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嘉靖後有萬曆,隆慶朝持續不足6年,為何反而是明朝中興關鍵?

yixinbuer


對於大多數現代人來說,明清時期的皇帝我們是能夠了解一二的,但是我相信喜歡看熱鬧的同學,並不熟悉隆慶帝,也很少有影視劇演繹隆慶皇帝的事蹟,然而很多史學者卻認為隆慶時期是明朝中興的關鍵,自然是引發人們的好奇,一個僅僅在位不到六年的皇帝,他到底做了哪些事,竟然是明朝中興的關鍵?

其實,影視劇不願意演繹隆慶帝,實在是因為他真的沒幹多少事,相比於他的父親嘉靖,他的兒子萬曆,人們自然對“幾乎什麼也沒幹”的隆慶不敢興趣了。

嘉靖和萬曆都是明朝時期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萬曆在位47年,然而這爺孫倆個都創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歷史記錄,堪稱世界帝王史上的兩朵奇葩,而關於他們的各種故事,真實的、杜撰的、史實添油加醋演繹的,那是相當熱鬧,引人注目,相較之下,在位時間較短,默默修補明朝積弊的隆慶是那麼的不起眼。

其實隆慶帝的貢獻,從時間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從空間上解決了“南倭北蒙”的問題,為明朝中興的關鍵,絲毫不為過。

儘管萬曆皇帝不靠譜,尤其在後期也是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在萬曆前期,也就是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在首輔張居正新政的運作下,萬曆初期還是一波中興的局面。

嘉靖在位期間,迷信道教,煉製長生不老丹,長達20年不上朝,皇室的支出大增,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皇城、永陵等大型建造。從而使嚴嵩專政20年,黨史之爭也愈演愈烈,官員諂媚逢迎,導致官僚腐敗極其嚴重,逐步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

同時,嘉靖期間實行了最為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阻斷了明朝與諸國的文化貿易往來,對明朝的經濟文化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海禁政策,其實是與蒙古的貿易,這也導致了倭寇劫掠橫行,北方遊牧民族的擾邊頻繁的現象。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從永樂皇帝到嘉靖皇帝之前,倭寇侵擾的次數僅有17次,然而嘉靖時期,切斷了一切與日本有關的貿易,致使日本人不得不投入到搶掠中國物資的行動中來,所以,嘉靖一朝,倭寇侵擾最為嚴重,有記載的次數多達628次,佔據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侵擾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有戰爭就有英雄,抗倭英雄戚繼光就是在這個時期崛起的,前面說到影視劇都喜歡嘉靖、萬曆朝的事,主要是因為他有事,所以才演,真正的盛世,是沒有這些戰爭的。

除了倭寇侵擾,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對中原虎視眈眈,在嘉靖四十五年的英明領導下,明朝已經出現亡國之象。

隆慶帝最大的貢獻就是調整對外貿易策略,改變過去嘉靖時期的“完全閉關鎖國”政策,由於隆慶開放,允許“民間海外貿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倭寇問題,倭寇說到底是一種搶劫行為,如果正常開展貿易,以商業化手段解決兩國物資不對稱而帶來的暴利,必然能夠讓搶掠行為失去意義,就像大禹治水,疏通有時候比堵更有效。

在對待北方遊牧問題上,隆慶帝也很有手段,隆慶四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由於內部權力紛爭,俺答的孫子逃亡至明朝,俺答在明朝邊境駐軍,事態劍拔弩張。

隆慶聽從張居正的建議,與俺答談判,並且與蒙古進行官方的貿易往來,緩解了與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百姓有安定的生活環境,自此蒙古與明朝迎來五十年的和平時期。

在對外事務上,隆慶帝的這些做法,極大地解決了明朝中期以來的外患問題,使得明朝能夠有一個能夠自我內部優化的良好外部環境。

在對內問題上,隆慶帝也不遺餘力,不但嚴格要求自己,也給萬曆帝留下一個良好的政治班底。

在隆慶剛登基的時候,國庫存銀只有二百多萬兩,而國家的支出卻不止這些,國家這時就是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隆慶便下令“開源節流”,宮內有的物品停止採辦,號召勤儉持家,這種行為明顯與只知道練丹藥的嘉靖帝不知強了多少倍。

