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為什麼不在五經中?

李蕭卿


據記載,五經的稱謂始於漢武帝,有《詩》、《書》、《禮》、《易》、《春秋》五本,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文獻,也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編訂五經宗周以成王道”,所以五經在儒家學派的地位早在孔子時期就已經確立。《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全書共十八章,以孝為中心,集中闡述了儒家倫理思想。指出孝為諸德之本,並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統和詳細的闡述和規定。《孝經》在中國古代影響力很大,歷代王朝都標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還曾親自為《孝經》作注,並頒行天下。那麼為什麼《孝經》不在儒家五經之列呢?

中國古代對經的要求是極高的,只有最好的書才能被稱為經,是表達對好書極其尊敬的意思。據《說文解字》:“經,織也。經靜而緯動”。意思是,經是織布工作開始時布好的絲,它是靜止不動的,是織的基礎。後來也用來指“常道”,即常行的義理、準則、法制,常有的現象、方法等。而記錄那些“常道”的書就被稱為經。春秋戰國時期,《詩經》、《尚書》、《周禮》、《易經》、《春秋》、《樂經》這六本古書就已被尊為經,被儒家用作學習研究的基礎典籍,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樂經》失傳,因此只流傳下來五本,是為五經。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首,原名《詩》或《詩三百》,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到漢代始被稱為《詩經》。

《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作品的彙編,意思是上古之書,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相傳為孔子編定。

《禮記》是收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添加儒家政治理想,以儒家思想為主,兼收法家和陰陽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

《易經》是中國古文化典籍中最古老深邃的一部經典,華夏五千年智慧和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孔子將其定為五經之一。

《春秋》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之祖,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前722年~前480年)242年的歷史。經孔子整理修訂,是定名分、製法度的範本。

總之,上述五經成書時間很早,也很早就被推崇為經了,且都經過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編撰、修訂或註疏。西漢初期董仲舒提議:“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確定《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儒家思想的經典,稱為五經,並根據五經設五經博士,分別專門教授五經。其時,《孝經》還沒有被尊為經典,孔子時期《孝經》也還沒有寫出來。《孝經》相傳為“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或為曾子及其弟子所作,成書時間大約在秦漢之間,直到唐朝才被尊為經書,南宋以後被列為儒家十三經之一。所以《孝經》不可能在儒家五經之列。





畫月成眉


巜孝經》是中國古代的倫理著作。是屬於儒家十三經之一。

開宗明義第一章章:

仲尼居、曾子侍。"先王有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以是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復坐、吾與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夫孝、始曰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忠孝傳承,百善孝為先。鳥有返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父母生我養我,小有所依。我長大了,孝敬父母,老有所養。尊老愛幼,傳統美德。這就是忠孝,中華文明自古傳承的靈魂。這就是信仰之一。現在昌導和諧社會,家庭和諧,也是忠孝的體現。

巜五經》是中國儒家經典書籍。

五經是指巜詩經》巜尚書》巜禮記》巜周易》巜春秋》合稱。是儒家創始人之一孔子編輯或修改。或有一本巜樂經》合稱六經"詩、書、禮、樂、周、春秋"。

而後秦始皇,焚書坑儒,經被秦火焚燬,巜樂經》遺失。

這五經是漢代經師訓詁之作。五經是指《詩經》巜尚書》《禮記》巜周易》巜左傳》。始傳於漢代。所以,孝經不在五經之中。


羅五890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五經大體是流傳到唐初的六經,六經是孔子編纂的上古文獻集,而孝經相傳是曾子編寫的,顯然不能歸入五經。

另外,孝經歸於十三經之一。

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 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 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那朵蓮


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代表經典,《孝經》與五經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五經是孔子編纂的上古文獻集,而孝經相傳是曾子編寫的,顯然不能歸入五經。

另外,孝經作為十三經之一,雖然不能列入五經,但實在是字字珠璣,值得當今我輩所學習。



春雨振振


兩個維度:


第一:時間上,五經其實最開始是六經,後來《樂(yue)經》失傳了,所以流傳下來的只有五經,相傳都是孔子當時用的教本,時間都是先秦上古的著作;

而《孝經》相傳是後來曾子編撰的,而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所以時間上《孝經》比其餘五經晚很多;


第二,內容上,《孝經》的內容相較於其餘五經,迂腐而不知自,不利於當局者管理和發展國家;

《孝經》強調家庭孝道,然後這本身就是人的天性,過多強調其實意義不大,沒有太多的社會意義。所以當局者而一般不會大力推廣孝經。


MY海盜說:一個有趣且犀利的毒理文化人~


MY海盜說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五經大體是流傳到唐初的六經,六經是孔子編纂的上古文獻集,而孝經相傳是曾子編寫的,顯然不能歸入五經。

另外,孝經作為十三經之一,雖然不能列入五經,但實在是字字珠璣,抬高五經貶低孝經的做法並不可取。


唐王子安


論語在漢代是類似於小學的讀物,跟爾雅、孝經一樣。當然,整個漢代,武帝、宣帝、元帝成帝的學術都很不同。只是那時候雖然孔子地位被抬高,《春秋》的地位還是比《論語》高的。

推薦您讀錢穆先生的《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您的疑問。


cjm一能量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五經大體是流傳到唐初的六經,六經是孔子編纂的上古文獻集,而孝經相傳是曾子編寫的,顯然不能歸入五經。

另外,孝經作為十三經之一,雖然不能列入五經,但實在是字字珠璣,抬高五經貶低孝經的做法並不可取。


興華453


最簡單的因為只有五經。

沒有為什麼。要是有六經 七經就能包含了。


善水點道


《孝經》是曾子撰寫的,而五經則是老版本的六經,六經是孔子編纂的,那個時候作為孔子的學生曾子還沒寫《孝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