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性肺炎——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三)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每天各省的确诊,疑似病例不断刷新,药店里的口罩,消毒液供不应求。"武汉"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地方,可是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白衣奋战在第一线,他们既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

新型病毒性肺炎——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三)

可是就在大寒那天,北京市朝阳医院发生了一起暴力伤医事件,仅仅因为患者对自己的治疗结果不满意就手持菜刀大闹医院并砍伤了无辜的陶勇医生。经过抢救陶勇医生虽然脱离了危险但是他的左手和前臂肌腱断裂,对于一名又秀的眼科医生来说手就意味着大脑和眼睛。同事们都说陶勇医生有院士的潜质,无论是履历还是医术都优秀到让人望尘莫及,他放弃德国教授的挽留一心回国,他自己贴钱给穷困的病人做手术,他愿意为艾滋病人做手术,他还不到40岁,他本来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新型病毒性肺炎——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三)

然而,就在陶勇医生被砍伤的同一天,钟南山院士前往武汉指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2003的那一场"非典"肆虐,钟南山院士奋战在一线,"把最严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17年后,同样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84岁的钟院士临危受命,挂帅出征。冒着风险来到疫情的最前线,指挥工作,上发布会,安抚群众……更有许多90后的医护人员主动加入前线工作,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医生很崇高,在提起他们时,我们总想到的是那段誓词: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我不会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或残疾,信条,民族起源、性别、国籍、政治 信仰、种族、性取向、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我将保守病人的秘密,即使病人已经死亡;我将用良知和尊严,按照良好的医疗规范来践行我的职业;我将继承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崇高的传统;我将给予我的老师、同事和学生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我将分享我的医学知识,造福患者和推动医疗进步;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我不会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权和公民自由,即使受到威胁;我庄严地、自主地、光荣地做出这些承诺。 所以我们总是选择性的忽视,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医学,不是神学。他们也会累,更会怕。 那些在一线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他们也为人子女,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一位武汉医院的医生,因为接触过感染的病人,他自觉和家人隔离,他80岁的老母亲只能和他隔着门说话,一名90后医生骗自己母亲说去进修,转身却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因为人民需要他们,他们挺身而出。73岁的李兰娟院士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动动鼠标就解决疫情的好事。虽千万人,吾往矣。可谓所做点滴皆为国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有句话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医者父母心,可是有时候医生拼尽全力抢救病人却连一句感谢,一句安慰都得不到,治疗结果不满意就出手报复医生,这真的是有滔天的怨恨吗。我们应该多一点感恩之心,我们应该对医生持有尊重和敬佩。病毒来临时,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防护线,在非典疫情中,全国5327位患者中,医护人员多达1002人。整个非典战役中,一共有33名医护人员溘然长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他们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仍然热爱,他们怀揣着梦想而努力奋斗。中国医生算不上体面人。他们是中国加班最凶猛的一帮人,付出远远大于回报。中国医生更算不上聪明人。聪明人知道新鞋要避着路上水坑走,但是中国医生在灾难面前,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这次武汉疫情中,中国医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同济医院一批批志愿者满员,留美学子转三次飞机飞往武汉,天南海北不同科室的医生写决心书申请调任,无数的公益物资调往武汉,医疗产品生产厂家三倍工资24小时不停。大是大非前,总有人站起来成为中国的脊梁。也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那些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感谢你们的付出,也请你们千万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希望奋战在前线的医生,都能平安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