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2019年已經過去,回顧整年,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OC君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一四川自貢的初三女生從17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警方調查,原因竟是該女生在當天的期中考試中,夾帶相關考試資料,被老師發現,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回家後無法接受此事,便選擇了自殺。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看到這個新聞震驚了OC君,作弊被批評,就要用自殺來結束嗎?


也許,她只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懲罰活著的人,但是不得不說,真是幼稚、可笑至極。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曾經推崇的讚美教育,讓孩子成為了怎樣的人?


歷史的長河中,誰不是在批評中成長的?誰不是在批評中成熟的?


回顧我國教育過程的變遷,傳統的教學理念是嚴家出好兒,嚴師出高徒。


但是隨著西方文化的引入,許多新鮮的教育理念被引進,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普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家長們慢慢地放下了批評,教師們慢慢地放下了嚴厲。


大家都在學習用讚美的方式教育孩子,認為讚美可以讓孩子身心愉悅,思維活躍,使他們在快樂中成長,讓他們在快樂中成才,促他們在快樂中成功。


但結果卻是讓孩子變得過度輕率和驕傲,在面對殘酷的社會,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們甚至沒辦法成長,更別提成才和成功了!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並且大多數父母只會簡單的誇獎,不懂拿捏分寸,也不懂區分事情大小,更不懂誇獎的藝術。


比如三歲的孩子學會吃飯和八歲的孩子學會繫鞋帶,都會被誇獎一番,這難道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學會的事嗎?


這樣隨口就誇的習慣,直接導致了現在的孩子性格敏感、脆弱,並且自戀,甚至自傲。


他們聽不得一丁點的不好,更不能坦然地接受批評,不能勇敢地面對失敗和挫折。


家長更沒有想過社會有多殘酷,步入社會後,接踵而至的批評有多少。


在這充滿競爭的社會中,那些突如其來的批評聲甚至可能會淹沒了孩子,那時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面對批評,是逃避還是面對?


國產品牌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直接回應了網絡批評:


“華為過去一段時間紅得發紫,如果大家黑一下華為,華為顏色就變灰一點,恢復了本色。華為的本色就是灰色,並不是什麼紅得發紫。在社會認為華為很好的時候,實際上華為本身也是矛盾重重的。”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任正非可以坦然地面對網絡抨擊,承認企業內部的問題,這可能就是他能將華為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直面批評聲音,並清醒地分析原因,認清自身的問題。


要知道,這坦然接受批評的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年少時歷經磨難獲得的。


人都是在批評中成長的,沒有人是360º無死角的,就像我們的眼睛也只能看到前方和側方的事物,無法看到自己的身後。


因此,人是需要周圍的人給出提醒、批評和幫助的。如果沒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就永遠認識不到問題,更不會去改進問題和解決問題。


面對批評,若選擇了逃避,便等於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失去了一次成長鍛鍊的機會。


而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流失後,你還能得到什麼?又還能剩下什麼呢?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春秋時期,朝廷就設有大諫,專門對君主皇帝的過失直言規勸。


在歷朝歷代中,更有許多皇帝面對批評,思考己過,並改正的佳話流傳下來。


例如唐太宗和魏徵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數不勝數。


有記載的諫奏就達200多項,內容涉及各方各面,有時甚至讓唐太宗面子上掛不住,恨不得殺了他。


但也正是因為有魏徵的不斷諫言和唐太宗虛懷納諫的胸懷,才能造就大唐盛世,才能使唐太宗成為萬世景仰的一代明君。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唐太宗說道:“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正是深知敢於直言上鑑的人是貴人,才會在生氣的同時,又虛心接受魏徵的諫言,不斷改正過失。


他深知這樣的批評對於他來說彌足珍貴,是助他成功的清道夫。


古代擁有至高權力的皇帝,都能直面批評,虛心接受,認真改正,不斷進步,何況我們常人呢?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接受批評,是能力,也是境界


現在為人處世的方法大多是: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因為誰也不喜歡被批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驕傲”,有可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感覺被批評是沒面子的事,批評人的人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會冒著被你討厭,被你嫌棄,被你疏遠的風險來批評你的人,也會成為你的貴人,也會是你值得深交的人。


著名作家曹禺成名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大作出來。他的好友——畫家黃永玉,便寫信直言:我不喜歡你解放以後的戲,一個都不喜歡。你心不在戲裡,你失去了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


曹禺非常感謝黃永玉的批評,並回信道:你鼓勵了我,你指責了我三十餘年的空洞,擊中了我的要害。


此後,曹禺推掉所有應酬,專心寫作,雖然很可惜,在死之前都沒能完成劇作«橋»,但他卻在摯友的批評下,找回了自己,不虛度餘下的光陰。


所以,能夠坦然地接受批評,是一種寶貴的財富,能正確地看待批評也是人生需要修煉的一種境界。


所謂忠言逆耳,就是忠言必定逆耳。那麼會願意來逆耳的人也必定都是愛你的人。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無論他們對你是嚴厲的批評,還是耐心的提醒,初衷都是想讓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所犯的錯誤,希望你可以及時改正,吸取經驗教訓,做得更好。


忠言逆耳,孩子請理解:有人批評你,是怕你還沒盡全力


那位跳樓的初三女生,如果當時靜下心來想一會兒,若干年後,她就會發現自己當時的行動和想法是多麼的愚蠢和衝動。


孩子,沒有批評,你永遠不會長大。


沒有人批評你,你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沒有人批評你,你不會去尋找改正錯誤的方式方法 。


沒有人批評你,你不會知道世界上還有人在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