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評價史上最恨貪官的明太祖朱元璋?

裝機帝


朱元璋應該是華夏史上為數不多的過大於功的開國之君,作為中國史上唯一一位靠農民起義立國的大一統王朝,朱元璋有著濃厚的小農意識。他確定的制度,給中華民族的內在成長造成了巨大創傷,中國從此走向下坡路,而同期,西方人卻開始探索世界,蓬勃發展,最終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的主導者。

我們從朱元璋的文化建設,政治制度,對外政策,對士人和皇族的不同待遇諸方面,具體解析這個暴君,如何促進中華民族走向沒落的。

第一:文化建設。

這方面朱元璋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確立八股文的科舉制,二是確立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八股文是一種形式大於內容的文字遊戲,扼殺學人創意,內容空洞。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甚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也。〞很簡單,就是讓學人都成了書呆子。宋明理學的確立更是造成整個士人階層暮氣沉沉,整個社會重文輕武,國防羸弱不堪。朱熹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對婦女的禁錮空前,嚴重影響到社會活力。在當時婦女普遍纏足形若殘廢的情況下,婦女又被限止參加社會生產,等於廢了整個民族一半武功,婦女和兒童一樣都成了社會的負擔,而不是建設者,這是對生產力的極大破壞。朱元璋本身也歧視女性,他竟然恢復了殉葬制度,他的女兒們也都被迫嫁給了平民,在歷史上藉藉無名。

第二:政治制度。

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取消宰相職位,以六部代之,所有公文都需先交於皇帝審閱,皇權空前強化。朱元璋想取消孟子的亞聖地位,因為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他甚至想取消全國文廟對孟子的供養,後來雖然他在大臣勸說下作罷,但卻要求《孟子》書中不得再有〝君為輕〞這句話。權力定於一尊,沒有制衡,整個社化僵化了,缺少了糾錯的活力,出現問題國家無法調頭,所以明朝出現了許多奇葩皇帝,什麼做木匠的,煉丹的。萬曆帝更是四十多年不上朝,直接導致了明朝的癱瘓,大臣也不敢把他怎麼樣。所以毛澤東說明朝沒幾個好皇帝,這當然和朱元璋確定的政治制度有關。朱元璋確立的政治制度,大部被清朝繼承,遺害深遠。

第三:對外政策。

朱元璋的對外政策,主要有兩點,一是頒佈〝海禁令〞,限止人民對外交通;二是對周邊小國〝十五不徵〞,一味懷柔。現在回頭看,這兩項制度對中華民族都極其有害。

朱元璋在登基後的第四年就下達〝海禁令〞,之後二十年,〝海禁令〞一年比一年嚴厲,禁止民眾私通海外諸國,居民內遷50裡,否則官民一律處斬,貨物沒收,犯人家產償給告發人。在朱元璋頒佈禁海令不久,西方正在努力地探索全球未知的世界,生機勃勃地從海外獲取資源,互通有無,壯大自己。〝海禁令〞如此深刻地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命運,使一直走在前面的中華民族漸漸落後西方。清朝也基本繼承了朱元璋的〝海禁令〞,順治帝頒佈的〝禁海令〞,和朱元璋的一毫不差。對於周邊小國,除了禁止民間私通外,朱元璋也告誡自己的子孫〝十五不徵〞,即對十五個周邊小國不用武力,一律懷柔,包括流求,安南,朝鮮這些寫漢字的國家。以至於朱棣在耗費巨資平復安南叛亂後,卻又把安南整體放棄,交給安南人自治,使越南這塊中華故土從此永遠離開中華民族的懷抱,這都是遵循朱元璋〝十五不徵〞的祖訓。十五不徵,周圍民族無法被同化,日益離心。到明朝後期,國防成了篩子,小小的滿人都日漸驕橫,橫衝直撞。中國永遠失去了越南朝鮮等中華故土,這成為國人心中的痛。

