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應該怎樣與家人一起生活呢?

楊晨予


只要記住,HIV傳播最有效的是血液感染,最普遍的是性行為,比較特殊的是母嬰,最後一類基本屬於是天生的HIV病患者。所以與家人生活,你就從這三方面來預防,很明顯,重點是血液感染。

HIV不像其他疾病,傳播方式就是血液、性行為、母嬰三種,所以不需要搞得草木皆兵。與家人一起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唯一要小心的是,一旦HIV患者受傷並流血,就一定要儘快處理。

另外,有一些生活用具,千萬不要共用,例如牙刷(這個基本不會有),剃鬚刀(這個是有可能),以及凡是有可能導致人受傷出血的器具,都不要共用,其他的一般沒什麼問題。

實際上,血液傳播雖然最有效,但也有一定的條件,也不要太過於恐懼。首先就是血液傳播量,其次就是血液裡的病毒含量,最後必須要一定時間內進入被感染體內,因為這些病毒很脆弱,在空中暴露太久就會死亡。


王醫生談精神病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和生存狀態不容樂觀,希望引起社會的關注。



做過艾滋病感染者的直接隨訪、管理、診治的龍大夫,發現他們在面對跟如何跟家人一起生活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逃避,有些人積極面對,也有的人無所謂……

年輕的感染者

小林發現感染艾滋病的時候才19歲,未婚,一直在外面打工。

發現艾滋病感染的時候,其實沒有症狀,是自己主動去檢查的。得知檢查結果的時候,小林完全不相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現實。

開始吃藥的時候,小林並沒有告訴家人。每次回家鄉拿藥,都是想方設法躲避熟人,戴口罩和帽子,像做賊一樣。

抗病毒治療以後,由於擔心害怕,有一天忍不住還是告訴了他的父母親……

他現在的艾滋病病毒載量檢測不到,CD4的數量也是正常的,心理狀態也調整到最好,跟家裡人生活是沒有隔閡的。

不過,大多數時間,小林是在外面生活的,節假日會回家,也沒有刻意迴避家裡人。



中年艾滋病感染者

老張48歲,男性,因為腹部出現帶狀皰疹,去醫院就診的時候,皮膚性病科順便給他查了艾滋病抗體,因此而確診。

確診艾滋病之後,老張自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的愛人。他自己說,也不知道怎麼感染的,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

老張身高一米六九,體重85公斤。平時多半是在工地做一些跟建築相關的工作,工友們說他壯得像一頭牛。

每次拿藥,老張都是愛人陪同來的,他們似乎沒有為此吵過架。

當然,我們也反覆對他們進行過預防方面的教育,一再的交代預防的重要性,要全程、正確的使用安全套。

除了每隔1~3個月到醫院拿免費的抗病毒藥物之外,他們的生活似乎沒有改變,老張依然在外面幹活,回來老婆孩子熱炕頭。



六十歲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

60歲的王大媽,看起來不像大媽,穿著乾淨、時尚,平時總是很有活力的樣子。

王大媽是因為肺炎住院的,在呼吸科,醫生給她檢查了艾滋病抗體,陽性。

家人在得知結果之後,非常震驚,完全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王大媽在40歲的時候,老公因病離她而去。獨自一人撫養孩子。孩子成人後,大媽才先後找了幾個男朋友,但是都沒有最終在一起。

如今,子女都在外面有房子,大媽獨自一個人住著。檢查的時候,孩子會陪她一起來。有時候也會住院,子女都伺候著,看不出對她有嫌棄的感覺。

或許,大媽剩下的人生,將會是一個度過。他的子女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道普通的生活接觸不會感染。

不過,人就是這樣,難免恐懼,讓他們重新親密無間的住在一起,顯然已經不可能了。



艾滋病感染者如何與家人生活?

這是3個不同年齡段的艾滋病感染者和家人一起生活的現狀。艾滋病感染只是一種疾病而已,感染不代表感情的紐帶也割斷了。

1.按時吃抗病毒藥,定期複查,徹底的治療艾滋病,將病毒複製控制在最低水平,就能夠將傳染性降到最小乃至沒有。



2.普通的生活接觸不傳染艾滋病。大人可以為孩子做飯,可以一起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使用同樣的潔具,只要個人生活用品不要混在一起使用就可以了。

3.個人有出血和分泌物的時候,要注意自行清理。家人之間有傷口,最好予以消毒和保護。

4.性伴侶之間的接觸,要特別注意。在意外暴露的情況下,最好於72小時之內服用阻斷藥。也可以暴露前預防用藥,但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5.艾滋病感染者與親人的相處是一生的事情,無法逃避,唯有用知識武裝自己,正確的採取預防措施,才能夠正確面對。

感染艾滋病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家人和朋友不會拋棄你。所以,對於自己來說更應該努力、向上、積極!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正常生活啊,又不會傳染,自己以前怎麼過就怎麼過,沒必要改變其他的,主要是血液傳染,並且雙方需要流動性傷口觸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