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伊朗打擊美軍事基地後美國認慫,美伊誰勝了?

紫氣東來八千里


不是美軍認慫,是給個臺階下,

我殺你一個將軍,你炸我一個基地,

如果繼續升級矛盾的話

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後果不是美帝能控制的


大連張大帥丶


伊朗是地區性軍事強國,2018年全球火力指數伊朗排名第13位,超過排名第16的以色列。伊朗是擁有兩支現役國防力量,分別是國防軍與革命衛隊,而且都編有海陸空軍,在世界上較為少見,總兵力達到60萬人。此外,還有30萬的警察部隊,戰時可動員1130萬民兵預備役參戰,不可謂一直強大的武裝力量。

但美國的軍力不知道超過伊朗多少倍,中東地區還有那麼多跟班,伊朗在想取得勝利太難了。不過,伊朗還是有能夠直接威脅到美軍的武器,也不是完全沒有重創美軍的機會的。美國媒體還一度列出了5種讓美國忌憚的武器,看來美國對打擊伊朗也不是有100%的信心。

伊朗擁有5個“流星-3”導彈營,射程覆蓋中東地區全部美軍基地,會給美軍造成一定壓力。伊朗還有射程超過2500公里的“泥石”系列導彈彈道,可以打到東南歐洲、土耳其與地中海的美英軍事基地。

反艦導彈是伊朗重要的反制利器。“努爾”、“雷鳴”、“考薩爾”三大系列反艦導彈有上千枚。其中“努爾”反艦導彈仿製於C802反艦導彈,曾經有擊沉過原屬美國海軍的先鋒級”遠征快速運輸艦。

試射“卡德爾”岸基反艦導彈

伊朗展示了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卡德爾”岸基反艦導彈,這款導彈是C802反艦導彈的增程改進型。據傳,伊朗還研發了“波斯灣”與“霍爾木茲”反艦彈道導彈,射程達350公里,誤差控制在10米以內,末端攻擊速度達到3至4馬赫。伊朗成為世界上極個別擁有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如果該型導彈形成戰力,美軍艦將很難全身而退。

伊朗反艦導彈庫

伊朗海軍主要作戰目的就是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武器裝備建設也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除了反艦導彈,伊朗海軍還有230艘小型快艇組成的海上突擊力量,戰鬥力比較強的有“滬東”級與“卡門”級導彈快艇,能發射“努爾”反艦導彈。如果導彈艇採取“海上狼群戰術”,幹掉一兩艘美國軍艦還是有可能的。

伊朗海軍還有3艘俄製基洛級潛艇以及20艘卡迪爾級微型潛艇,能發射魚雷,還能大規模佈雷。靜默在伊朗附近海域,難免有漏網之魚,最終可對美國水面艦艇構成威脅。

伊朗有兩套S-300防空導彈系統與數量不詳的“道爾”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美軍戰機一旦被鎖定,將無法逃逸,先進的防空系統一定會給驕縱的美國空軍帶來麻煩。

不要懷疑伊朗取得戰爭勝利的決心,8200萬人口的伊朗,極限條件下可動員3900萬人上戰場。即使美國取得初期戰爭的勝利,但伊朗的戰爭潛力會持久釋放,更多的人投入到這場絞肉戰中,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還真的很難說


梅姐愛說說


這個問題正是大家關注度較高的問題。

伊朗打擊美軍基地後美國認慫,這一論斷我是這樣看的:首先,從整體和事件發生前後聯繫來說,還是是美國贏了,沒得法,這是美國的實力。畢竟伊朗損失了軍隊大將,難得培養的軍隊實力人才,由此也必定給伊朗的士氣是沉重的一擊。

其次,伊朗在很長一段時間會高度緊張,美國進一步的行動打算,這是對伊朗造成的第二擊。

然後,從美國方面來說,美國國內分歧,國際譴責,也給美國造成了巨大壓力,國際形象一定程度上受損。就美國長期利益來說,特朗普實際也是在為美國國家狠心辦事。雖然殺敵三千自損一百,但也是實實在在贏了一局的。

