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可以西化而清末西化卻舉步維艱?

funnyapp


清朝末期與同時期的日本同是閉關鎖國的國家,同樣面臨著淪為列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威脅。

1865年,大清學習西方而開展了洋務運動。

而日本,比清朝慢了半步,也於1868年開始了明治維新。

兩國差不多是同時期起步,且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改革,目標也都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可為什麼日本在學習西方明治維新之後,能迅速崛起,而滿清,只能任人宰割呢?


首先,日本的明治維新推翻了之前的社會階級,並且推翻了封建分封制,創造了一個君主立憲式的國家,天皇並沒有多大的實權。

明治維新不僅僅倡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還要從根本上進行西方式的政治改革。而日本能進行完全西方式的改革,與明治維新改變了整個日本的上層建築的有很大的關係。

當時的日本不再像大清學習,轉而向著更加先進發達的西方國家進行學習。

從政治制度再到生活習慣,方方面面都向著西方國家進行模仿,西餐西服咖啡成了日本上流社會追逐的時尚。

而洋務運動,則是三個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求富”“自強”

出發點是好的,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實現富國強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從而達到制衡抵抗西方的目的。

但由於封建勢力的強大,中國的洋務運動只是單純的進行技術上的引進,卻無法學習西方的近現代國家的政治制度。

中國後來到是也學習過西方的政治制度,也就是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可戊戌變法的結果如何?倡導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殺的殺逃的逃。

歸根結低,還是維新變法觸碰了封建勢力的既得利益,而強大的封建勢力守舊派不滿利益的損失,自然會進行迅速強烈反撲。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封建勢力代表幕府統治已經即將倒臺。

而中國的封建統治危機雖然十分嚴重,但威脅更多是來自外部,封建勢力對內部的控制依舊十分強大。

而當時西化的進程,必然要觸碰到封建勢力守舊派的既得利益,在中國資產階級過於弱小的情況下,想完成改革,必然會以失敗告終。

而變法與改革失敗的必然性,就導致了滿清只能學習先進西方火器的皮毛,內在的政治制度,是無法搬運過來的。


蟬鳴七月


其一,推動維新變革的力量不同。日本的維新力量是具有割據能力的實力派,在當時日本的緊要關頭,這些個日本實力大佬,更是一方面尋求外國列強的支持,另一方面團結起來,來了個地方挑戰中央,最終是通過武力這樣的強權打敗了幕府中央,並如願以償掌控了日本的中央權力。這樣一來,變法的各項的措施還不是從上到下一路政令通暢,維新行動自然是容易的多。反觀大清,推動維新的力量又是那麼的渺小。

雖然變革派有光緒皇帝的撐腰,但是誰人不知這個光緒皇帝僅僅是個木偶而已,在大事上是沒有什麼決策權的,毫無權力根基。至於下面的推動者,更是沒有什麼朝中重臣,除了湖南巡撫,剩下的僅僅是一些如康梁一般累死顧問職位這樣的毫無實權的文人罷了,更沒有所謂的軍權了。任何社會的大變革沒有軍隊這樣的強力作後盾,其執行的難度是相當巨大的。

其二,維新執行的措施科學程度不一樣。日本頒佈的措施,可以說是更符合他們國家當時的情況,決策者是經過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在執行層次也是頗贏得人心的。大清卻不一樣,首先來說制定者在制定層次就很有問題,一些措施僅僅是為了維新而維新,並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在執行層次,更是操之過急,導致很多政令根本就出不了衙門口,更甚者,這樣還招來了當時很多還處於觀望的督撫大員的反感。

其三,發起的維新的時代不同。日本維新當時正值全世界都在變革的大時代,維新在形式上說還是很符合時代背景的。反觀大清那會,全世界基本完成了自身的結構調整,甚至革命早已成為了時代的潮流,大清的自我變革已經阻擋不住後面的暴力革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