、不重要的崗位。比如,一家公司的普工,或者一些公司的客服崗位等。

這些崗位需求數量多,技能要求不高,而且從事的業務可以從企業中剝離出去。

2、企業不會理會派遣工的前途

因為派遣工是跟派遣單位建立勞動關係,跟企業只是用工關係,所以企業不會為派遣工的前途著想。

3、派遣工無法享受到用工單位的福利

在現實中,很多企業在發放福利的時候,不會考慮到派遣工。比如逢年過節,企業都會向正式工發放福利,這樣的福利,派遣工是無法享受到的。如果派遣公司有發放福利,那派遣工可以享受到。但派遣公司一般不會有這樣的福利。

所以,你問的“轉正”,應該是派遣工和用工單位簽訂勞動關係。其實,對於派遣工來說,並沒有轉正的概念。轉正只是相對於建立勞動關係的企業來說,如果用工單位不跟你建立勞動關係,那你就永遠是個派遣工。

當然,有一些企業,他們會從派遣工那裡吸收一部分員工來成為他們的正式工。這在以前的操作中是存在的。但這需要你跟派遣公司解除勞動關係之後,你才可以和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因此,如果你要成為正式工,那你平時的表現要優秀,得到用工單位的認可,同時,你和派遣公司解除勞動關係,和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那這樣你就可以成為所謂的正式工了!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幾乎沒有可能,勞動關係滿10年以後就要轉成無固定期限的勞動關係,但是在勞務派遣的狀態下是不會讓你滿足這個條件的。

勞務派遣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確實能夠有效的解決企業用工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是“好經被念歪了”,勞務派遣用來規避勞動風險和降低用工成本。我認為,自從有了勞務派遣之後用人單位的良心就大大的壞了。勞務派遣工想轉正可能性幾乎為0,除非特別特別的優秀,將原來和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動關係轉成和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也就是和用人單位直接簽訂勞動合同。


勞務派遣工10年的條件很難滿足

在勞動關係上勞務派遣工和用人單位沒關係,勞務派遣工只和勞務派遣公司存在勞動關係,勞務派遣公司在成立的時候不是把勞動法書本翻爛了,就是把相關方面律師灌醉好幾回,他們知道如何規避風險和責任。

勞動合同從一年一簽或者三年一簽想轉到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要滿足10年的條件,那麼這個時候勞務派遣公司就要在這個條件上動腦筋了,是不會讓勞動者幹滿10年的,要麼辭退勞動者,要麼就是通過變更勞務公司的法律相關的信息和勞動者重籤勞動合同,這樣可以把之前的勞動關係年限抹平。

他們就是在洞裡轉來轉去的泥鰍,很滑,讓人很難抓住。通過人為的手段打破無固定期的條件,讓轉正成為不可能。

不要再去想派遣工轉正的事

派遣工本身就是為了某種利益驅使產生的,派遣工的利益一再受壓榨,他們是不可能讓利給勞動者的。勞務派遣工很難在一個勞務公司做到底,一般是三五年之後就會被勞務公司想辦法打發走人,或者留神勞動者的年齡,幾乎是勞動者身強力壯的那段年齡被勞務公司取走,過了那個年齡段就要說再見了。

派遣工應當關注的是,勞動期間的合法權益,比如說,社保有沒有繳納?可以在勞動關係存在期內為了工作忍住維權的念頭,但是一定要保留能夠證明勞動關係的材料及證據,可以在勞動關係解除之後進行追溯維權。轉正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不會給滿足條件的。


當前勞務派遣工的悲哀

勞務派遣工的勞動權益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有兩點,即便解決了其中一點,也基本保留了另外一點,也就是社保和同工同酬問題。勞務公司有可能為勞務派遣工繳納社保,但對於同工同酬是幾乎沒有希望的。

勞務公司的利潤基本建立在社保和同工同酬這兩塊的剋扣上,而且勞務公司用人都是要身大力不虧的人,因為派出去乾的活幾乎是“苦髒累”。

我認為,關注勞務派遣工工作多少年後可以轉正這種虛無縹緲的問題,不如多多關注自身的勞動權益。儘管當前勞務派遣工有悲哀,但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武器應該拿起。


大嘴老郭


勞務派遣工沒有轉正一說,但轉正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能不能轉正,主要看用人單位,如果你工作做的非常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用人單位需要你,那麼就會有轉正。

現實生活中,勞務派遣工基本都沒有轉正,主要由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的特點所決定的。

1.勞務派遣工只能在臨時性、替代性和輔助性崗位上工作。

勞動合同用工是中國企業的基本用工形式,而勞務派遣工是補充形式。勞務派遣工的崗位都是不重要的崗位。如果趕上企業經濟不景氣裁員,優先被裁的肯定是勞務派遣工。這種情況,不會轉正勞務派遣工。

2.勞務派遣工的比例不超過企業總員工的10%。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嚴格控制勞務派遣工的數量,派遣工不得超過總員工的10%。對於勞務派遣工超過10%的情況,可以轉正、轉外包或縮減。用人單位不會選擇轉正派遣工,更願意選擇業務外包,這樣才能控制成本。

3.用人單位用勞務派遣工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

勞務派遣工的薪資由勞務公司支付,即使基本工資同工同酬,也享受不了企業的其它待遇,比如節日福利、企業年金等,使用勞務派遣工,企業可以大大降低用人成本,並且規避用工風險,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法律上沒有勞務派遣工轉正的說法,為了合法權益不受剝削,能作正式工,就不要作勞務派遣工。


