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人,留下你的困惑,其他人來解答一下?

譚小芬的追逐自信之路


性格內向的人一般都會有社交溝通障礙、害怕當眾發言、害怕公開演講。對於不太熟的人不會主動去接觸。不自信有時候可能還自卑。

當然內向的人也有一定的優勢,心思比較縝密、考慮問題比較周全,且邏輯思維也較強。

所以內向不一定都是壞處,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利用優勢去打開外界。


曾小閒的二三事


我有幸回答,謝謝

小時候,我家有十人吃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還有兩妹一弟。當時還沒包產戶,分糧食是四六分,工分佔四成人數佔六成,家庭在奶奶的打理下,有吃有穿。後來,奶奶老了,爸媽不會算計,加上土地下戶了,我家生活一落千丈。爸媽要供八張嘴吃喝,雙方經常賭氣,對我不管不顧,如果沒有奶奶的關心,也許我就夭折了。從此我封閉了內心,很少講話。

上初中那會兒,我偏科,喜歡語文厭惡數學,因為語文中有我的世界,作作文可以盡情的舒發自己的情感,滿足願望釋放胸懷。在家裡,我怕被爸媽拋棄,總是百依百順,總努力幹活以博得他們的歡心。村裡的長舌婦們老對我指指點點,說我:肯定是個日膿包,話也不講象個小啞巴。

上了高中,我更孤獨了,因為讀初中時因我成績突出班主任護我疼我,高中是來自全縣的初中佼佼者,他(她)們的成績、交往能力都很優秀。這是個適者生存的教學環境,因為我的偏科成績平平,因為我的內向同學不喜歡,儘管我自遵心很強,儘管我努力學習。現在有大學畢業生說:“感謝同學三年不殺之恩”,真感同身受。

自然是高考落榜,我回到山村,承受著青春的無奈與迷茫,俗話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我做了代課教師,一代代了十四年,雖然我被辭退了,但無怨無悔,人生只要愛過恨過來過,僅此而已。

十四年代課生涯,雖然沒有成功,但我從內向中走了出來。魯迅先生曾說過: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我爆發了,為了生計,我做過保險,做過飼料,一個內向的人卻做推銷,誰也不會相信,我創造了奇蹟。做保險每年佣金上幾十萬人民幣,做飼料,每年提成也上幾十萬元錢。我的失敗成了財富,因為我遭過罪,所以捨得累。我的成功得感謝我的父母,得感謝我的同學,他們讓我適應了殘酷的環境。

我現在小有成就,我這複雜的大半生,也許是歪打正著,也許本身我就是潛力股,不得而知,請友友們批評指正。


毛躍成


我認識一哥們,他一直特別內向,我早就認識他,只知道他不愛說話,但是到了大學他才和我說了一切。

他小時候不愛說話而且特別愛哭,在家裡吃法或者其他場合,因為家人或者他人一句玩笑,就會默默流淚。並且他這是有些抑鬱,因為他每次被同學欺負時,他總是會想一切極端的行為,傷害自己傷害別人,但萬幸他沒有這樣做過,但是他的真實想法誰都不知道,甚至是他父母都沒想到。

後來不會總被欺負了,但還是特別敏感,不敢發言,不敢反抗,一直被埋沒。而他這樣內向的人,偏偏又很少人會特別在意(而我算是一個例外)。

內向,只是一種心理障礙,沒有到有明顯抑鬱的情況,就不算是什麼大事,但這類人大多數需要的是朋友,需要陪伴,雖然父母一直陪伴著,但內向的人總是不願意跟父女講,所以,到了大學才只和我一個人說了這些事,當然這說明他已經做出改變了,從內心開始厭惡原來的自己,並且有勇氣突破障礙,勇於接觸外界,現在雖然他仍舊不善交流,但是他不會再只是默默承受,他學會了 成長。

到此為止,也說不完全部,只希望給這些人適當的給一些關愛(當然不是全部內向的人都要被如此關愛,還要因人而異,視情況而定,既不要過於遷就他們,也不要完全忽視或者欺負他們),謝謝。

