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怎麼從外國傳進中國的?

陽城導航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誌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誌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滬漂小華


玉米原產地是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一帶,據考古發現,玉米栽種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了。1954年在墨西哥城下70米處的岩石中發現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後又發現了七千年前的玉米果穗化石。只不過那時候的玉米還是野生的,穗長3.5釐米左右。經過人工培育之後的種植歷史也有四五千年了。

1492年哥倫布航海到達美洲,並在那個發現了玉米。第二年他在回家的時候帶了玉米種子,從那時候開始玉米便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明朝末年是很多外來植物傳入我國的時期,玉米也是在這個時候傳進來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生活的仰角L


在現代玉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食物,在我國近現代歷史的數次饑荒中,玉米對緩解饑荒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玉米,在多次饑荒中還會餓死更多人,這是毫無質疑的。

它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那裡的印第安人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玉米的人種。印第安人有長達四五千年的玉米種植史。玉米能夠傳播到世界各地,這主要是哥倫布的功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後,把玉米帶回了歐洲,隨後在後來的大航海運動和新興資產階級擴張運動中,逐步的由歐洲傳播到了全世界。

對於我國的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的,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考證。最早有關玉米記載的是明武宗正德六年也就是1511年,當時的安徽省北部州的《州志》。這也是我國古代各種資料中,最早有關玉米的記載。

目前我們認為外國傳入中國的途徑有三種:

  • 第一:歐洲→非洲→印度→西藏→四川→全國各地


  • 第二:歐洲→西亞→中亞→新疆→全國各地

  • 第三:歐洲→海路→沿海各省→全國各地

我們都知道大航海時期,葡萄牙殖民者很早就在中國沿海頻繁登陸做生意,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海路傳入中國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聽月談史


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原名叫玉蜀黎。

1492年哥倫布才發現美洲,所以可以這麼說,玉米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開始傳到其他各個大陸的。

而根據中國國內留存的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最早出現玉米的地方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還不到40年。

到明末(1643年),玉米已經出現在中國十多個省份。1701年以後,關於玉米的記載出現在更多的地方誌上。單就記載來說,到1718年為止,玉米已經傳遍了中國二十多個省份。


自歷史來


古時的中國耕種著貧脊的土地,經營穀物,產量低,耕種者繳了稅費繳了地租,自己家人的口糧所剩無幾,只好吃糠咽菜勉強度日,遇到災年餓死人的事經常發生。自從引進玉米,地瓜,土豆等高產作物,人們的溫飽逐漸解決,人口才成倍增長。人口的增長和糧食產量成正比,這是不爭的事實!


王維凡


學者一般認為,古代玉米傳入中國有三條途徑:

1、西北陸路傳入:先由西班牙傳到麥加,再由麥加經中亞細亞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西北地區;

2、西南陸路傳入:先由歐洲傳入印度、緬甸,再傳入中國西南地區(15世紀末葡萄牙人可能將玉米先傳入印度果阿,然後一路傳入爪哇;另一路傳入近鄰緬甸,再從緬甸傳入中國)。

3、東南海路傳入:先由歐洲傳入東南亞,經中國商人或葡萄牙人由海路傳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

但可信度最高的是: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以後直到整個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帶回西班牙後,逐漸傳至世界各地,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16世紀時傳入中國,最早記載見於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書的《鞏縣誌》,稱其為“玉麥”,其後嘉靖三十九年《平涼府志》稱作“番麥”和“西天麥”。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見於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在原產地美洲以外,中國是玉米種植最為普及的地區之一。玉米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小博三千遍,一個搞笑有趣的內蒙開箱博主,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小博三千遍


聽說是明朝從南美州華工帶回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