在整頓吏治方面,為在嘉靖朝期間直言進諫卻獲罪的官員平反,以“存者召用,沒者恤錄”為原則,進行平反活動,其中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就被官復原職。

除此之外,隆慶帝重用徐階、李春芳、郭樸、高拱、陳以勤、張居正六位內閣大臣,尤其是張居正,更是“治世之能臣”,在張居正的治理下,給萬曆留下一個大好河山。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幾乎沒有什麼作為的隆慶帝,沒有抗擊倭寇的戰績,沒有北征蒙古的氣魄,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忽視隆慶帝的作用,真正的能人是把危機扼殺在搖籃裡面!沒有大事,恰恰說明他做了很多事,防止產生大事!


史論縱橫


嘉靖一朝歷時45年,使這個國家徹底墜入了墮落的深淵,如若沒有6年的“隆慶新政”,就沒有後來張居正改革的基礎,恐怕整個大明帝國就要就此提前覆滅了!

首先說他老子嘉靖皇帝:這位14歲就被“皇帝”大禮包砸中的翩翩少年,擁有著眾多皇帝當中罕見的高智商、高情商,即位之初還算兢兢業業,但絕對的權力容易滋長人的腐化,何況是至高無上的皇權,所以後來的嘉靖皇帝就把他情商和智商用在了維繫自己皇權、以及滿足自己私慾上,晚年更是沉迷於求仙問道,渴望著能在九五之尊的位置上多活幾年。45年,毀掉一個國家足夠了,留給隆慶皇帝的是一個吏治腐敗透徹、百業凋敝、民不聊生的爛攤子!

咱們這位隆慶皇帝,其實就能力方面根本無法跟他老子比擬,所幸他對自己也有清晰的認知,所以就乾脆徹底放權,安心享受了。更幸運的是他手底下有著一批諸如徐階、高拱、張居正、譚綸、戚繼光、李成梁這類一等一的猛人,而這些人不但對整個國家的弊病了如指掌,更是深惡痛絕,所以就有了“隆慶新政”--其一,改變國家對北方蒙古地區長期敵對的策略,成就了“俺答封貢”;其二,開放海禁,極大的促進了經濟與貿易的發展,史稱“隆慶開關”。

6年的“隆慶新政”,使整個大明帝國得到了極大的恢復,併為他兒子萬曆皇帝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萬曆皇帝無疑是個幸運的,接手的是一個積極轉變的國家氣象,當此時,整個國家,社會民生安定,邊關穩定,綜合國力也逐漸好轉起來,所以張居正在萬曆朝開端時期才能疼出手來搞了近10年的改革,至此大明帝國又蒸蒸日上起來,否則哪裡有實力來支撐他的“萬曆三大徵”!

6年的隆慶朝,從結構上講切實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從根本上阻止並回轉了大明帝國的滅亡勢頭,再加上萬歷一朝開始的積極改革,使整個大明帝國的生命延續了好幾十年,如此怎能不關鍵呢!


施大胖胖的歷史觀


一個皇帝在位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做出什麼大的政策。很顯然,隆慶朝五年多時間,做了三件大事兒。總體說:革嘉靖朝重大失誤,布萬曆朝改革(革新)大局。

(1)隆慶朝六年幹出三件大事兒,而這些大事許多人幹了二三十年也沒幹出過一件

隆慶元年(1567年)隆慶開放,允許“民間海外貿易”,但請注意,許多人因此說“禁海政策”沒了,這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的。但由此,徹底解決了倭寇問題。

隆慶四年(1570年)隆慶和議,在大同巡撫方逢時、山西總督王崇古先後認為:與蒙古進行和議通商,是保證長期和平的關鍵。

在首輔高拱的支持下,最終在1571年三月,經過討論,隆慶批准王崇古請求,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開設通商口岸,自此,蒙古和大明之間有了五十年的和平,且對蒙古有較大的影響力。

最後,隆慶皇帝手下積攢有大量的軍政人才,例如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張居正和王崇古是萬曆朝改革的中堅人物。