(本人已得到主人公的許可,可以發表此評論)。


MyWhite


從老媽口中得知,小時候的我一不哭,二不鬧,三不說話。老媽一般不用怎麼帶我,經常把我放在一邊,就可以去幹活了。有鄰居懷疑我是不是有點傻。上了小學,自己不怎麼活躍,但也不至於自閉。第一次收到他人評論我性格內外,是小學的班主任李老師。那時候我任職班長,平時跟同學和老師關係都打得不錯,課堂回答問題也很活躍,所以並不認同自己性格內向這個觀點。上了初中,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內向的性格暴露無遺。那時候,在學校一個星期可能只跟同學說幾句話,遇到老師時,說話都會帶點口吃。上了大學,有次協會幾個協會幹部開會,我說到自己是個挺內向的人,副會長付之一笑,表示不相信。好吧,不管時間怎麼過渡,人怎麼變,不變的是,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從小,我們就習慣了被灌輸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外向的人,更善於與人交往,更懂得合作,往往被賦予褒義;而內向者,一般不怎麼招人喜歡,孤僻,沉默寡言是內向的一對孿生詞,一直被賦予貶義的色彩。而自卑,不可避免地跟內向掛上鉤。可能幾乎沒有人知道,初高中的時候,我走過了四五年的自卑期。雖然學習在一群朋友和同學中是比較優秀的,但是,不善交際,不懂言辭,普實無華的外表,滋生了自卑的土壤。當課間操許多同學玩成一片的時候,我經常一個人在旁邊靜靜地觀看;當同學下課後成群結隊去玩的時候,我還要回家繼續苦逼著手工活;有時朋友聚會,看到朋友有說有笑地在一起談天說地,氣氛帶著詼諧,語氣不乏幽默,而我卻呆呆地坐在一邊,表情木訥,偶爾聽到幾句搞笑的話,會露出幾個僵硬的微笑。最尷尬的就是,突然別人拋了一句很搞笑的話過來,一時腦袋空白,不知道如何接話。然後停留了幾秒,在腦海中搜了好幾個關鍵字,拼湊成一句硬生生的話回了過去,當場就吹起了一陣冷風。那種氛圍,經常讓我無所適從。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無聊的聚會可以儘快結束,不合群的自己可以快點回家,關上房門,靜靜享受著自己獨處的美好時光。

或許我是一個另類者,不喜歡交際,不擅長表達,喜歡獨處,我一直認為沒有人瞭解我,甚至我自己有時都不瞭解自己。而這一切源於我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我羨慕著別人的活潑,健談,交際廣,也嘗試著去改變自己。初中時,甚至有段時間覺得那些叛逆的青年很酷,到處去惹事生非,結群打架的人很有男子氣概。可是,儘管我努力去改變自己,但是總覺得格格不入,性格所致,我做不到幽默與健談,別人的外向,我只能羨慕,卻做不來。

一群人中最安靜人往往最有實力”。或許是這麼一句話,讓我最終選擇了做回一個最真實的自己。我不再刻意沒話找話聊,對於不感興趣,不擅長的話題,也通常保持沉默,選擇靜靜地傾聽,觀察,思考。有些人會覺得你乏味,無趣,缺乏幽默,也有人也會覺得你值得信任,善於傾聽,信口如瓶。沒必要為了迎合別人,做一個違背自己意願的自己,你不是人民幣,沒辦法討好每一個人。內向者更講究默契與心靈相惜,有些人相處了很多年,你依然覺得陌生;有些人第一次見面,你就覺得熟悉,即使兩人一整天不說話,卻一點也不覺得尷尬。

內向者最大的快樂,是追求內心的那一份平靜。喜歡思考,喜歡觀察,卻又不輕易發表言論。從小到大,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一個人靜靜地獨自。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躺在房間裡,聽著歌,把玩著手機,看看書,玩玩電腦,或者就這樣愣愣地坐著,憑藉思緒發揮,思潮洶湧。上了大學以後,一直過著群居的生活,也習慣,喜歡上這種生活,但卻不妨礙我保持平靜,獨處的心態。坐公交,走路時,成了我靈感和思想最活躍的時候。喜歡戴上耳機,把玩著手機,在洶湧的人群,或陌生的風景裡,享受著手機上閱讀的樂趣,觀察著身邊的人來人往。嘈雜的環境裡,卻能夠保持最平靜的心情。上班坐BRT或地鐵時,總希望路可以更長一些,車可以更塞一些,這樣就可以多一些時間享受閱讀,或思考的樂趣。有時會漫無目的地在城市裡遊走,或者回宿舍時故意繞遠一點的路,只為享受沿途陌生的風景,體驗沒有方向的迷茫。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區別是,外向者在人前活得很瀟灑,人後很寂寞空虛;而內向者人前保持沉默,人後享受著平靜充實的快樂。

