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央广网合肥2月8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王利)

“众里寻他千百度”,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每个人都在祈盼平安,祈盼住院的亲人能带着笑容回到我们的身边,祈盼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吉祥。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致敬每位“逆行”的医护人员(央广网发 安医大一附院供图)

“我回家过元宵节啦”

“丁主任您好,我今天能否出院?”昨天上午十点,合肥市滨湖医院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丁震收到一位患者在隔离病区发来的微信。这天是正月十四,第二天就是元宵节,在病房了住了这么多天,想要回家过节的心情可以想见。

丁震回复他:“审批已通过,下午即可出院。”

“我回家过元宵节啦,我感到好幸福!。”虽然从除夕就开始住院,但赶上吃碗香甜的汤圆,真算是赶上了“年尾巴”。作为第二位走出滨湖医院隔离病房的治愈患者,离开时,他不忘给病友打气:希望其他患友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今天上午淮北市首例治愈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央广网发 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2月4日,严瑜(化名)作为安庆市首批三名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的一位顺利出院。年前,他去武汉出了趟差,结果回来后就出现了症状。他被送往安庆市立医院时,已是大年三十的凌晨。“我刚躺到病床上时,心里很害怕,但看着医生护士围着我忙前忙后,我马上感到暖洋洋的。”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安庆市首批治愈患者出院(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岳西人才网)

回想起隔离治疗的十几天,他感慨万千。“医护人员都非常认真负责,我有任何不舒服,或者其他任何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帮我处理,还经常过来陪我聊天,缓解我的紧张情绪。”

“对严瑜的治疗包括输液、吃药、雾化、吸氧……整个治疗过程都非常顺畅,见效也很快,四天后,严瑜的病情基本上就正常了。”除了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诊疗指南外,严瑜的主治医生,安庆市立医院北院区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刘贞君,还请来专家组对他进行会诊,开展个体差异化的“对症治疗”,这其中包括省里的中医药专家,针对严瑜存在的“舌苔厚腻”等症状进行了中成药治疗。

2月4日上午,阜阳市行人寥寥,整座城市的街头显得十分安静。

但在阜阳二院,3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正式治愈出院的喜事,点燃了所有医务人员心中的火苗,也在全市人民的心中,掀起了阵阵激动的涟漪。“犹如一剂强心剂,给了我们医务人员抗击疫情极大的信心!”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韩明锋说。

病愈出院的阜阳患者童女士说:“感谢日夜照顾我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在我悲观失望的时候,他们耐心开导我,让我很感动。”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安医大一附院医生们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央广网发 安医大一附院供图)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新冠肺炎的省级定点医院,这里集合了安徽省狙击新冠肺炎的“硬核”专家团队。安徽把全省确诊病人全部集中到省、市定点医院,将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到4个重症集中救治基地医院,汇集安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最顶级的医疗专家、最优秀的护理团队,进行全力救治。

“除了原有的专家,医院又专门设立了危重患者救治组,包括了呼吸、感染、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急诊、药学、中医、医学心理等各方面的专家。”专家组组长孙耕耘说,“不获胜利,决不收兵!”

统筹调度全省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医疗救治力量。截至2月7日,全省已有47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全省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央广网 汪称 张宣剑制图

这样的数字,每天还在上升。它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鼓舞!

2020庚子年的元宵节,在浓浓的消毒水和酒精的气味外,也有温情的味道。“连轴转”了一个春节,很多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心中也涌起波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隔离区隔不住给爱人的问候,也隔不住匆匆前行的身影背后的赤子之心。

今天一大早,坚守在隔离病房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护士刘平平,就接到了许多祝福的微信,写得最多的就是“加油!”这两个字。

“最大的愿望就是元宵节能吃上妈妈亲手煮的汤圆。”合肥市滨湖医院感染病院五病区护士王海丽说。

作为合肥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从除夕起便正式启用急诊ICU。护士长李业桂等十多名医护人员快速组成精干的救治团队,24小时驻守医院,院方后勤随即跟上,为他们腾出一个楼层的区域,供参与一线救治的人员非工作时间休息使用。今天,医院为他们准备了热腾腾的汤圆。

对于感染病院三病区的王玉医生来说,她在吃汤圆时,她最想念和牵挂的,是病重的外婆,“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要马上去看她。”

