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01

《當幸福來敲門》英文片名為《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直譯為追求幸福,取自托馬斯·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所提到的“追求幸福”,

也許幸福真的如同電影中所說,只能去追求,而不能時時擁有。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電影主人公克里斯·加納將全部家當用來購買一款高科技的治療儀器,而他的工作就是向各大醫院推銷這款產品。

可是由於這臺機器對於醫學精度僅僅能提高一點,價格卻高出很多,因此很少有醫院願意購買,克里斯的生活也因銷量不好變得越來越差。

因為貧窮,家裡交不起房租,買不起禮物,支付不了稅款與罰單,維持家庭生計大多還是依靠妻子連續不停地打兩份工。

最終還是在某一天,妻子受不了這樣的生活,選擇了離開。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隨之而來的還有父子二人沒錢被房東請離,買不起食物僅僅能讓兒子吃到一塊披薩,自己只能餓著肚子,生活彷彿也到達了至暗時刻。

克里斯的夢想是成為股票交易員,這不是他憑空產生的想法,而是他天生就對數字對邏輯有著超於常人的敏感程度。

最能體現這一天賦的就是在很多專家都表示魔方難以拼出時,他卻能僅憑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完成魔方。他儘可能的不放過任何一次追逐夢想的機會,在幽暗的燈光下看書,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和經理接觸並展現自己的機會。

最終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眾多精英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職位,追求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勵志故事,開始的時候一件接著一件的倒黴事,然後出現轉機,進而轉機破滅。在所有人都放棄時只有主人公堅持下去,最終獲得了大圓滿的結局。

影片在豆瓣評分9.1,排名第3,而在IMDB,評分8.0,並沒有進入top250,可見,相比於美國人,國人更喜歡這部電影。

而國人之所以會如此鍾愛這部電影,也許是其中的辛酸,讓每個人都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或許是國人真正願意去相信電影中所傳遞出的“在苦難中再堅持一下”的理念,願意對未來、對生活抱有足夠的期待。

無論如何,將近100W人的評價還可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對於電影來說也是實至名歸。

02

有的人說,《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不該有這麼高的評分,這僅僅是一部掛著勵志外衣的成功學,純粹的雞湯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但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有毒,稱之為毒雞湯也不過分。

但當定義一部作品為某一種類型時,起碼也該對這種類型有所瞭解才對。

所謂的毒雞湯,所謂的成功學簡單來說就是鼓吹一種理念,即“只要……,就能……”。

往往將成功人士的成功原因簡單歸結為他所擁有的某一點優秀品質,比如努力,比如堅持,而刻意忽視其他要素,比如天賦,比如運氣。

而《當幸福來敲門》之所以讓人不反感,則正是因為它在滿足電影的呈現基礎之上,基本完整地表現出了電影原型人物的狀況,並未作刻意的掩蓋。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比如天賦,電影中明確表示主人公對數字有著極高的敏感度,有著超過大多數人的數學天賦。他可以在沒有任何公式、沒有任何幫助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新出的玩具——魔方。

因此他選擇了股票交易員作為自己夢想的職業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僅憑堅持、僅憑不放棄就成為了推銷醫療儀器的銷售大師,或許這部電影也就不會被那麼多人推崇。

無論是《阿甘正傳》還是《當幸福來敲門》,真正需要學習的是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而不是看一眼就說“主人公就是有主角光環,天賦本來就好,加上大量的運氣,才獲得的成功,普通人根本不可能。”

然後自暴自棄,憤世嫉俗,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這麼好的天賦與運氣。

如果你只能看到你不能擁有的東西,恰恰說明你只是在為自己的懶惰找一個讓自己看起來更體面的藉口罷了。

03

生活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新聞裡看到的在杭州逆行痛哭的年輕人,再到南京地鐵站裡喝醉坐在地上的成年人,他們不是個例,而是扛著壓力在路上奔波行走的普普通通人中的一個。

明明也付出了那麼多,卻仍然沒有達到預期設想的結果;工作文檔改了又改,老闆還是不滿意;

為了維持住人際關係委屈自己也毫無怨言,卻依然阻擋不了關係的破裂。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說,

生活時常會讓我們感到艱辛,並會讓我們無數次目睹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

在這樣的痛苦壓抑時刻,《當幸福來敲門》或許就是人最好的精神良藥,因為除了最基本的勵志以外,電影中更讓人感動的是讓我們看到一切還有希望。

未來是捉摸不定的,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確切地知道未來的具體模樣,然而也正因為如此,越是難以判斷,

我們對生活就總還可以有些期待,就算是在最難過最痛苦的時刻,也可以告訴自己未來一切都會好的,哪怕這時的我們也在遲疑中彷徨不定。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

所謂的勵志不單單是成功人士的專屬品,而是所有的在被生活壓迫之後還保留著希望並願為之努力的人。就算再普通的人,在遭受打擊後還能毅然地接納生活,那麼他同樣值得被稱讚。

或許努力追求後會失敗,或許仍然一無所有,但如果什麼都不做,也同樣失去了得到的可能,付出和努力就算不一定有回報,但一定有收穫。

正如電影中所說,幸福的英文是“happiness”而不是happyness,幸福的真正意義還是在於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