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要選出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十大電影,《驚魂記》、《後窗》這些正宗懸疑片是必選,而具有娛樂性的商業大片《西北偏北》也應該擁有姓名。

《西北偏北》開創了多場景轉換,加型男美女組合的動作冒險電影先河,《007》系列、《碟中諜》系列等經典,都是後來的效仿者。

可以說,《西北偏北》是特工電影的鼻祖。

經歷歲月的磨蝕,這部商業大片儼然顯得有些劇情俗套,邏輯不通,但其精華的部分卻更加地具有光澤。

首先是令人驚歎的懸念技巧;

其次是角色陷入迷亂的糾結情感。

只要後世的導演能學到這兩點,距離拍出頂尖級別的商業片就不遠了。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全片一共可以分為七個大段落,每一個段落都在提出懸念或是揭曉懸念。

第一段共有六個場景,四個主場景和兩個過渡場景。

從街道外景引出男主角,廣告商人Roger;

通過坐車的內景轉換到餐廳,發生綁架事件;

在通過坐車的內景過渡到Townsend家中,與大魔王相見;

到最後追車逃亡戲,進度條僅僅過去18分鐘。

18分鐘的時間,電影拋出了三個大懸念。

①大魔王為什麼要實施綁架行動?

②Kaplan先生是誰?

③Roger要如何解圍?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第一段自己回答了第③個懸念,Roger還是通過汽車這個交通工具來實現了場景轉換。

而這中間有一個值得商榷的邏輯性問題。

兩個殺手完全可以把Roger直接勒死或捅死,為什麼非要用製造假車禍?

只能說,大魔王這個犯罪集團不想招惹警察,普通醉酒車禍沒什麼,但惡性兇殺案就可能引起FBI關注,破壞他們的原定計劃。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第①和第②個懸念被帶到了第二段落。

Roger雖然撿回了小命,但他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由於醉酒駕駛,他被警察起訴。

無端端被綁架,無端端又被起訴,Roger在一夜之間被逼到了絕路。

擺在他面前的有兩種選擇。

第一是自認倒黴,至少保住了小命;第二是據理力爭,還自己清白。

從第一段Roger面對大魔王的強硬態度,就能知道他不是一個輕易服軟的人。

不過當他連忙解釋真相的時候,卻越抹越黑。

直到聯合國的命案發生,他淪為了通緝犯。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第二段的成功之處是沒有給Roger喘息的機會,更多的懸念接踵而至。

④大魔王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⑤為什麼連酒店的工作人員也把Roger當作Kaplan?

⑥Roger要如何證明自己清白?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可能是擔心太多的懸念觀眾理不過來,電影在第三段直接放出了FBI的內部會議,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是理解劇情的關鍵場景,如果認真注意地看,就能解答出第①,第②和第④,第⑤個懸念。

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懸念。

⑦臥底是誰?

那麼,延續劇情的懸念只剩下兩個(第⑥和第⑦)。

陷入絕境的Roger只剩下一種選擇,逃亡。同時不服軟的他也決意要自己查出真相,也只有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至少得找出一些證據,他才有資本去找警察。

這時進度條過去了大概三分之一,女主角Eve終於現身,一位希區柯克電影典型的金髮美女。

然後懸念又來了。

⑧Eve為什麼如此“仗義”?

⑨Eve和大魔王是什麼關係?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第三段的火車場景過後,Roger按照Eve的指示來到了一片麥田空地。

所謂色字頭上一把刀,這麼一個大美女投懷送抱,十有八九是有“仙人跳”嫌疑的。

於是,第四段就是影史上最為震撼的“仙人跳”場景——飛機追殺。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即便開輛飛機出來殺人的情節是有些不合常理,但希區柯克憑藉凌厲的分鏡頭製造出了驚人的視覺衝擊力。在1959年

《西北偏北》上映的時候,這樣的視覺奇觀是前所未有的。

看著Roger酸爽的遭遇,關於Eve的兩個懸念基本也被解答了。

她肯定是和大魔王一夥的,接近Roger是有目的性的。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被綁架,被冤枉起訴,被通緝,然後還被一個美女差點害死,如果說John McClane是影史上最倒黴的警察,那Roger就是最倒黴的廣告商人了。

此時憤怒的情緒蓋過了被追殺的恐懼。

他又找到了Eve想要討個說法。

這時愛娃·瑪麗·森特用演技表現出Eve內心的忐忑,然後又一個懸念來了。

⑩Eve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只是這個懸念沒有持續太久,其實很多觀眾也能很快猜到。

第⑩個懸念更多是推進劇情的作用。第六段負責大魔王案子的FBI頭子揭曉Eve身份的同時,也順便把劇情推向高潮。

一直矇在鼓裡的Roger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會陷入到麻煩當中,也知道了該怎麼證明自己清白,第⑥個懸念解決。

劇情的懸念馬上轉移到了Eve身上。

⑪Eve是否能虎口脫險?

⑫她的任務是否能成功?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那第七段高潮部分的任務,就是解決最後兩個懸念了。

扣人心絃的拉什莫山紀念碑追擊戰,希區柯克當然是想要實景拍攝,但遭到了美國當局的拒絕,所以他只好攝影棚內搭建了拉什莫山紀念碑的模型來拍攝。

希區柯克甚至還想過讓Roger在林肯塑像的鼻子裡打一個噴嚏,不然他為什麼會笑稱這部電影片名叫做《林肯鼻子上的男人》。

可惜最後還是沒成,不然這絕對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爭議的一幕。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馬丁·斯科塞斯曾在回應有關漫威言論的一篇文章中談到《西北偏北》

他認為電影的技巧令人驚歎,但若沒有故事內核裡痛苦的情感,加里·格蘭特的角色也沒有徹底陷入迷亂,那隻不過是一系列動態的優雅的構圖和剪輯。

希區柯克一環扣一扣的懸念是讓電影變得精彩好看的關鍵,但《西北偏北》能被後世稱為經典,更重要的一點還是角色情感。

男主角Roger的遭遇是非比尋常的,他經歷過迷惑,憤怒,痛苦,內疚等情緒,也從一個平凡的廣告商人,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勇士。

特工電影的鼻祖,原來是希區柯克

有一種說法是,影片命名來源於戲劇《哈姆雷特》,隱喻難以把握的現實。

整個故事也不過就是講述Roger如何在極為被動、糟糕的現實中重新找回主動權,並最後抱得美人歸。

而通過他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

當麻煩找上門的時候,主動出擊找到麻煩的源頭,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像Roger那樣,如果他不主動去追查真相,那相當於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FBI的手裡。

那他只能是一直被大魔追殺,被警察追捕,然後聽天由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