1月29日,30岁的黄某走出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区,他是合肥首例痊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欢送的人群中,从1月21日就开始接手治疗、连续忙碌了十多天的徐静医师显得尤为高兴,叮嘱又叮嘱。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合肥首例痊愈患者出院(央广网发 徐鹏摄)

元宵节,徐静依然战斗在病房,她笑着说,“我真的快忘了过节了,说实在的,每天是星期几都不知道。”全院人员从医生、护士,到后勤、行政人员,全员上岗对抗这场来势汹汹的防“疫”战,“没有人掉队,也没有怨言。”

治疗期间,黄某得到医务人员们全身心的关怀。“有一次他说想吃家里的饭菜,我们商量后决定满足他的心愿,层层传递把他家人的饭菜带进了隔离病房。”

防疫工作重点是城市,难点是乡村。平时人少车稀,一到春节,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走亲访友你来我往,极易助长疫情扩散。即便摸排出了湖北返乡人员,如何就地治疗依旧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池州市东至县,从1月29日下午县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下达调度令,到2月1日前完成县总医院专用病区的建设启用,仅仅48小时,创造了“东至速度”。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五河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正在工作(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五河发布)

在蚌埠市五河县人民医院,162名职工写下请战书、积极要求参加防止疫情的一线工作。

1月24日大年三十,一名从外地返回五河的病人,被认定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党委一声令下:“立即启动隔离病区!”,接到命令后,全部人员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集结到位并进驻隔离病区开始工作。整整14个日夜,他们在隔离病区的第一线连续奋战。他们婉言谢绝了院党委提出“提前换上第二批队员”的建议,一个个表示:“我还能坚持!等我撑不下来了,让第二批再上!”

在救治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需要换岗休养。

淮南市在定点医院启用50套休养隔离房间,为一线换岗的医务人员提供休息的港湾。

安徽省各部门也及时行动、协调联动,支持一线医护人员,人社部门开辟了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建立意外伤害保障机制,省总工会筹措慰问金,一项项务实举措,都在为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坚强后盾。

“祝叔叔阿姨节日快乐”

在这个元宵节,“白衣天使”的付出,成为最珍贵的“礼物”。

提起家人,亳州市人民医院保健科护士长陈琳忍不住红了眼眶。从大年初二陈琳就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协调物品、人员,联系各相关部门,她一天要打六七十个电话,但不曾给家人打一个。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正在打电话协调工作的陈琳 (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亳州晚报)

难得家人打电话过来,她都是只说几十秒就挂掉了,因为她怕说多了眼泪就会流下来,更怕医护人员联系不上她,耽误了救治工作。“挂了电话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我怕女儿在电话里听到我哭,会跟着我一起伤心。”

这个元宵节,女儿给她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女儿懂事地告诉妈妈,“祝医院的叔叔阿姨节日快乐!”

所有医护人员的家庭,都是前线医护战士的坚强后盾!

2003年的SARS,90后尚未记事,17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冲在了这场抗“疫”战斗的前线了。

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和亲友团,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合肥市三院95后急诊科护士吴春燕说,“老战士不怕,我们也不怕!”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陆静为来往车辆人员测体温(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中安在线)

90后眼科护士陆静的工作是在高速出口为来往车辆人员测量体温,她说:“过路人说的‘谢谢’两个字便是最有效的‘暖宝宝’,在这里,我是守护者,我守护这座城市!”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ICU护士 90后的杨张敏(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合肥在线)

90后的ICU护士杨张敏是一名比较“少见”的男护士,他说,“女汉子都冲在前面,老少爷们更没的说的!”

春会来,月终圆一一来自安徽抗疫医护一线的报道

前天,我长发飘飘;今日,我短发露鬓(央广网发 安医大一附院供图)

凌晨十二点的手术室里,灯火通明。

90后手术室护士茆欣荷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是多个战场的协同作战,人人都要扛起任务,人人都要担起责任。我们的战友在武汉第一线浴血奋战,我们在后方拼搏,武汉莫慌,祖国强大,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去吃热干面!我不怕奉献与牺牲,我相信祖国一定会把大家照顾好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是的,我们都在相约,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去吃热干面,我们漫步天鹅湖、巢湖……

“蓦然回首”,春会来,月终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