只是伊朗一定形式上進行了報復,給伊朗人民一個交代,樹立了自己民族的不屈服,為國家尊嚴敢於與世界頂尖霸主挑戰,這是值得肯定的,不得不承認這是伊朗勝利的一方面。

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說,伊朗打擊美軍基地後,綜合長遠評估,美國算是贏了一籌。

以上愚見望海涵。


暢享自然


第一、美國沒有認慫,只是不用武力來直接攻打伊朗,是符合世界發展主流的,也是符合絕大部分民意的;但是換一種方式來制裁,至於怎樣做,其實有很多可能性,不是認慫。

第二、伊朗轟炸美軍基地,但是並沒有炸到大的目標,有的炸彈只是炸到了無關緊要的地方;這可能是一種可能,也是一種默契;伊朗方面既要維護國家利益,又要顧及民眾情緒,還要顧及長遠發展和穩定的最佳選擇。

第三、美伊誰勝利了,目前認為是美國勝利了。因為美國畢竟炸死了伊朗一名重要的軍事將領,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最後,零和遊戲不會有勝利者,互相傷害不會有好的結果。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的主題,儘管大哥一直在不間斷的敲打個小弟,但是小弟們終究有一天會長大;大哥也不用害怕,因為野蠻人的時代已經過去,順勢而為,創造更好的生活,更高級的科技,更好的生態,美麗星球才是最終的目標。


香坊大呲花ll


美國贏了,伊朗輸了。

美國並沒有在軍事基地受到打擊後認慫,也沒有對伊朗做出任何妥協。相反的是,伊朗軍方,政府和革命衛隊卻為復仇發生了分裂,最終宣佈停止復仇活動,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伊朗襲擊阿薩德空軍基地)

伊朗在美軍襲殺蘇萊曼尼將軍後宣稱要進行報復。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也宣稱要對美國進行復仇,但他們卻很少用實際行動說話。

直到1月8日伊朗才對埃爾比勒空軍基地和阿薩德軍事基地發起了導彈襲擊,這兩處被襲擊的導彈基地中,數阿薩德軍事基地遇襲知名度最高。伊朗宣稱對該基地發射了22枚導彈,炸死了80多名美軍官兵,取得了勝利。隨後,他們又對薩拉赫丁省的一處美軍基地發起了襲擊便宣佈結束報復活動。僅憑誰先放手誰認慫的觀點的話,是伊朗認慫在先,又何時輪到美國了。
(阿薩德軍事基地)


更何況,“炸死美軍80人”的說法很難被接受,伊朗並沒有給出有力證據,而美國也否認了這種說法。按照白宮的觀點,伊朗的襲擊僅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失,並沒有造成任何一名士兵死亡,美國又何必因為基地遇襲認慫?

伊朗,伊拉克民兵,哈馬斯和胡塞武裝總是喜歡喊一些聽起來很嚇人的口號彰顯氣勢,實際上卻無所事事。美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們怎麼可能被這種虛無縹緲的嘴炮嚇跑?

之所以會出現伊朗“贏了”的錯覺,還不是因為民眾的個人喜歡所致。這就是“美國慫了”,“美國大輸家”之類的消息漫天氾濫的原因。
(伊朗總統魯哈尼)




如今,伊朗又面臨擊落烏克蘭客機的尷尬局面,伊朗的國際信用受到了質疑,這也讓美國將伊朗歸類為支恐國家的言論進一步實錘。伊朗在這場危機中死了大將,襲擊不成又臭了名聲,由何來美國認慫,伊朗全贏?