小可職場日記


總體來說轉正不是沒有,不過難度非常大,大到你無論多麼努力,也無法通過自身的能力實現的地步,這已經不是你靠年頭就能達到的目標。


網上曾有個非常火的視頻,是一名勞務派遣消防員抱著燃燒的煤氣罐狂奔,這小子絕對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竟然能轉正成為一名正式的消防員。為什麼?就因為這個視頻在網上太火了,造成的社會輿論非常大,不給點獎勵簡直天理難容。


為了堵上廣大群眾的嘴,也是為了宣傳一波,所以給那位赫赫有名的“抱火哥”轉正,換句話說,人家是為了順應群眾的觀點,畢竟眾怒難犯,而不是為了這位合同制消防員冒死救火的功績。


勞務派遣轉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你恰巧幹成了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解決了所有人都沒解決的問題。


地利:恰巧你幹成的事,或者解決的問題,取得的成就非常大,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的利益。


人和:恰巧要麼你背景足夠硬,你的靠山能在這時候推你一把,要麼是支持你的人足夠多,造成一定的社會壓力,為了平復輿論,領導不得不給你轉正。


這三個“恰巧”,缺一個都不行,這個概率,中彩票都比這高。


勞務派遣工屬於勞務派遣公司,跟用人單位沒有什麼關係。


這一點是個關鍵,因為雖然勞務派遣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但是本質上你不屬於人家的單位成員,所以任何的福利、升職、加薪,都跟你一點關係沒有,那是人家用人單位內部的事,而勞務派遣,就是外人。


一塊蛋糕從來都是給自己人分的,憑什麼要分點給你個外人?沒道理啊對不對,任何一個行業的利益都是這麼分的。所以說勞務派遣想要轉正,這已經超出你的能力範疇了,這絕對不是一個人靠努力能達到的事。


當然如果你當前的公司確實有勞務派遣轉正的先例,可以去參考一下,不過晉升渠道肯定相當狹窄,絕大多數都是正好趕上了而已。


朋也


勞務工根本沒有“轉正”這個概念,如果有轉正的說法,也是忽悠勞務工拼命幹活的,是一個大餅而已。那麼,現實中,為什麼有些企業把勞務工轉正了呢?確實有,那是因為統一改革和依法治理的結果,而不是企業想給勞務工轉正的。

2016年,國家發現許多企業都把勞務派遣制用濫了。一是勞務工比例過大,有的企業大量使用勞務工,幾個正式工指揮著一群勞務工幹又髒又累的活,好像使喚奴隸一樣。二是勞務工不能做到同工同酬,造成勞務工群體意見很大,一個辦公室裡坐著,待遇天壤之別。三是勞務工大量使用在核心崗位上,甚至許多勞務工都成了領導。於是,國家出臺了進一步規範勞務派遣制的暫時辦法。

第一,要求勞務工比例不能超過用工總量的10%。第二,要求勞務工不能用在核心崗位上,只能用於三性崗位,就是臨時性替代性和輔助性的崗位,說白了就是保潔保安司機門衛什麼的。第三,要求勞務工同工同酬,但不能混崗使用。

現在的企業都不符合這條規定啊,於是整改治理。一些有良心的企業,把勞務工轉成合同制員工了,但是薪酬並沒有提升。大多數沒良心的企業,把勞務工轉成業務外包工了。

勞務工有沒有機會轉成正式工呢?有的,但很少,希望很渺茫。比如,有的企業規定,優秀的勞務工可以轉為正式工。如,勞動技能大賽獲得大獎的勞務工。但是這樣的機會非常少。與勞務工做了多少年沒有半毛錢關係。轉不轉,完全看企業的態度。


職場火鍋


勞務派遣工所謂的“轉正”其實就是與所在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非繼續作為勞務公司的勞動力被派遣到目前所在公司。這個一方面要看公司是否有這方面制度,另一方面還要看自己的硬件標準是否達標。

一、公司的晉升體系

很多公司對正式員工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比如要碩士或某些特定的專業畢業的人才有機會入職。但實際上,很多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的人都是隱藏在民間的高手,真正論起業務能力絕對不遜於那些高學歷的人才。

所以,公司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有時也會破格提拔一些擁有真才實學卻“硬件”條件較差的人才。而勞務派遣工群體想要“轉正”成為正式編制的員工,主要依靠的也正是這條道路。

當然了,所在公司這條路能付走的通,還是需要看公司是否有這樣的規章制度,願意給派遣工這個機會了。

二、個人的崗位適配程度

以上闡述了對於公司而言是否會有派遣工“轉正”的機會,但哪怕有這樣的機會,如果派遣工自身不能滿足相應的崗位要求依然是很難轉正的。

比如上文提到的學歷問題,可能是在崗位要求中最容易被公司“降低標準”的,畢竟讀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如果已經在工作中證明確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歷要求也能適當放寬。

但是,一個崗位的要求通常並非那麼簡單,其他與該崗位又管的要求可能對於企業而言是更為重要的“硬性”標準,不存在商量的餘地。

所以,為了能獲得更好的上升空,轉正成為正式員工還需要根據目標崗位的能力模型,不斷的提高適配度才行。

最後提一句,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只要不斷在本職崗位上磨練自己的業務能力,總會有合適的機會等著我們!

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