(2)隆慶在嘉靖朝已經羽翼豐滿,深知嘉靖朝各項弊端

隆慶生於嘉靖十六年(1537年),卒於隆慶六年(1572年),享年35歲。雖然他是嘉慶的第三個兒子,但因為其大哥朱載基兩個月夭折;二哥在三歲(1539年)的時候被立為太子,13歲(1549年)夭折。因此,嘉靖十八年時,12歲的裕王(1539年封)朱載垕似乎應該成為太子。

但問題是,1537年,嘉靖生了三個兒子,除去老五出生一天就夭折。老四景王(1539年封)朱載圳只比他小一個月。鑑於兒子們夭折頻繁,嘉靖又是個頗為迷信的皇帝,所以,對二人顯示出不偏不倚的態度。這就使得隆慶皇帝品嚐到了“皇家無情”的“奪位”兇險。特別是嚴嵩執掌大權時期的1548年到1562年的14年。

在裕王時期,徐階、張居正盡力與裕王相結好,徐階推薦張居正成為裕王侍講,自此,張居正成為裕王手下繼高拱之後,比較受青睞的大臣。由此,隆慶搭建了日後的政治人才格局。

(3)明朝中期後,弘治、隆慶是兩位對明朝延續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兩位皇帝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們,弘治是位好皇帝,在位期間主要是明細了朱元璋時期的既定政策,對出現的“商業勢力進入官場”現象進行了打擊,雖然出現“唐伯虎弊案”,但主要是唐伯虎自身問題。正是因為,弘治皇帝對商業勢力進入官場,才延緩了“洪武荒政體系”的破敗程度,在法律上進行較大總結也使得對社會統治更加有法可依。

隆慶皇帝同樣是在正德、嘉靖兩位皇帝,特別是嘉靖皇帝二十多年的“不務正業”下改正了“北蒙南倭”問題實質。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北蒙南倭以及中國和安南的問題、中國內部西南邊疆問題的嚴峻都與嘉靖的一意孤行,在“大禮議”後,嘉靖急於樹立威嚴高度相關。

以“倭寇之亂”為例,倭寇從元世祖爭日本、日本陷入內亂(日本的南北朝)之後就已經出現。為什麼問題到了嘉靖朝突然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一大政策?主要就是禁海政策被嘉靖重新“嚴厲化”。

對於上述問題,作為“被打壓方”的裕王朱載垕、高拱、張居正等人心知肚明,因此,隆慶繼位後,嘉靖的各項錯誤政策陸續被改進。雖然,隆慶當皇帝六年而已,但在六年中,其在高拱、徐階、張居正地支持下幹出了明朝中期皇帝中最漂亮的一份兒“歷史答卷”。


坐古談今


隆慶有福啊,崇禎是有道無福,隆慶就是無道有福。雖然我也知道崇禎並非有道明君。隆慶最大特點就是有自知之明,不會絕對不干預。放手而為懂得放權,給予大臣充分地信任。頗有無為而治的意思,又加上隆慶時期人才爆棚,徐階,高拱,張居正,陳以勤,王崇古,戚繼光,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又加上隆慶開關。白銀大量流入。所以隆慶在位六年,成為明朝後期最發達的時期。

明穆宗朱載坖,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嘉慶皇帝朱厚熜第三子。朱載坖29歲登基。在位6年,35歲駕崩,在位後期沉迷酒色,最終一病不起。廟號穆宗。可以想見,如果隆慶多活十年,也許萬曆也不至於後來不理朝政。就隆慶個人而言,他也許有些悲哀,有一個牛逼的爹(嘉靖)有一個特別不著調的兒子(萬曆),還有有一個牛逼的首鋪(張居正),有著三位大神字在面前一睹。隆慶也就被徹底地無視了。既然能力不夠,那就徹底放手,隆慶帝個性異常低調而寡淡,執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垂拱而治,國家大事基本都是對大臣放手。隆慶走運在他身邊聚集一大批文武能臣。隆慶帝是個性格異常低調淡泊的人,執政的最大追求就是垂拱而治,國家大事,基本都是對大臣放手。重大決策都是大臣來討論。自己撒手不聞不問。