第四:朱元璋厚此薄彼的俸祿制度。

優厚皇族,對官紳極其嚴苛刻薄。朱元璋規定他的子子孫孫都由國家奉養,不得經商。規定親王的俸祿為五萬石,郡王六千石。郡王滿十五歲後由國家賜六十頃土地,以為祖業。地方官無權管轄皇族。一個親王的俸祿竟然是最高官員的七倍。到明朝後期,朱氏子孫達到近百萬人,全國80%的土地都為皇族所有。祟楨年間,全國田賦收入才2800萬石,但宗室所需俸祿卻要3000多萬石,農民做牛做馬也活不活這麼多朱氏子孫。同時,明朝官員的俸祿卻為歷朝最低,但朱元璋卻以反貪的名義殺死了無數官員,光是洪武四大案,朱元璋殺死的人就不下十萬,其中不乏帝國精英。以至官員每次上朝前都要向家人道別,害怕自己回不來。官員的工資養不活自己一家老小,不貪怎麼辦?有意思的是,明朝後期因為養不起皇族財政緊張,下令取消全國驛站,於是失業沒有活路的驛卒李自成,乾脆舉起了造反的大旗,然後他和張獻忠一道,把朱家人殺個精光。李自成拿下祟楨的兒子福王后,見其肥胖,就把他丟在鍋裡和鹿一起煮了吃,謂之〝福祿〞宴。

總之,朱元璋對子孫的溺愛換來了皇族的屠滅和大明的覆亡,他留給中華民族的遺產也極其糟糙。也許我們會說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恢復了漢族當家作主的地位,這難道不值得稱頌麼?但是所謂民族的概念其實不斷在變化中,當年我們也是說滿人是異族,但今天又有誰說滿人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至於元朝把蒙古和色目人地位定得很高,是朱元璋推翻了這種制度。但朱元璋建立的新制度,卻把皇族子孫的地位定得比蒙古和色目人更高,成為依附於中華民族肌體上的寄生蟲。朱元璋也承認元朝〝寬仁〞,並認為正是這種〝寬仁〞造成了元朝滅亡,所以他決定建立一個對民間空前嚴苛的王朝,從而使中華民族日趨衰敗,被西方民族超過,他,無疑是中華民族的罪人。(圖1:朱元璋畫像。圖2,朱元璋書法。圖3:明朝皇陵。)





梭羅的憂傷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得上,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草根皇帝,另外一個漢高祖劉邦,人家畢竟還有個泗水亭長的身份。而朱元璋從小差點餓死,曾經放過牛,做過乞丐,甚至還當過和尚,出身可謂是卑微之極,我想這世上絕大部分人起點都比他高。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上皇帝后,內心是真想為老百姓有口飯吃,做點事的,並且採取了好多有利於貧苦老百姓的措施的。當然,他也是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

朱元璋獎勵農民墾荒,組織百姓興修水利,並且大力提倡種植棉桑等農作物,來提高生產。政治上,他抑制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來促進生產。這些舉措施對當時的社會生產恢復和發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最令人稱道的應該就是殺貪官,可以毫不誇張的講,歷史上數殺貪官的皇帝,朱元璋就是第一。朱元璋曾下過詔令:“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這裡有個統計,說朱元璋當政31年,先後殺掉貪官汙吏達15萬人,甚至剝皮來震懾貪官,手段殘酷之極。

朱元璋也是比較勤政的皇帝了,據史書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僅僅八天之內,朱元璋就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工作量之大,讓人瞠目結舌。所謂的,“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一點也不假。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朱元璋把人性的自私及殘酷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大肆屠殺功臣,並且庭扙大臣。朱元璋還重啟了殘酷的活人陪葬制度,死後用了46名妃妾、宮女殉葬,太殘忍。

作為一個帝王來說,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是合格的。

儘管,朱元璋後期為了維護自身朱明王朝的統治地位,大肆殺戮過功臣,包括制定了一些不得當的政策,也給他的一生帶來不少的汙點。但總體上,他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這麼做也是可以情有可原的。


超凡博弈


朱元璋——一個真正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

當皇帝難,當開國皇帝更難,白手起家當上開國皇帝更是難上加難,而明太祖朱元璋卻完成了這一壯舉,能從一介布衣完成華麗轉身,當上萬人之首,定有過人之處。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往上幾輩也都是農民,毫無背景和勢力可言,在那個賦稅嚴重,瘋狂壓榨百姓的元朝末年,簡單的生存都變得非常奢侈,古代流傳著“民以食為天”,而朱元璋卻沒有因為眼前的困苦而放棄了自己的遠大志向,他不願意做一個井底之蛙,而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僅僅是活下去那麼簡單。

面對家庭的破碎,朱元璋不得不尋求生存之路,年僅17歲的朱元璋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靠乞討為生,就是這樣一個曾經做過乞丐的人,最後卻當上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對比歷史上那些靠繼承亦或是謀權篡位登上皇位的人,朱元璋的晉升之路太勵志了。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朱元璋雖做過乞丐,但是卻沒有培養出他好吃懶做的癖好,反而不斷磨練著他的意志,體會過人間疾苦的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以後,非常注重民生,從不貪圖享樂,始終將百姓放在第一位。

經歷了身無分文到坐擁江山的過程,朱元璋依然能做到勤儉節約,他的一生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殺貪官、廢壓迫、納賢臣,他的種種舉措為明朝建立的堅實的基礎,甚至一直影響到清朝,古代因為私人利益而荒廢朝政的皇帝數不勝數,而這位白手起家的皇帝卻仍不貪圖享受,十分讓人敬佩,稱他為人中豪傑也不為過,試問如果是你做到他的位置,可以保證自己像他一樣廉政嗎?


