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文学之星征文《背影》讲座,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

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分享。

但如果你听懂了,它就特别了。如果你没听懂,是我没讲好,这很正常。


陆生作:文学之星征文《背影》讲座,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

【1】

这是个大型比赛,应该是浙江省水准最高的征文比赛,每年有很多学生层层选拔去参与,所以,重在参与,不以得奖为目的。经历也很珍贵。

看两篇得大奖的作品。两个都是“文学之星”,三四年级的水平。目的是先让大家“死心”。

●●《佳作| 太 阳 果》

●●《陆生作:作文《我的历险》为什么能获得大奖?》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打算,以绝望之心去求希望。

否则,希望越高失望越大。


【2】

最好是自愿参与。如果只是家长强迫,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赛,没什么意思。


【3】

这个比赛参与度比较高,估计不少同学以前就参加过。老师去做赛前指导,为了避免千篇一律,赛前指导的定位是启发与借鉴,而不是细致的指导。

指导细了,怕同学不动脑,瞎抄;不指导,两眼一抹黑,昏头昏脑;所以讲作文背后的一些写作规律。

写作的方法懂了,一通百通。我们要写自己的作文。

如果我给一千个学生讲了课,结果这一千个学生都写一样的,你说给谁得奖呢?要写自己的作文,在作文当中把你自己的智慧展现出来。

就像我们都会写比喻句,看到树叶被风吹动,都能写出一句比喻句,但大家写的肯定有好有差。怎么写比喻句是方法,大家都能掌握,至于写出怎么样的比喻句,靠自己了。


《叶子发出自由的声响》


天蓝得像海

风云是海浪

树是一张收紧的大网

一条条绿色的小鱼

甩尾乱撞


【4】

不建议写景、写诗歌,还是叙事为主,写写人,写写故事,低段同学可以写写童话,字数比平时作文多一点,一家人齐心协力,设计一个作文结构,写生动具体,有中心思想。

主题是背影,文章跟背影搭边就行。

写人,离不开记事。只有做事,才能把人写出特点来,把人表现出来。记事,不得不写人,事是人做的啊。记事,写人,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写人,怎么刻画人物形象?我们讲用好“内外两面”。

内:心理描写。

外: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5】

比赛时间比较充足,可以修改几遍。

一鼓作气写完,隔断时间看一看,改一改。好作品可以被打磨出来。


陆生作:文学之星征文《背影》讲座,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


大主题,小范围,深度报道

把大主题拆解,选定一个小切口,在一个小范围里做深度报道。螺蛳壳里做道场。


【6】

写作只有三个问题,什么怎么为什么。

什么东西的背影。

怎么样的背影。

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影。

所以我们给背影加修饰词、限制词。

故乡的背影,童年的背影,2019的背影,长江白鲟的背影;让人忧伤的背影,令人遗憾的背影,使人敬佩的背影,叫人热泪盈眶的背影,等等。

一个个背影像一面面镜子,透过它们,我们不仅看到故事,更看到人品、情感与哲思。

所以我们要把它扩开去,不局限于“背影”的词典义;又要把它缩小,用一个词语限定、捕获自己所要写的背影。先从大主题缩小范围,然后在这个小的范围里面,又要把它扩开去,做深挖——五官上,立意上,精耕细作。

这就是对一个主题的把握。


【7】

要懂替换。

1、背影是主题,不一定是题目,题目可以自拟。

2、“背影”与皱纹、眼泪、白头发、粗糙的手,没什么两样。只是一个写作的触发点,是一颗种子,种子会开花结果;是一块吸铁石,能黏上很多东西;是一扇窗,开了就能见到新世界;是一种联想的出发点,因为背影,你想到了什么东西,由此及彼的联想,就像一辆车,你乘了,能看到沿途的风景。

3、替换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思维。

同一个题目,可以写很多篇不同的作文。

同一篇作文,可以取很多个不同的题目。


比如这次期末考,全国各地有这些题目:

1)《我想对您说》

2)《触动人心的______》

3)《给长辈的一封信》

4)《童年的守护者》

5)《我做对了》

6)《______,让我难以忘怀》

7)《心愿》

8)《让我记忆深刻的声音》

9)《那段温暖的时光》

都可以写成《一件难忘的事》。


4、我以前就讲过:

一头熊,爬上树,与蜜蜂打斗,最终尝到了蜂蜜。

一位王子,过关斩将,上到高塔,最终救出了公主。

这两个故事是一样的。

学习写作,就是“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我就是到处抄袭桥段的,伟大的艺术家总要偷桥段,是偷,不是他妈的什么致敬。”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有没有高招。这是告诉我们,学习写作,要透过故事表面的元素,深及到内里去,以不变应万变——掌握的写作方法越底层,越牢固,应用面越广。



【8】

从经典作品中受启发,得借鉴。

阅读指向写作。我们上课时做了很多“课文撬动作文”的事。

很多家长问,为什么我孩子读书很多,作文还是写不好?