朱興子


美國認“慫”?那是你的看法,本人反倒認為美國得了便宜還賣乖——美伊這起衝突事件美國大勝,伊朗大輸。

大家可以掰個指頭算一算,前前後後,美國損失了什麼?就幾個帳篷搭建的機庫、有限的幾段跑到,美國總統說沒有軍人死亡,有人說,美國可能撒謊,估計是死傷人數可以忍受,所以不願讓大家知道,以防眾議院抓住把柄,或者引起民眾對六軍統帥的反感。本人認為,即使美國死幾個人,也算不了什麼,看看在肯尼亞,“青年黨”襲擊了軍事基地,三人死亡,美國也沒表示什麼,為什麼?美國樹敵太多,死幾個軍人是常事,不值得大驚小怪,按照六軍統帥的做事風格,他不是以所謂的“尊嚴”論對錯(專家說伊朗導彈打擊了美軍事基地不還擊,尊嚴受損。面子皆無),而是以“虧不虧本”論輸贏,所以,六軍統帥認為他是完勝,當然就要放下身段,息事寧人了。

伊朗首先損失了一員大將。這員大將美國認為是情報專家等等,以據大家分析,蘇萊曼尼一直佈局、深耕伊朗在中東的戰略大格局,比如也門、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富汗等,而且已初見成效。美國的暗殺,無形中阻止或者遲滯了伊朗的步子。其次,烏克蘭客機的失事。雖然客機被伊朗擊落並不在美國的預料之內,但它是因為暗殺蘇萊馬尼將軍而引起,最後導致伊朗的形象受損,還要額外支付一大筆資金,作為被美國製裁經濟每況愈下的伊朗,如何不必要的支出都是“剜肉”一般。再次,逼迫伊朗向退核邁出一大步。美國退核,其他5個國家死撐,如今伊朗作為報復的一部分,宣佈不受離心機、濃縮鈾限制,雖然有威逼伊核簽字國的意思,但是不是離美國的願望又近了一步?第四,美國今天又宣佈要對伊朗8個人和一些實體制裁,美國有了更多的理由和藉口,報道說,美國的無人機在敘利亞邊境襲擊了“人民動員組織”,6人死亡。

美國大勝,六軍統帥把那些“面子”“尊嚴”等等虛無的東西放在旁邊,實實在在的讓伊朗挖肉剜肝的“疼痛”,再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軟話”,就好比他把對方牙齒打掉後,趕緊說對不起,低頭哈腰道歉一樣,你說誰贏了?


見腫消世界


第一、美國沒有認慫,只是不用武力來直接攻打伊朗,是符合世界發展主流的,也是符合絕大部分民意的;但是換一種方式來制裁,至於怎樣做,其實有很多可能性,不是認慫。

第二、伊朗轟炸美軍基地,但是並沒有炸到大的目標,有的炸彈只是炸到了無關緊要的地方;這可能是一種可能,也是一種默契;伊朗方面既要維護國家利益,又要顧及民眾情緒,還要顧及長遠發展和穩定的最佳選擇。

第三、美伊誰勝利了,目前認為是美國勝利了。因為美國畢竟炸死了伊朗一名重要的軍事將領,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最後,零和遊戲不會有勝利者,互相傷害不會有好的結果。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的主題,儘管大哥一直在不間斷的敲打個小弟,但是小弟們終究有一天會長大;大哥也不用害怕,因為野蠻人的時代已經過去,順勢而為,創造更好的生活,更高級的科技,更好的生態,美麗星球才是最終的目標。


Jkelod


我認為,美國沒有認慫,伊朗也不算上勝利。這次事件是美國暗殺一名硬朗高官開始,伊朗炸了美國的軍事基地,美國沒有用武力解決。後來飛機失事,176名乘客遇難,其中大部分是伊朗人。

總之,這不是誰的勝利,雙方都很剋制,誰也不希望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隻會造成全世界人民的恐慌,大家都向往著世界和平。所以任何一家如果想挑起事端,都會受到其他國家的譴責,現在事態平和,大家都鬆了口氣。戰爭面前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小事大情連連看


美國並沒有認慫,不論是美國還是伊朗,雙方後來的選擇都是明智的,否則第三次海灣戰爭已經爆發。


為何說美伊兩國後來的選擇是明智的呢?首先從伊朗的彈道導彈襲擊美軍基地開始說起,伊朗刻意讓十幾枚彈道導彈不造成美軍傷亡,只是炸壞了幾處機庫等目標。伊朗只是想出口氣,完成有限的報復行動,給國民一個交代,同時又不至於引發美伊戰爭。