舊史心說


說起歷史上殺貪官最狠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認第二,絕對沒人認第一。為什麼朱元璋那麼恨貪官,這與朱元璋早年的經歷有密切的關係。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也就是現在的安徽鳳陽,在朱元璋出生之前,他已經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家人主要收入來自幫地主家幹活。

當時的元朝正處於一個王朝的末期,朝廷腐敗,無能,官吏貪汙成風,官員們為了收錢,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幹活要“常例錢”,打官司要“官司錢”,逢年過節再給你收個“過節錢”,簡直就是雁過拔毛,獸走留皮式貪汙。

公元1344年,一場災難降臨到元王朝身上,也降臨到朱元璋的身上,也正是這場災難讓朱元璋對貪官深惡痛絕。

那一年,淮河沿岸遭遇多年不見的瘟疫和旱災,屍橫遍野,甚至有些地方出現易子而食。

當時的元王朝雖然已經快要完蛋,但作為當時的朝廷,國家出現大災難,該救援還是要救援的。當時的皇帝下旨開倉賑災,將糧食和銀兩發放給百姓。

錢糧從中央發放到地方是,中央的大員辛苦那麼多天,總要拿點辛苦費吧;到地方上,地方官員也要點辛苦費的,之後一級一級,縣,鄉,最後發到百姓手裡就只剩下清風一捧。

官員是養活了,可百姓們苦了。百姓們本來盼著糧食來救命的,可最後等到的確實一堆空殼。在這場災難中,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大哥,侄子都餓死了。看著一個個腦滿肥腸的官員,再看著自己餓死的父母。仇恨的種子在朱元璋心裡埋下,並在之後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朱元璋登基之後,在全國掀起了打擊貪官運動

對貪汙六十兩以上官員格殺勿論

對於貪汙官員,無論官職大小,一經查實,格殺勿論

對貪官,重啟“剝皮揎草、挑筋、斷手、斷指等”

據不完全統計,朱元璋當政期間發起六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近15萬人。

朱元璋當政期間對貪官的打擊贏得了百姓的讚揚,但貪官往往是早晨殺了一批,晚上又出來一批。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知道,打擊貪官不僅需要一定的暴力威懾,也需要制度的改革。


不知道起什麼好


唐宋通史有看法,這個問題我來答:

朱元璋,作為一個白手起家建立大明王朝的皇帝,他從出生到成長再到成熟,一直在底層摸爬滾打。可以說在民間的經歷,奠定了朱元璋對官場的認知,也形成了他對官員的態度基礎。

大元王朝時期,官場腐朽沒落是全方面全方位的,並不是某一地的特殊形式,而這對長期顛沛流離,去各地要飯、化緣的朱元璋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歸納三點

01,成長經歷是人生態度的催化劑,朱元璋的經歷決定性格

02,貪官古已有之,元朝敗亡與貪官的關係千絲萬縷

03,民間百姓當皇帝,對官員的態度自然會有所不同,何況是貪官汙吏

先說朱元璋的性格底色,在經歷了放牛娃、小乞丐、和尚、底層士卒等不同身份的轉換之後,朱元璋的性格會是什麼樣,答案有三個,要麼胸懷大志成熟起來,要麼混吃等死精神分裂,要麼在成熟的過程中奠定某種仇恨的基礎。

朱元璋就是第三種,他經歷了這些最底層最不公正待遇之後,逐漸培養起來了遠大志向,也逐步鍛煉出來了自己的能力。但是,他的經歷,帶給他的那些揮之不去的陰影是無法消彌的,所以這些陰影就造就了朱元璋的陰暗面,這就是仇恨的種子。

朱元璋仇恨什麼?他仇恨的是扒皮抽筋的地主,他仇恨的是腐朽沒落讓他家破人亡的大元王朝,他更仇恨那些欺上瞞下壓迫百姓葬送大好江山的貪官汙吏。百姓對官吏的態度都是出奇一致的,而凌駕在官吏之上後 這種態度就會變形。