你看了电影电视,会写剧本吗?

小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很容易只专注于情节,陷在情节当中。他分不清楚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与作者为了表达而添加的东西。就像他吃药的时候,甜甜的,都忘记那是药了。

作者想表达的,是一根骨头的事情。但是这根骨头,太直接太实在太骨干太硬了。作者就会在骨头上面贴一些皮肉上去,把骨头包起来,就好看一点。就像我们人,如果没有外面这层皮囊就是一个骷髅,就不好看了。因为长了肉才好看嘛。

所以我们平常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只求数量,一味读读读,可能是堵堵堵。比如说,你挑一两篇经典的东西,做一个细致的分析,阅读指向于写作,看看作家是怎么写的,想想作家为什么这么写。读者有作者意识,作者有读者意识。这样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比你读更多更有效果一点,会对你的作文更有帮助。

当然,写作光凭努力是不够的。努力有时是蛮力。得得到高手的点拨。每一篇经典作品,就是一位高手。要读出作家是怎么写的,然后像作家一样去写作。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当作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作家,但是如果你懂了写作的怎么怎么为什么,你读起来的味道也会更好一点吧。


●●《写征文《背影》,推荐读这4篇文章...》

分析鲁迅《一件小事》

【1、一大一小一对比,反义词思维,将所要讲述的事件引出来。这一开头形式,同学们也常用,比如:难忘的事情有很多,最难忘的是什么;画画、书法、跳舞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吃饭。这样的开头不是好,大作家契诃夫也这样开头:“有生以来我见过很多房子,大的、小的、砖砌的、木头造的、旧的、新的,可是有一所房子特别生动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关键在于,你这样开头,这个开头的内容跟你后面所要讲述的内容、表达的中心得有关联。这个开头不能是一顶帽子,帽子戴谁头上都合适,这肯定是不行的。鲁迅这开头就高级多了。它既有对比,也有因果关系。】


【2、按时间顺序讲述,按事件发展顺序讲述,穿插我的心理活动。有个词叫平铺直叙。把这个词分两半,“平铺”是不好的,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直叙”是可以的,按事件发展顺序讲述,就是直叙,也叫顺叙。怎么不平铺呢?有详有略,详细的像高山,略写的像矮坡,这样连起来就起起伏伏了。

写作当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我们这么想: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是不受控制的。只有时间是不受控制的,它一直往前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所讲述的任何一件事情,它都要花费一段时间,在时间当中占一段位置。我们去写一件事情,就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这点非常重要。

时间就像一把尺子一样,它衡量着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东西,成住坏空、生老病死的过程都在时间当中。

我们还知道有一种结构叫倒叙。倒叙在“顺叙”的基础上,你要写倒叙,也得先把事情的顺序搞清楚,然后选择挑哪一部分放到开头去。如果一件事是12345,你把2345这每一部分放开头,都是倒叙。用好阿拉伯数字能帮我们理解写作中的很多知识点。】


【3、《一件小事》这篇文章,可以分三各部分,从时间上说是:现在——过去——现在。这近似“睹物思人”的写法。如后面的课文《小木船》: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这就是标准的睹物思人,“我”看到小木船,就想到陈明,然后引出往事……

从写法上说是:引出——叙述——总结。

这些其实就结构,有一句话叫结构是意义的基础。】


【4、小中见大。这是《一件小事》中最值得学习的一点。题目写着小事,但实在不小,有高大:“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这文章中,处处显着对比。

大事和小事,比。

我和车夫,比。

车夫和老女人,比。

比一比,才出效果。

比,就是反义词。


很多同学,觉得写作文要选惊天动地的大事写。生活中哪来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都是平凡人,日常生活不过鸡毛蒜皮,但是鸡毛蒜皮也没小事,你把它放发大了看,往深处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世界。

即使事件有大小,但道理是没大小的。

事情小了,写起来还容易一手掌握呢。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看起来可能是很小的。但是,这是对旁观者来说的。比如说,我走在路上跌了一跤。别人看见了,笑了。对别人讲,这就是一件小事情啊;但对我来讲,这是一件大事情,天大的事情。我都长这么大了,走路上还跌了一跤,还跌得这么难堪,多丢脸啊,都有失自尊了。这事就大了去了。