而美國面對伊朗有限度的彈道導彈襲擊,也沒有進行武力回應,這就避免了美伊戰爭的爆發。可以說毫無疑問,一旦美軍對伊朗的導彈襲擊做出回應,那麼雙方必然會爆發全面戰爭,到時候對誰都不利,即使美國幾乎百分百會獲勝,但是代價會是巨大的。



不過這次美伊危機,總體上來說,伊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首先伊朗的軍方二號人物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軍無人機定點清除,伊朗失去了一名對美軍具有強烈威懾的將軍。後來在他的葬禮上,又發生踩踏事故,造成35名伊朗人身亡,數百人受傷。


而1月8號,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基地的同一天清晨,伊朗防空導彈部隊由於人為失誤,發射了“道爾M1”防空導彈擊落了烏克蘭波音737客機,導致機上176人全部遇難,其中大部分還是伊朗人。

所以從人員傷亡來看,伊朗敗了,美國贏了,伊朗身亡100多人,而美軍卻是0傷亡。但是如果從氣勢或者長遠角度來看,伊朗贏了。

伊朗表達出了敢於和美國進行軍事對抗的決心,並且是實際行動。因為二戰結束後,還沒有哪個國家敢於主動攻擊美國,伊朗一次就發射了十幾枚彈道導彈,這幾乎等於宣戰行為。



所以伊朗也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畢竟美國挑釁在先,堂堂一國現役的少將,美國說清除就清除,在道理上說不過去,而且美國的指責也是單方面的,並沒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資訊所長


誰勝了?沒人勝了!美國慫了?美國也沒慫!

對於從1月3日到1月8日,再到今天,美伊之間的所有發生的劇情似乎更像是兩個因為玩具吵起來的小孩,更多的是鬧劇,而這場鬧劇中美伊雙方沒有一個是勝者,反而是那架被擊落的烏克蘭客機成為了這場衝突的犧牲品,也可憐了那176名無辜百姓。

有很多人認為在1月8日襲擊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發言是認慫了,但實際上呢?美軍在這期間一直在向中東地區集結兵力,短短几天內已經增兵了三千多人,同時像F-35這類戰機美軍也紛紛調集到伊朗的周邊。從表態上來看,美國是有些態度緩和了,但實際上在背地裡卻也從來沒有停止任何對伊朗的威脅。同時不要忘了,在這場衝突中美國已經獲得了最為重要的信息,而這也就足夠了。

就那1月3日的空襲來說,美軍成功的解決了在伊朗軍隊中集軍事、外交、情報等大權於一身的卡西姆·蘇萊曼尼。這是一場冒險的行動,美軍無法完全肯定之後的結局,但他們賭對了,因為即便是這麼沒有底線的行動,如此挑戰一個國家權威的行動,其最終換回來的不就是伊朗的不斷譴責以及發射的那幾十枚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導彈嗎?

這場行動美國清楚的發現了伊朗的底線實在是有些太低了,而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伊朗與美國之前更多的叫囂,實際上伊朗並沒有真正的勇氣與美國開戰(美國也差不多心態),更多的也只是叫囂。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很有可能美國會加大對伊朗的制裁,甚至會不斷刺激伊朗,因為美國發現伊朗並不會真的動手,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未來的日子恐怕並不好過。當然美國也不要忘了中國的俗語“狗急跳牆”,還是要掌握好分寸。

最後再來說說伊朗,實際上對於伊朗這一段時間的表現以及一系列的動作來說,真的與自己的中東大國身份有些不太匹配。所謂的對美國報復,基本上只是給國內百姓一個交代,安撫一下大家的情緒。而自己本來處於一個弱者身份,結果自己反手擊落了一架客機,相信這時候的伊朗高層早已有些崩潰,當然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伊朗還算是躲過了一場戰爭,不然一旦開打,恐怕外強中乾的伊朗就並不一定像之前想象中那樣強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