朱元璋有仇恨的底色,又有身份地位轉變後帶來的權力,同時還有著重振國運,造就大明王朝百年國運的責任。換句話說,就是朱元璋有百姓的仇恨,還有皇帝的責任,結合起來,他的陰暗面就落在了那些官員身上,所以明朝官員一方面俸祿奇低,另一方面被朱元璋大力打擊,對貪官汙吏的懲處達到了慘無人道的苛刻程度。


唐宋通史


在中國歷史上,每朝每代都會有貪官出現,而每一個皇帝都會想盡辦法來打擊貪官,清理吏治。而歷史上打擊貪官最嚴厲的皇帝,則非朱元璋莫屬。

朱元璋對於貪腐懲戒之嚴,亙古罕見。這與朱元璋的農民出身,以及早年的悽慘經歷是分不開的。對於有錢人和當官的,朱元璋潛意識就有一種厭惡感,尤其是對貪官!

為什麼朱元璋這麼痛恨貪官呢?來看看朱元璋的出身,可以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他是平民的兒子,在朱元璋幼年時期生活貧困,而且在他未成年時因為一場瘟疫,導致朱元璋的父母和幾個哥哥都死了,而朱元璋家又十分貧困,甚至都沒有自己的一片土地來安葬父母,最後還是好心的鄰居,幫助他給一片山坡地,用來埋葬父母。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是元朝官員的貪汙腐敗。正是這種窮苦的出生,使朱元璋十分的憎恨貪官。

而朱元璋在父母死後先當過乞丐,後來又當和尚,從軍打仗,最後當上了皇帝。正是他的窮苦出身,使他對貪官的打擊,無所不用其極。

他更是親自編寫《御製大誥》,這本書前後實行修訂和補充,一共三本。主要記載了打擊貪官汙吏的一些方法,手段以及經驗。

我們來看看發生在朱元璋時代的一些大案件。在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由於許多官吏在文書上只蓋印而不寫數據,引發了一些官吏貪汙,被朱元璋知道後,引發了規模巨大的空印案,朱元璋將尚書,布政使以及地方掌印人員全部殺頭,據記載,被殺頭的人不下萬人。

第二個大規模的案件,這事發生在公元1385年洪武18年,由於工部侍郎郭桓貪汙,引發的郭桓案,朱元璋將郭桓凌遲處死,而在此案中,凡有牽連的六部左右侍郎,及各省布政司,州,府,縣等官員全部被殺。被殺數更是達到了幾萬人。朱元璋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如郭桓案、空印案、大誥等,據不完整統計,總計殺掉貪官汙吏達15萬人之多。

朱元璋對普通貪汙更是十分的痛恨,他規定凡貪汙銀子在60兩以上者,除以梟首示眾,甚至剝皮實草。而他為了打擊貪官,更是將許多前朝廢除了刑法,又重新頒佈,比如在臉上刺字,挖膝蓋骨,剁手指,梟首,凌遲,誅族等酷刑。可以說為了懲治貪官汙吏,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暴雪長空


人民之服,官員之殤

由於出身經歷的原因,朱元璋成了最大反腐領導者,這對於官員來說是一件朝不保夕的事情,但同時這是人民最幸福的一件事,想想看,自家最高領導人天天盯著貪官汙吏,誰犯了錯,難免挨一刀,那些地主還怎麼兼併土地,那些地痞流氓如何能為非作歹?同樣的朱元璋的勤政更是人民福氣,大事,小事親自過目,沒有人可以影響到他的斷案,那麼,民眾的權益將得到最大保護,這不是人民之福,官員之殤是什麼?

蒙古畏懼的民族鬥士

成吉思汗時代一去不復返,蒙古沒有了過往的勇猛,讓朱元璋建立了強大的明帝國,而明帝國的建立可以說,每一步都是踩著曾經草原上雄鷹過去的,蒙古人對朱元璋的畏懼和狠那是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了,曾經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是被他打垮的,繁華的大都城是被他搶走的,最後僅剩的北元國號也是讓他打沒的。這讓蒙古人,如何不恨朱元璋?