就像我去坐公交,手里只有一块钱,结果掉了。掉一块钱,小事;可没法坐公交了,这事就大了。

所以,大小是有分别的,大就是小,小就是大。

对当事人来讲,什么事情都是大事情。】


【5、视角。文章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在整个事件当中,“我”的态度是发生了变化的,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变化。这对写作来讲,也是一种波折。“我”开始怪车夫多事,然后异样,然后看见希望。

如果从车夫的角度写,从老女人的角度写,他们都经历了这件事,能有“我”这个深度吗?没有的。

所以选择好视角,很重要。

是选择当事人的视角,还是选择旁观者的视角。即使是当事人,也有不同的人物可以选择。《一件小事》中,我们甚至可以用那辆“人力车”的视角去讲述这件小事。

就像五年级有一篇课文叫《珍珠鸟》,珍珠鸟就是从我的角度来写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如果我们换作从珍珠鸟这个角度来写呢。当然,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都完整地写下来,但是,它就变成一篇童话故事了。你看,角度发生变化,叙述的视角不一样,一篇记叙文,一篇散文,可以变成一篇童话。

所以,我们也明白了,“我”在作文当中只是第一人称,不一定是作者本人。】


分析龙应台《目送》

1、反复。

这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这叫反复。

它既是作者在强调,在感叹,在领悟,从写作上来说,它也是结构。

我们上课时学习作家吴然的《走月亮》,特别提到了用反复来做文章结构。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是,我们不仅要把它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还要把它看作文章的结构。

比如说,我们都写过诗歌——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怎么样;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怎么样;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怎么样。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出现了三次,反复了,我就可以写出三节小诗,一首诗就写出来了。

以次类推开去,设问句、排比句都可以做一篇作文的结构。这些都在课堂上讲过,这里不做展开。


2、人物。时间梯度。

华安——“我”——父亲

《目送》主要三个人物,以“我”的视角连贯起来。

我目送华安的背影,目送父亲的背影。华安是我孩子,父亲是我长辈,祖孙三代人。

这些背影在时间上是有梯度的。

华安:小学,16岁中学,21岁大学。

父亲:十几年前送我去学校,十几年后在医院,最后在火葬场,最后一次目送。

这样一抽取,整篇文章的结构、材料组织就很清楚了。其实写法并不高明,但它就是经典。因为里边有情感、哲思,能与人共鸣。

作者当然可以选择更多的背影,但他掌握了一个三原则,事不过三,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借芭蕉扇,都是“三”。

两个人物,华安和父亲,每个人物三件事,全都贯穿在目送上,背影上,而且这三件事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我们写作文就是要写有代表性的东西,有特点的东西,典型的东西,这样才是选材。

“我”所目送的背影,在华安身上是成长的过程,在父亲身上是老去的过程,合起来就是人的一生。这是作者精心设计了的。

作者的感悟也在一次次加深,所以作者领悟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如果我们来写背影,可以像鲁迅那样只写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小事,也可以像龙应台这样写几件事,几件关联的事情。


3、时间。

在《目送》当中有一句非常漂亮的话——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它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而且,20个字就快进了十几年时光,将镜头切到十几年之后。

这叫略写,这叫无关的东西一笔带过。

而且,作者不是说“十几年后,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而是反过来,这样就妙很多了。既让过渡很自然,又有阅读上的起伏。

我们刚读到的时候会觉得——“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这个事情是紧接着的,但是,后面跟了半句“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起伏。

所以,即使在这样小小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写作的美妙。当然,写的人要有水平,读的人也要有水平。如果不接翎子,不同频,它也只是一句平常话,如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写作其实就是写时间。因为只有时间是不受控制的,它一直往前走,它就像一把尺子一样,在衡量着我们的所有。所以,我们写作文就是将时间切开来写。这里举个例子:

《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它折叠了时间,有吸引力,驱动力足。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哲理。金句。

《目送》这篇文章是有金句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话共鸣度很高,流传很广,上升到了哲理的境地。

如果一篇作文里有这样的金句,是很占便宜的。当然,金句不是白白而来的,也不是从别人那里引用来的,而是自己感悟出来的。好像大作家都不屑讲别人的话,而我们都愿意抄别人的话。

我有一次听作家张抗抗讲散文,她说一篇散文当中有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话,就很了不起了。——可见,有金句是不容易的。

就像讲相声的,讲段子的,把包袱好好地抖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要这样去做一个追求么。



分析朱自清《背影》

这是经典散文。

网上,有段时间特别火,因为它成了一个段子:

甲同学送乙同学到车站,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乙同学很生气,因为甲同学占了他的便宜。

