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敏感的,不是脆弱的

2003年非典之后曾有业者提出了一个概念:旅游业是敏感的(sensitive),不是脆弱的(fragile )。当前对旅游行业一个最直接最大的短期冲击无疑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行业的走势首先是取决于疫情的走势。尽管现在伴随病例数量的快速增加,疫情和舆情一起发酵,民众精神高度紧张,但随着应对疫情走上正轨,有理由相信不久将对疫情的战斗有望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也能为后续旅游业的复苏赢得更多时间。


2020年旅游全行业的亏损可能很难避免,不管是企业还是从业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从长期来看,旅游已经成为民众的刚需,只要市场需求在,旅游业重新崛起的基础还在。相信旅游企业只要坚持住,一定还有翻盘的机会。


俗话说: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赢!在行业停摆的这段时间,广大行业者纷纷建言献策,开展行业自救行动。唯有预见疫后行业的趋势变化,找到对策,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市场的新变化。


文旅行业自救 | 旅游业是敏感的,不是脆弱的


分析形势 蓄势待发


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未来旅游业发展定了调,就是高质量发展。但这个高质量发展更多是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至于2020年旅游业可能出现的情况,还需要做一番梳理。趋势很多,这几天不少行业者也进行了分析,这里根据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的分析摘要说五个:


一、市场的调整


随着旅游业达到相当规模,中国旅游市场已经从最初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而从市场经营的实际情况看,更是不容乐观。一方面国民旅游消费增长的红利更多流向了国外,另一方面,“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情况普遍存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从长远来看,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旅游消费市场无疑是充满前景;但短期来看,这样的消费潜力是否能真正变成市场机遇,又另当别论。


二、模式的转变


在旅行社领域,除了主打出境市场和主攻小众市场的旅行社还有一定发展之外,传统旅行社日子都不太好过。特别是2019年旅行社鼻祖托马斯.库克的倒下,更让一众守旧的旅行社后背发凉;互联网时代,旅游互联网领域的流量大户跨界来袭,气势汹汹,将客户流量转化成旅游收入的产量成为香饽饽;在旅游住宿领域,星级饭店式微,同时各类新型住宿方式却是如火如荼;过去很多地产企业搞旅游,玩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一些房地产陷入困境,也一并拖累了旅游大项目的投资,以文化旅游的名义做房地产项目,未来就有点玩不转了。


三、技术的进步


就消费者而言,旅游追求的是体验,故而作为应用场景,有助于提高游客体验感的技术将会大有用武之地。正因为如此,在主题公园里的游艺设备技术的进步,会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尖叫度。同样,虚拟现实的运用也将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在文物旅游当中,虚拟现实技术为解决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不过旅游作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体验、交互体验的重要方式,是很难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这些好的技术应该是帮助游客更好地发现世界,发现自己。


四、严格的监管


2019年,旅游行业在感受市场寒流的同时,也感受到监管的风暴,是大浪淘沙的最好时机。除了若干A级景区因为不能达到标准被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市文化旅游部门摘牌之外,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政府致力于“治本”的制度性监管措施的推出,如2019年11月底,作为首例,桂林盛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导游被列入全国旅游市场黑名单,这也让旅游领域的信用管理开始浮出水面。除此之外,未来政府还将推出针对在线旅游企业的监管办法,同时还将推动“体验式”暗访评估的常态化。以创新出业绩,以管理出效益应该成为旅游企业未来真正的生存发展之道。


五、政策的加强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反映了国家层面对激发旅游消费的殷殷之盼。可以预见,进入2020年,国家层面对旅游的重视力度和支持力度还会不断加强。除了对旅游本身的政策支持之外,结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脱贫攻坚、对外交流等重大战略,旅游的综合效益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地方层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些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


文旅行业自救 | 旅游业是敏感的,不是脆弱的


寻找机遇,转危为机


我们时常讲,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当前旅游业所处的阶段,本身就亟需结构升级和产品优化提升。目前疫情的考验,可能也是外部因素强制性倒逼行业进入深层调整,形成结构性的自我修正和模式创新的动力。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此次新型疫情的影响,但也不要过度恐慌,更应有足够的信心迎接挑战,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过去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积极应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寻求政府的扶持


现在最紧急的是让企业能获取现金流活下去,如无息或贴息贷款、质量保证金退还,相应的减税、退税、基金、补贴、金融支持等。政府都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是硬核减负,让旅游企业能够应对大疫冬眠时刻。例如2月2日,苏州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从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等给出了具体有效的政策,干货满满,可谓雪中送炭。另外企业自身也要开源节流,及时止损。重构自身的成本能力,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确保现金流,确保能活下去。


二、加强基础建设


疫情过后国家一般会制定旅游振兴计划,想方设法扶持和救助旅游业。休整期间查漏补缺,积极完善和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市场和营销的研究,强化科技的应用,加强研发升级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后思考商业模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的调整,制定新一年的计划,好好进行服务打磨。同时抓住新消费、新科技的旅游机遇,紧跟政策风向,适应市场新变化。


三、完善安全规划


考虑到短期内不可能吸引大批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因此,在二季度开始可以把工作重点集中在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整个旅游和消费市场;出台应急预案,提升旅游环境的卫生水平,如旅游厕所应备有必备的耗材,包括卫生纸、清洁液、消毒剂等。对文化旅游行业处置涉文旅突发公共事件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提升文旅行业应急处置水平,塑造安全景区形象,重拾消费者信心。


文旅行业自救 | 旅游业是敏感的,不是脆弱的


坚守行业 奋力攀登


伟大的企业,都是冬天的孩子。他们活得好,不仅靠活力,还靠实力,更靠毅力。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勇气和智慧奋发向前。刚开启的2020年给我们带来太多新的考验和挑战,但每一次的考验总会让生命力旺盛的群体更加茁壮。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信心,做好充足的准备,积蓄能量,寻找更多新的机遇和发展模式。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疫情对我们文旅行业打击只是一时的,把困难举在头上,它就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垫脚石。在党和国家正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很快能够克服疫情,恢复国民经济。严冬过后是阳春,行业也定将会有更大的飞跃!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共筑行业发展新愿景,共创行业美好新未来!

挺过去,就是胜利!

本文综合:人民日报、巅峰智业。


研学旅行,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