作為最被無視的皇帝,但隆慶為人寬厚仁慈是公認的,隆慶一朝幾沒有廷仗一說,讓隆慶一朝的文武群臣有了難得的體面和溫情,《明史》評價隆慶是“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就是不愛說話,生性節儉。不愛說話是因為能力不行,不知道怎麼處理國事,只好看著大臣上朝吵架而不發一言。隆慶走運在於,他在位期間聚集一大批文武能臣,文有徐階、高拱、張居正、楊博,武有譚綸、王崇古、戚繼光、李成梁。所以這一時期,大明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比嘉靖朝後期有了較大的提高,也給萬曆一朝的三大徵打下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後世稱這一時期是隆慶新政。

隆慶雖然在位只有六年,對內重用張居正、高拱等名臣,在對外方面,廢除海禁,允許海外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在軍事事務上,重用譚綸、王崇古等人 。與蒙古之間結束了長達二百年的敵對戰爭狀態,俺答封貢。也讓隆慶一朝無邊患之苦。隆慶讓潘季馴總理河道提督軍務。潘季馴不負眾望,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隆慶一朝也無水患,潘季馴治河的成績是顯著的。為後世所模仿和稱頌。

唯一遺憾的是,隆慶為人好色身體羸弱,如果他和萬曆一樣長壽的話,也許明朝的國祚會更長一些。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隆慶皇帝之所以能夠新政中興,留下美名,小哥覺得有這麼三點原因:

1、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正是因為前有老爹嘉靖,後有兒子萬曆,兩個明朝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任性胡鬧的主,才顯得夾在中間的隆慶比較正常,符合一個君王該有的基本態度和素質。

隆慶一上臺就立即改弦更張,糾正了嘉靖的很多偏激和傷民的政策,而且嚴懲嘉靖時期的佞臣賊子,任用一批賢臣能吏,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北定和議,南開海禁。跟嘉靖個萬曆比起來,確實是高下立判。

2、最大的功勞,開海禁,沒有之一

一個國家和政權,最重要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個字——錢!

有錢,就有能力也有底氣去做事,不論軍事也好,內政也罷,說到底就取決於國庫裡有多少餘糧。

因為開了海禁,天下臣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與外界進行自由貿易,而不再偷偷摸摸走私交易,正是這樣的寬鬆環境,無形中將倭患海寇存在的價值給根絕了,既然能合法做生意,誰還傻缺地幹掉腦袋的買賣。

最重要的是,海禁一開,藉由海上絲綢之路,高品質的中國造產品成為世界市場上的搶手貨和稀缺資源,大量的海外白銀作為貿易結果源源不斷流向大明,極大支撐和改善了明朝的財政經濟狀況,國富民強成了大明開放的最好註腳。

3、培養了大批治世名臣,尤其是張居正

每位君王,除了自己當政時的表現和業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指標,就是有沒有為後人留下可靠實用的臣僚。

在這方面,隆慶確實是沒什麼可說的,他這六年,文有徐階、高拱、張居正,武有李成梁、戚繼光、譚綸,個個都是能拿的出手的治世、治軍能臣,雖然黨爭的風氣愈演愈烈,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誰成為首輔,都是能當的起這份責任的。

而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更是他留給萬曆最好的一份禮物,確保了大明至少半個世紀的無虞,也才讓萬曆有了瞎折騰的資格。

以上,小哥愚見,歡迎指正!


小哥燴史


隆慶最高的成就三個方面:

1、陸地上、俺答封貢,也是明朝歷史上少數以和平手段解決的與外族關係的事件。“俺答封貢”後,明蒙通貢互市,直到明末都一直保持友好和平關係。

2、海上、隆慶開關,開關這一條件,先決條件便是倭患已清。雖然明朝有海禁政策,但明朝對待對外貿易並無牴觸。從隆慶開關以後,商品經濟開始,使得大明國力有所回升。

3、內政方面、通過徐階、高拱、張居正的各種政策措施,也為後期萬曆中興十來年做了很好的鋪墊。


一米八2022


嘉靖和萬曆都後期怠政,但前期的勤政不該否定。而皇帝幹久了,從勤政到怠政總有個漸進的過程。清吹講清朝君主只講勤政不講怠政。講明朝君主只講怠政不講勤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