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人是誰?

neomijiang


不同的時期,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人不同。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人認為羅斯福最偉大;在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人認為里根最偉大。不過,總體來講,能夠稱得上美國人心中最偉大的人有四個,分別是華盛度、林肯、羅斯福與里根。

華盛頓

華盛頓是美國第1任總統,他的偉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為美國獨立做出的偉大貢獻;第二,為美國民主樹立了偉大的典型。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華盛頓是北美大陸軍總司令。大陸軍名號聽著很大, 實際上僅僅是當時北美十三塊殖民地的民兵。華盛頓就是帶領一群民兵,一次次與強大的英國軍隊作戰,先後取得了特倫頓戰役、薩拉託加戰役、蒙茅斯戰役的勝利。可以說,華盛頓是美國能夠取得獨立的最大功臣。

難能可貴的是,華盛頓並不眷戀權力,為美國民主樹立了偉大的典範。1783年,英國承認了美國獨立。隨即,華盛頓解散了軍隊,回到了弗吉尼亞的老家。1789年,華盛頓出任美國第一任總統,並於1793年連任。1797年,第二屆總統任期滿後,華盛頓連任第三屆毫無壓力,但是卻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此後,美國確立了總統不能連任兩屆以上的慣例。

林肯

林肯被譽為美國總統中的“道德楷模”。在2006年,美國《大西洋月刊》評選了影響美國曆史的100位人物,林肯位列第一。華盛頓讓美國獨立,林肯讓美國維持了統一。林肯任內,領導美國人打贏了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最終,林肯卻因此被暗殺,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暗殺身亡的美國總統。林肯也是美國第一任共和黨籍總統,林肯之後,美國才實現了共和黨與民主黨輪流執政的兩黨制。南北戰爭以後,美國國內市場擴大,又增加了大量自由的黑人勞動力。此後,美國經濟開始騰飛,最終在19世紀末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自傳《永不言棄》中寫到,他最敬佩的兩位政治家就是林肯與英國二戰時期的首先丘吉爾,因為他們都在國家最困難的時期站了出來。

羅斯福

華盛頓實現了美國獨立,林肯維護了美國統一,羅斯福則確立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1929年,美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後來被稱為“大蕭條”。1933年,羅斯福上臺以後,頒佈了“羅斯福新政”,成功的帶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羅斯福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羅斯福領導下的美國,對蘇聯、英國、中國進行援助,對這些國家抵禦法西斯的侵略起到了極大地正面作用。聯合國也是最早由羅斯福倡議,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構想。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連任4屆的美國總統,可見美國人民對他的熱愛程度!

里根

里根被譽為“偉大的溝通者”!在里根擔任總統的時期,美國在冷戰中處於守勢。在里根的努力下,美國經濟復甦,恢復了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勢地位。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很多經濟政策都是模仿里根的“里根經濟學”。普遍認為,蘇聯解體,與里根推行的戰略欺騙,即“星球大戰”計劃密不可分。為了應對“星球大戰”計劃,蘇聯幾乎傾盡全力發展軍備,直到最後解體。在美國在線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里根名列第一!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以上四位美國人哪一位最偉大?


美國觀察室


我認為現在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人,應該是中國的毛澤東!

因為毛澤東是中國的開國領袖,沒有他就沒有新中國!他的雄才偉略,古今中外無人能比,他不僅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也受到世界矚目!

從一九四九年二月七日至二OO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毛澤東先後十二次登上美國《時代》封面,成為美國和世界公認的人物!

我認為:現在只有中國毛主席,才能成為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人!

附圖:原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在耶魯大學"思想與戰略”研討會上,親自推薦《毛澤東選集》!


東方欲曉3


當然是毛主席


也無風雨4


我和幾個美國朋友談起來,他們非常敬佩中國毛澤東。能在二十多年建一個新中國,又能在二十幾年把從戰爭廢墟中建立了黨政軍。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全國型的水利建設,最後既無內債,又無外債,人民精神煥發。其次就是華盛頓。


11344311


管他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人是誰幹什麼???我們關心的中國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人是毛澤東就行了!!!


鑫鑫236286290


領袖毛澤東,別看主席打了一輩仗,世界上沒有一個仇人,真是偉大。


用戶1753638237952


美國心目中,最偉大,最佩服,最害怕,最尊重的人是我們的毛主席。


用戶63315212222


管他美國幹啥?中國人只能點評中國的。我認為偉人只有毛澤東!因為他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戰勝了日本。打跑了將介石。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六位親人!有誰能和他相比!


萬事如意57406


中國最偉大的人是鄧小平!是他讓14億人吃飽了飯,是他倡導設計改革開放讓中國走向富強!


嚮往藍色的海洋19


我們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