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美的錢幣要屬崇寧年間的錢幣 崇寧通寶

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年號錢。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 崇寧通寶當十型,錢文為徽宗親書,所以又其為御書錢。御書錢,就是指皇帝親筆書寫的錢文。皇帝親書寫錢文的錢幣,稱之為御書錢。宋代錢幣有個獨特現象,皇帝喜歡寫錢文。開創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趙光義,以後宋朝多位皇帝都親手書寫過錢文,而宋徽宗趙佶以其特有的瘦金體錢文更是代表了宋代貨幣文化的最高水平。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代表作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等。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錢幣往往有時候能夠體現出當時的藝術文化水平,一個國家既然能夠把文字印刷在錢幣上面,想必這個就應該也就會體現出當時最高的文學水準吧。

我認為最美的錢幣要屬崇寧年間的錢幣 崇寧通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崇寧通寶】首先此錢“寧”字心外點長且無回筆,類鐵母寧;其次,“通”頭呈三角狀,有稱“三角通”者;還有“崇”字 示部“小”中間豎勾細且向右斜。具以上特徵的大字版“崇寧通寶”諸譜未見。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當時官造成色在96%-96.7%,高於崇寧重寶、崇寧元寶,而與王莽並稱“錢法二聖”,是現在青銅錢中價值最高的兩種錢幣之一。當然我個人認為體現出它價值的一部分也和它的書法息息相關,崇寧通寶是宋徽宗時期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因此要仿製它是很難的。目前市場上作假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改刻,就是用普通錢幣改刻成珍貴錢幣。另外一種就是造假。如是用假幣跟真幣比較,就不難發現首先從文字上看,就沒有瘦金體的剛勁有力,也缺乏御書體的那種大氣。再一個是看它的鑄造,真錢幣鑄工精湛,在放大鏡下也很難看出砂眼,而假錢幣的質地比較粗糙,沒有質感,就是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出它的砂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崇寧重寶】崇寧重寶,中國古錢幣之一。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面文“崇寧重寶”隸書對讀,古樸方正,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崇寧重寶是北宋末年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也是北宋錢幣中版別最多的錢幣。據統計,崇寧重寶的版別大概在300多種,每年都有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被行家或藏友發現。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放在一起具有極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

我認為最美的錢幣要屬崇寧年間的錢幣 崇寧通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崇寧重寶鑄於北宋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年~1106年),材質有銅、鐵、銀。 崇寧重寶為隸書銅、鐵大錢,製作多亦精好,存世較多。另有崇寧通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鐵劃銀鉤,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書法超妙絕倫,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世人評此為“宋代第一泉”,宋徽宗與王莽並稱中國錢法“二聖”,崇寧通寶版式多變,尚有鐵錢。崇寧重寶錢文隸書,古樸方正,嚴謹莊重,法度固定。有人認為,崇寧重寶錢文也是徽宗所書,但史無定論。重寶版別幾百種,面背記號多,有花穿、決文、面星、背星月紋等,常能見到。關於此錢,有一個傳說,謂其面文為蔡京所書,而蔡京書寫時別有用心地將“崇”字的山和宗的豎筆上下貫通,連成一線;將“寧”字繁體之中的“心”省略,被人指責為“有意破宋,無心寧國”。“崇寧”錢存世尚多,版別亦多,但迄今並未發現有如上所說這種寫法的錢幣。自然也有根據以上說法造假的,但那很容易辨別出來。因此這段傳說得不到印證,至今仍是一個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崇寧元寶】“崇寧元寶”該錢為宋徽宗趙佶公元1102至1106年鑄,鑄量甚少。此錢字體精美,字口深峻,鑄工上成。為傳世之孤品。具有一定的鑑賞和收藏價值。崇寧元寶瘦金書小平從未見真品,一般是取崇寧通寶小平改範鑄成。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錢《古錢幣圖解》收錄一枚,此錢銀色不高,後山東亦發同樣版式鉛錢,疑也是銀質,未睹實物,不能下結論。另有崇寧元寶銀質隸書小平一枚,成色高於楷書者,錢文則與崇寧元寶折二細字版鐵錢相近,存世僅見。瘦金書的崇寧元寶平錢基本上都是偽品,系取通寶平錢改範鑄成。折二型的隸書崇寧元寶有銅、鐵兩種,銅品者應屬鐵母性質,至今僅發現數枚而已,既是鉄錢亦不多見。說真的接觸錢幣怎麼就還真沒有見過,這也可能是一種遺憾吧。

我認為最美的錢幣要屬崇寧年間的錢幣 崇寧通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