內向雖然孤僻,不善交際,但卻一點也不妨礙他們成為優秀的人,因為內向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性格優勢。高二學校門口擺攤的那本二手的電腦雜誌,或許是改變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那本雜誌開始,我喜歡上了電腦,喜歡研究電腦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技術。從此,生活多了一份色彩,我可以通宵毫不厭倦地看完一本厚厚的電腦雜誌,可以在整個人人都在玩遊戲,喧雜的網吧環境裡研究著破解網吧下載限制的技巧。高一時候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在沒有電腦的情況的情況下,用家裡的小霸王破鍵盤和一個五寸不到的文曲星,自學了五筆。大學三年至今,一直心無旁鷺,堅定不移地走IT這條路線,這一切,始於興趣的驅動,


飛魚空間


我就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才可以活得異常地歡愉。

我比較宅,除了上班時間,假期我呆在家裡看看電視、刷刷手機,只要能夠有足夠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十天半個月不出門對我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我不喜歡去串門、不喜歡主動與人閒聊(當然比較親的親人、熟悉的朋友除外),但如果是別人主動來找我我也樂意熱情回應。

我遇事從不願意主動去尋求幫助,我有什麼事情都習慣於自己扛,不願意去麻煩別人,但如果別人主動來向我尋求幫助,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都會幫忙,並且不求回報。

在人多的場合我充當的角色就是默默地傾聽聽,我很少發表自己的看法,搭話也不是特別會搭,因為我總是害怕說錯話會惹人家不高興,即使這樣有時候我也會擔心自己這樣會讓別人不自在。

在平時認識的人、同事見面的時候,我也會主動打招呼,但我一般就是打完招呼就完了,我不知道和不大熟悉的人還應該說點什麼。所以我總是會給人一種距離感,很難與別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我的疑惑就是,你們身邊是否也有像我這樣的內向的人,你們是怎麼看這樣的人的,這樣的人會不會讓您不舒服?


桃之幽幽


我個人覺得我就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一個人 。

第一 電話恐懼感;不管是別人打電話給我,還是我打電話給別人 ,即使是比較熟悉的人 ,在接或者打之前我都會猶豫很久 感到恐懼 ,心跳加速

第二 社交方面, 特別膽小,遇到陌生人交流就會口齒不清 ,說話特別小聲。也不敢主動打招呼,只有在社交網絡上才能通過文字表達清楚

第三 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 ,特別是在公眾面前 比如上臺說話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腦子空白 ,本來準備好的稿子都會忘掉 出一身虛汗

只是我的親身感受


明少m


第一我不願意與不熟悉的人相處,覺得特別彆扭,人家說話我就聽著,不知道怎麼和人家搭腔,第二看到很多人的時候就不敢說話了,總怕說錯話讓別人笑話,其實我特別不喜歡我的性格,有時候看人家那些性格開朗的,不管有多少人就是一個說呀,人家不光會說也敢說,我真是羨慕嫉妒恨啊,不過現在年齡大了好多了,有時候也告訴自己,人人平等,怕什麼,想說啥就大大方方的說唄


心豈音樂


其實我就是性格內向的人,第一我不願意與不熟悉的人相處,覺得特別彆扭,人家說話我就聽著,不知道怎麼和人家搭腔,第二看到很多人的時候就不敢說話了,總怕說錯話讓別人笑話,其實我特別不喜歡我的性格,有時候看人家那些性格開朗的,不管有多少人就是一個說呀,人家不光會說也敢說,我真是羨慕嫉妒恨啊,不過現在年齡大了好多了,有時候也告訴自己,人人平等,怕什麼,想說啥就大大方方的說唄


若夢聆聽


你好 朋友,很高興參與回答這個問題!