要看懂这样的段子,得看过《背影》,没看过,就听不懂。这就是门槛。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跨过很多门槛。人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阅读与我们结伴同行,让我们心里有底,不慌张。


1、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一个看门见山的开头。

我们拿它与鲁迅的《一件小事》和龙应台的《目送》比一比。

鲁迅开头,有一段“引出”的内容。

龙应台开头,直接叙述——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直接就切进去,直接是画面,没什么其他的话。

朱自清的开头,跟他们都不一样,一句话,把人物与背影都点出来了。


有些同学学作文,把作文拆开来学的,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中间怎么转折过渡,学的都是零部件,是生产流水线的活。

可作文是一个整体啊,你零部件学好了,会组装吗?即使每个零件都做得完美,各零件组合起来,匹配吗?完美吗?


其实也别老去纠结作文怎么开头,虽然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其实一件事情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可以拿来当作作文的开头的。

有一种作文,是正在发生的。

有一种作文,是回忆的。我们大多数同学只会写回忆的作文,不会写正在发生的作文,所以,写起来往往是干瘪的缩水的被风干了的作文。

●●《陆生作:一篇作文,两种写法,第二种你要多练练》

平时多训练正在发生的作文,容易身临其境。自己写的时候投入一点,读者读的时候呢,就容易代入。

而回忆的作文,容易置身事外,又做不到居高临下——因为你年纪小,经历少,能力小。能居高临下倒还好,还能见出一点真意。——鲁迅的一件小事,是既身临其境又居高临下,真好。


2、细小的事。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文中所写,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他为什么只写小事情啊?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啊,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就是在这些小事情的地方,我们却见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我们也见到了一个孩子从之前不理解父亲,到后面深刻理解了父亲

——在这些小事上面或说借助这些小事理解了父亲。小处,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更真实。

所以,我们不要去嫌弃事情很小。小中可以见大,积少可以成多。人多力量大,作文也这样。我们平时可能太忽略了父母、长辈给我们的那些关爱,或视之为理所当然。我们细心地去发现一下,换位思考看看,做个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关爱会怎样……

我们敏感一点点,写作文可能会更容易一点点。


分析课文《小木船》

《小木船》就不讲了。我原来在一次研讨会上做过报告,把链接发给大家看就是了。

●●《陆生作:一篇《小木船》,可以做十次写作训练,次次有重点》

●●《演绎式扩写:将课文《小木船》的一段话写成一篇作文》

我把课文《小木船》放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去选材的时候,去选一些自己熟悉的材料,在你自己生活当中就有的东西。只有你熟悉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了,才有把握,才不会盲人摸象。

我们还写不到鲁迅、龙应台、朱自清那样,但他们文章里的方法,我们可以拿来用。


“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一把抓起书包,转过身,头也不回就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这段话的知识点:1、因果关系。2、人物反应。3、概念到画面。生气了,怎么证明。4、你来我往。5、反义词思维。6、梯度一二三。】


四篇文章简单小结一下

我为什么选这四篇文章来讲:

1、因为都跟背影有关。

车夫:陌生人的背影。

华安、父亲:亲人的背影。

陈明:小伙伴的背影——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一把抓起书包,转过身,头也不回就走了。


2、都写人写事。

从中见到情感、哲理。

我们有几个词语要记牢:事情,事理,人情。

你看这几个词语,它们本身就告诉我们——写的时候,从事情当中要写出情感,写出哲理。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作文的结构。


3、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事情虽小,但一样可以写得深刻。

关键在于你的理解、你的感悟有多深,有多真。


4、都有方法在。

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用到其他作文当中去,这就是阅读指向写作,看到作家是怎么写的,我们可以向作家学习。

第一步是读出作家是怎么写的,第二步是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9】证明。

大地上站着一个巨人,白云飘在他的腰间。——这就用白云证明了巨人的高度。

换一种说法:证明就是间接。

这些都是我常举的例子,因为我讲课负责“举一”,你听课负责“反三”。这才是教学,教与学才相长。


比如:

◎父亲告诫儿子:做人要诚实。——这是直接。

◎父亲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不还,再借就难——由此得出结论:做人要诚实。——这便是间接。故事证明了结论。


比如:

◎“早上,我走在路上”换成“太阳升起来了,挂在树梢上,我走在路上”——这也是间接,“太阳升起来了”证明了“早上”。

运用证明,会让作文变得更好一点。

我们会把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见。“早上”是看不见的。“太阳升起来了”,才是看得见的。作文就是要写到看见看不见的东西。


朱自清写那些小事,不就是证明父亲爱“我”吗?

龙应台写华安与父亲,不就是证明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吗?


