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你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笨,而是用錯了方法

人在悲催的時候,總是把希望寄託於未來,再堅持一下,就好了。10000小時定律說:只要堅持10000小時,任何人都能成功。

可是恕我直言,這樣的奇蹟,大多數時候都不會發生,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這個世界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奮工作,就像老王一樣。老王是一個鍋爐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一週工作6天,在企業裡一干就是30年,工作時長遠遠超過10W+,可老王卻依然貧困潦倒,越忙越窮,也越來害怕企業倒閉或是失業。“一萬小時定律”不僅沒讓老王成為專家和贏家,反而越來越失去競爭力。

《刻意練習》:你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笨,而是用錯了方法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說並不是所有的1萬小時練習打開方式都正確?有人也像老王一樣滿腹心酸的遭遇,學了5年的英語,還無法用英語交流;其實,我們要想想原因,到底怎麼做才能成功呢?

艾利克森教授給出了一個練習方法:用刻意練習花1萬個小時練習做某件事,就會成為大師或行業領域專家。簡而言之,就是把1萬個小時不僅僅是複製粘貼,而是用心和專注的投入。比如披頭士對唱功的練習。

披頭士是風靡一時的樂隊,他們無論到哪裡演唱,都會引起無限騷動。我們可能會說:他們是天才,這些音樂才華都是老天賞飯吃。

可是據統計,幾年來披頭士演唱不下1200場,每次演唱累計8小時,累積時間持續1萬個小時以上。

和老王的做事方法不同的是,披頭士樂隊首先在演唱過程中自省哪些方面演唱的不夠好後,下一場開始就有意識針對不足進修復。

《刻意練習》:你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笨,而是用錯了方法

通常他們會在每次演唱幾小時後,就會根據上一場的表現,找到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地方,然後下一場迅速調整演唱方法。

披頭士到最後唱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也是意料之中。從披頭士的例子,我們看出只有專注和有意識的練習方法,才能迅速提升水平。

回到老王的問題上來,老王30年來一直在燒鍋爐,每天都是放燃料的同樣動作,如此循環30年,老王能成燒鍋爐大師嗎?方法不對的努力,都只是應付敷衍,只是苟且無奈的行為。

固化、麻木地做一件事,對靈魂的滋養、技能的提升、經驗的獲取,毛線用處都沒有。這種做事方式,也稱為“天真練習”。

比如一個電話接線員,每天拿起電話,進行“喂,你好。喂,再見”。如此循環10年的天真練習,她能變成接電話大師嗎?當然不會。接下來我們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刻意練習》:你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笨,而是用錯了方法

剛入職3個月的新職員一定比工作3年的老職員能力強嗎?開車20年的老司機一定比開5年車的司機更擅長嗎?教了5年書的老師一定就比教20年書的老師教學水準低嗎?不一定吧!其實,我們要想想原因。想達到一般般中等水平,通過一般練習毫無費力就能做到。但想做到優秀和卓越,用一般的練習方法是行不通的。

向優秀和卓越的晉級,艾利克森教授也給出了方法和步驟:利用心理表徵制定正確的練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模式。

我們長時間的投籃練習,大腦裡就會一聽到籃球進籃筐的聲音,就能腦補整個進球的畫面;生活在南方的人,一看見“雨”這個字,可能大腦中就能響起斜雨敲窗的聲音,這就是心理表徵的表現。

而書中對心理表徵的解釋是: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其他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它可以抽象,也可以具體。

《刻意練習》:你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笨,而是用錯了方法

對於創建心理表徵,找到正確的方法,有3個方面可以重點關注。

第一,知識越豐富,技能越嫻熟,心理表徵越好,方法就越容易找到。

第二,從易到難,從點到面,從發散到集中,一步步階梯式學習比較容易操作。

第三,意識到學到的每個知識點都是有用的,都是為了帶我們去更高的起點。

用這種心理表徵確定的練習方法,會逐漸迫使自己去做一些不曾嘗試的事情,從而不斷拓展和優化自我,這也是一萬個小時定律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要記得天真練習能毀掉一個人,刻意練習才能成就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