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1989年我出生在一個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下面的一個小鎮下面的一個小農村,在我有記憶的時候,全村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的加起來,也就300出頭,我們村就一個很小很小的村落。站在我家院門外喊一聲,全村人都能聽見,在我有記憶的時候,我就住的是4間磚窯洞,我爺爺奶奶住一間,我和我爸住一間,還有一間是留給我叔叔結婚用的,還有一間是放雜物的。那個時候家裡已經通電了,吃水夏天就去溝裡挑水,冬天就是在院子中間打眼井,然後用鐵“轆轆”【(lǔlǔ)一會給大家找個照片】

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手動搖從井裡把水吊上來,至於井裡的水,都是靠夏天下雨的時候留到井裡,備給冬天用的。取暖就是靠燒火,我家離母親河黃河不遠,站在我家院子裡就能看見黃河,但要去黃河的話,走路得六七分鐘。我的爺爺是一名郵電局員工,懂事以後聽大人們說我爺爺是那個時代我們鎮上唯一念過高中的三個人之一,我奶奶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我爸也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初中沒畢業,會廚師的手藝,我叔叔是那個年代我們村唯一的兩個大學生之一。這也是後來家裡人一直用來鞭策我好好上學的正面教材。我記憶起家裡的兩樣家用電器是,一個是錄音機,一個是14英寸的黑白電視。

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人真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平時一點印象也沒有的事,隨著電腦屏幕上的一個接一個碼出來的字,好多小時候的事,都像幻燈片一樣,一一浮現在我腦海裡。

在我記憶裡,奶奶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每天早出晚歸,就在地裡勞作,爺爺在鎮上的郵電局上班,每天早上出門,騎著一輛郵電局專門給配的自行車,

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在哪個時候,也是我很羨慕的)晚上再回家,每次爺爺回家的時候,都會把當天沒人領取的書籍和報紙拿回家,連夜看完,第二天在拿到郵電局,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養成了我愛看書的習慣,我到現在還記得,我最愛看的就是爺爺拿回來的《故事會》,愛看那上面的各種各樣的故事。

我對我爸的記憶很模糊,聽我奶奶講,在我兩歲的時候,我爸就和我媽在隔壁鎮上開飯店了,後來在我八歲的時候我父母離異了,至於原因,後面再說。

我對我叔叔的影響很模糊,我叔叔是1996年山西理工大學畢業學生,畢業後分配到一個化肥廠,每年也就是逢年過節回家。所以小時候對我叔叔是沒什麼印象的,最大的印象就是村裡人對我說的,我叔叔怎麼樣怎麼樣厲害,怎麼樣怎麼樣有文化。

我還有一個姑姑,普通的農村女孩,每天跟我奶奶一起上地下地,在家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和大部分那個年代的女孩子一樣。

這就是我記憶起家裡的所有情況。我明天接著再寫。

寫給一個買不起28塊5回家車票的30歲男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