陆生作:文学之星征文《背影》讲座,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


【10】聪明

●1●拖地终于完成了。厨房拖得干净,客厅拖得干净。

拖地终于完成了。厨房里的瓷砖,黑的黑,白的白,发着亮,就像钢琴的琴键一样,踩上去似乎都能够弹出干净美妙的音乐来。客厅里干净得可以在那里打滚,在木色地板上翻滚,就像在一片清凉的沙滩上享受。

你能这样写,作文就不会干巴巴,就把抽象变具象,把看不见的看见了。


●2●傍晚的时候,她坐在门槛上哭得很伤心。

傍晚怎么证明?夕阳下山,倦鸟归巢等。这些用来作证据的内容,是靠聪明得来的。


夕阳挂在西山顶上快要落下去了,一群乌鸦呜呀呜呀地飞回老巢去,卷地风带着寒意刮了起来,老旧的烟囱里咳出呛人的烟,她坐在门槛上,捂着脸,呜呜地哭着,豆大的眼泪滚下来,跌碎在裤腿上,是什么事情让她这么难过啊?【这里既有证明,也有聪明。】


其实写作文没有什么难的,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只有人才在写作文。人是有局限的。人只有耳朵可以听,眼睛可以看,鼻子可以闻,皮肤可以感到,心里会去想。而且,这些都是极其有限的一个部分,我们眼睛能看,但只能看到一点点,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所以说,我们的输入都是有限的,写作是一种输出,怎么会是无限的嘞?它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就从自己的聪明去入手做作文训练,就容易把作文写好一点。


●3●还举过一个例子的。

◎她说他是一个坏蛋。——这句话已经讲完了,对吧?

◎变成语言。她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加一个动作进去。她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神态加进去。皱着眉,眼睛里边冒着火,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心理。她不断告诉自己,别发火,别发火,注意自己的形象,可她终究还是没有忍住,火山般喷发了,皱起了眉头,眼睛里冒着火,鼻子里喷着气,手指他的鼻子,恨恨地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这段话是不是变长了?这其实也是“一生多”。把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都加进去了,从一句话变成了一段话。这也可作“生长思维”理解。


【11】角度与深度

写“背影”,如果偏于写人,要见人品、人情、人性;如果偏于记事,要借事抒情、讲理。(事情事理这词就是作文的结构,先讲事,从事情当中领悟到推导出情感与道理。)

作文选材立意如挖井取水,你挖两米的,还是挖二十米的,看你本事,关键要取到水。就怕你选了二十米的,却只挖了两米,还以为完工了。

还有更怕的吗?有。

你选了挖二十米的,也挖了二十米,却是斜的,垂直深度只有两米。

角度和深度对作文都很重要。

陆生作:文学之星征文《背影》讲座,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


【12】语言上的事,只能靠你自己了。

同样的写法,同样的故事。因为不同的语言,作文也有好有差。语言上的事情,老师是帮不上忙的,只能靠你自己,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说话的风格也不一样,读的书也不一样,因为输入不一样,所以输出就不一样。

用聪明,就是写生动具体。

当然不是越细致就越生动具体,简洁也能写得很有形象,如鲁迅在《故乡》里写道:“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圆规,多好。

有一个断圆理论,一个圆,去掉四分之一,我们看山去依然会想到一个圆。——这也是一个冰山理论,看见露在海面上的冰山,就能猜到水面下的冰山部分。

写作文就这样,作者给读者的是必要的已知条件,这个条件要给够,不然读者没法的推断。

当我讲:一个女人走过去。

当我讲:一个穿红衣服、披头散发的老女人一瘸一拐地走过去。

这是不一样的。你要保证你传递给每一个读者的信息是一样的。


【13】写作步骤

1.找观点。确定中心、立意。你想表达什么。

2.选事情。能证明观点的事情。围绕中心选材。你拿什么证明。(1与2可互换先后,因为立意是从事情中推导出来的。)

3.搭框架。用因果关系把事情连贯起来,再选择顺叙还是倒叙。你怎么证明。

4.写“聪明作文”,即用自己的五官感受把事情写生动具体。


读者怎么有更好的代入感呢?首先作者要有投入。你投入了,读者才容易代入。那读者跟作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因为大家都是人呀,大家都有五官感受啊,所以你只要做到身临其境,读者也容易做到身临其境,你就容易感动读者,读者就容易产生共鸣。


就讲这么多吧,希望能给各位启发。

这次征文,一定有很多同学会写疫情中的背影,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这是很有意义的。

●●《陆生作:作文相对论,用“反义词”写“疫情作文”》

请用“背影”记下这场“战疫”!

谢谢各位!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