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樹夾屋路剪房,不敗也得亡”啥意思?古人建房的講究還有道理嗎?

棒奔霸


居所不僅是人們遮風擋雨的地方,還是寄託情感營造歸屬感的地方,所以人們將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希望於此,自然會將“趨利避害”追求到極致,這也是堪輿學產生的心理基礎。古人常常說房子的位置不好,往往有兩方面的因素,我們就以“樹夾屋、路剪房”為例來闡釋一下。

一是位置給人心理上帶來的不適感,“樹夾屋”顧名思義兩樹夾一屋,或多樹夾一屋,從心理上會給人造成壓迫感、封閉感。同樣,路剪房,是指剪刀狀的路口,從心理上也會有一種壓迫感。所以心理上的不悅,從潛意識上就會對房子產生抗拒。

而二是周圍環境給身體上帶來的不適,例如“樹夾屋”,常年的樹蔭會使房屋很少見到陽光,房屋內陰暗潮溼,也會患疾病。遇到大風天氣,樹倒屋塌的風險就會更大。人們不排斥房屋前種樹,但數量、位置一定要合理,跟房屋協調起來。

“路剪房”前面的路由安全風險,因為成銳角的兩條路交叉,轉彎半徑較小,車速控制不好會側翻,並且轉彎處視線也會受阻。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這句俗語流傳還是比較廣的,在很多地方都有著這樣的說法。現在許多的年輕人可能沒聽過,但是老一輩人還是比較瞭解的。其意思是說在建房子的時候,房子的四周最好不要有太多高大的樹木,或者是房子選址時,不能選擇在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如在十字路口的位置,這樣的房子對於房中的居住者來說是不利的,會帶來一些健康或者是安全方面的隱患。為何這樣說呢?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也更加追求生活品質了,在建房子的時候不僅會注重住得舒適,而且還會把房子精心裝修一番,甚至還會在房前屋後栽種一些花草樹木。有了花草樹木,這樣確實空氣更好,住起來也更加舒適、舒心。而這個“樹夾房”,並不是說在房子周圍不能栽種樹木,而是說房前屋後不宜栽種過於高大的樹木,並且所栽種的樹木不能和房子太靠近,看起來就像是樹木把房子夾在下面一樣。

這樣的做法確實有欠妥當的,因為房子太過於挨著房子,那就會影響到房間裡面的採光。如果還是比較高大的樹木,那在大樹底下長時間房間裡得不到陽光照射,並且通風也不好,那樣就會比較潮溼,像家中的一些東西也容易變得潮溼,會影響其使用壽命。同時這樣也容易滋生一些細菌,像家中身體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就很容易生病。有時候一些小病就會引發大病,然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房子建在大樹底下,這樣遇到雷雨交加的天氣,也是有安全隱患的,比如風吹斷了樹枝,然後砸到房子了,就會給家中人帶來安全隱患。

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有不少農村家庭,都喜歡把房子建在馬路兩邊,這樣確實要方便很多,不僅利於出行,而且建房也要輕鬆一些,各種建材直接在馬路邊上卸載,不用再經過二次搬運了,節省成本和人力。而“路剪房”指的是把房子建在兩條馬路的交叉處,而兩條路就相當於是剪刀的兩邊,它們剛好從房子的兩邊穿插過去。而古人不提倡房子這樣選址,也是出於安全考慮。

因為在馬路邊上建房子,本來就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小孩子常去馬路邊上玩,而有些人不好好開車就容易撞到行人或者是房子。尤其是像房前屋後都有馬路的房子,那進出都是有安全隱患的,尤其是孩子比較頑皮,而老人又耳背等,如果車來了避讓不及時,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另外房前屋後都馬路,那車來車往,在晚上睡覺也不踏實。睡眠得不到保障,身體也就會走下坡路,因此就有了“不敗也得亡”的說法。

老祖宗傳下來的這句建房子的俗語,在今天依然是有道理的。雖然有點誇張,但這也是俗語的一大特點,其就是為了提醒人們引起重視,在建房子選址的時候要慎重,要現在一個安全的、安靜的不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畢竟房子就是家,每天有大半天的時間居住在這裡,並且一住就是很多年,所以更需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