人際交往過程,強調的是各方面能力的充分調動,包括了工作能力、社會融入程度、社交粘合度和遊離度。

但是,金無足赤,人亦不完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色性格和個性的人,比如,理性至上、內向沉默、外向豪放、老實木訥等等。

社會刻板印象認為,老實人、性格內向的人屬於相對弱勢的群體,雖然心理學上一再強調人的性格和個性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是,不得不說,老實、內向的人總是更容易吃虧,讓別人佔了便宜,自己卻不落好。

心理諮詢過程中, 經常會有人向我訴苦,哭訴他們對於自己性格困擾。有的人為自己的社交被動感到苦惱,有的人則為錯失很多機會而懊悔,有的人則是專門諮詢自己以後的擇業方向。那麼,從心理層面看,老實、內向的人適合從事什麼工作呢?

一、分析諮詢類

細心觀察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老實、內向的人通常話比較少。他們會將自己的沉默特質在思考方面凸顯彌補出來,換句話說,他們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會比較突出,對於一件事的看法和分析會另闢蹊徑,也會更深入一些。

而分析諮詢類的工作,需要根據人們心理或者產品動向做出大量的規劃和思考。比如,理財分析師、金融分析、心理諮詢等,這些工作會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用於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琢磨自己怎樣去交際。所以,對於老實人和內向的人來說,這是不錯的選擇。

二、研究學者類

一般來說,老實、內向的人更喜歡安靜的環境,不願意別人打斷自己的思路,也不喜歡別人干涉自己的決策。他們喜歡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他們更喜歡深入研究和等量輸出,所以,急功近利的工作並不適合他們。

相比之下,研究型的事業和工作,比如,科學研究、學者、匠人和藝術類的工作則很適合他們。這些工作需要的是專注和節奏,並且敢於平淡甘於和寂寞,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績和功勞,這樣的要求和這類人的性格不謀而合,所以,老實、內向的人從事這些工作再好不過了。

三、對人際關係協調能力要求比較強的一類

你沒看錯,這類人同樣可以從事對社交能力、人際關係協調能力要求比較強的工作。比如,銷售、公關、客服、廣告。

心理專家一再強調,性格的內向和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沒有規定說性格內向的人,老實的人就不能從事這類工作。

相反,很多老實人、內向人在從事了這些工作以後反而會迸發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和能力,即更有能力的自己。現實中很多例子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很多銷售、公關的優秀者都是相對老實和內向的人。





我是阿阿阿阿阿楠


我想對性格內向的人說:性格內向不可怕,是人自帶的也很自然的一種性格,怕的是既內向本身就不善於主動言談,不善於主動溝通交流,當別人主動同你交流的時候,甚至主動交流幾回你都不願吭聲不願回答更不願交流的話,這就需要自己注意啦。這種情況看似對家裡人來說似乎可以接受,對工作環境需中熟悉的或理解的或許也可以勉強接受,但是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也就是工作生活中的大多數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也不想長時間一直這樣主動的,當然說這話主要是指除了家人和親戚朋友以外的群體。作為一個正常人,知道自己性格內向,不願意主動,一定要認真接受被動,在主動接受被動的同時,慢慢的也就習慣生活和工作中一些必要的話,比如見了同事和朋友打個招呼,說聲你好;見了長者和領導來個問候,比如叔叔阿姨好、領導上午或下午好;等等來逐漸慢慢的用心來改變自己。央視主持人董卿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偶然的機會在一篇文中看到,在連續主持了三年春晚後依然在上春晚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利用在家吃飯時間,反覆對照鏡子大聲練習“觀眾朋友們晚上好”這樣一句簡單的臺詞,也正因為這樣認真地主動持之以恆地練習,把節目主持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才受以全國人民的喜愛。我這裡同性格內向的人交流的是工作生活中如何能被動不被動,被動變主動,只要能用“心”去對待,我認為啥都不是事,性格內向也可能變成一個性格開朗,活潑大方的。你說不是嗎,性格內向者?徹底改變既內向又不願交流孤獨的人生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