可是同樣的朱元璋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自北宋建立後,漢民族就再也沒能像樣的與北方遊牧民族戰爭中取得過較大勝利,是朱元璋帶領著漢民族一步步趕跑了蒙古人,把漢民族解救了出來,那時候蒙古區別對待民族,漢族為最低等人,隨意蹂躪,肆意殺戮,是朱元璋結束的蒙古時代,建立的諸夏王朝。

開百年王朝,拯救無數黎民

戰爭的危害不言而喻,在戰爭中,人們是得不到安寧的,曹操寫的那句:“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就是最好的說明,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結束了百姓朝不保夕日子不說,更又開了一個百年王朝,這讓無數人得到了安寧,享受到了國家榮譽感,這一項功高在筆者眼中大於一切。


道盡風流事


首先明太祖出身貧苦農家,與歷代開國帝王不同,他真正瞭解並親身體驗過貪官汙吏對底層百姓的傷害,他深知官員貪汙腐敗對於國家傷害極大。因此當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嚴厲打擊官員貪汙腐敗,對於貪官的治理是歷代王朝中最為嚴苛的,在朱元璋還是農民的時候,他全家人就是因為受到了當地貪官汙吏的迫害而沒有飯吃,所以在朱元璋的內心深處對貪官汙吏是非常痛恨的。

其次明太祖出身寒微,他真正把自己作為農民的一員,他在內心中愛戴自己的子民。在處理貪腐問題上,他是站在庶民百姓這一面的,他從小就見過許多官員的醜惡嘴臉,不相信官員的操守。所以他通過一切手段,嚴厲打擊貪官汙吏,希望自己的子民能過上好日子。

最後朱元璋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能在自己子孫手中世代傳襲,官員的貪汙腐敗其實就是在挖這個王朝的根基,他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上明白當百姓被貪官汙吏逼得無路可走時,這些可憐的百姓會擁有毀滅一切的力量和勇氣,他必須通過嚴酷的手段制止官員的貪腐並以警後世。他希望通過大力肅貪,保持官員隊伍的清廉,從而讓自己建立的王朝更加穩固和傳承更加久遠。

後世提起明太祖的肅貪行為,很多人持批判態度,認為他的手段太酷烈和殘忍。這是因為大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若大家站在那些被貪官汙吏迫害的百姓的角度上去看待這件事,大家就會明白朱元璋的苦心和偉大之處。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下,貪官汙吏都是人人喊打,都應該被嚴厲處置,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的社會。


巴比葫蘆


《明史》記載,還在明王朝建立前夕,朱元璋將文武百官召集到自己身邊,給大家出了道題目:曾經強大的元朝為什麼會迅速土崩瓦解?不久即將誕生的新王朝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新朝當務之急是什麼?請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要有所顧忌。

首席幕僚(高參)劉基(字伯溫)第一個進言道:“宋元以來,寬縱日久,當使綱紀整肅,然後才能實施新政”。

朱元璋覺得甚有道理,也深感即將建立的大明王朝最當務之急之事,應該是制定律法,以法治國。

史上手段最狠的“反貪皇帝”

根據朱元璋指示,李善長、劉基、楊憲、陶安等人奉命緊鑼密鼓地進行法律的制定工作,幾經修改、完善,到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正式頒佈了《大明律》。經過多次修訂的《大明律》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部法典。它簡於《唐律》,嚴於《宋律》。

《大明律》堪稱“嚴刑峻法”,規定“謀反”、“謀大逆”者,不論主犯、從犯,一律凌遲(千刀萬剮),祖父、子、孫、兄弟以及同居之人,凡年滿十六歲者一律處斬。

《明律》對官員貪汙,處罰也異常嚴酷。舉凡犯有貪贓罪的官吏,一經查實,罪行輕微的一律發配到極北蠻荒苦寒之地充軍。官員若貪汙贓銀達六十兩以上,將被處以梟首示眾、剝皮實草之刑。朱元璋還下令在各府、州、縣衙門左側設“皮場廟”,其實就是剝皮之刑場,貪官明正典刑後,被押到這裡,砍下首級,掛到竹竿上示眾,再剝下人皮,塞上稻草,縫好後懸在衙門公堂前兩側,用以警告、嚇阻繼任官員。

駙馬都尉歐陽倫販賣私茶,觸犯明律,賜死!

《明史》記載,朱元璋對於自己制定的法律,毫不含糊的帶頭執行,而且執法相當嚴厲,在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姓帝王中亦屬絕無僅有。

朱元璋的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是馬皇后親生女兒安慶公主的丈夫,他不顧朝廷禁令,大膽從南方向陝西販運私茶,牟取暴利。後來陝西蘭縣河橋巡檢司的一位小吏冒死向朱元璋告發了此事。朱元璋大怒,立即下令賜死駙馬都尉歐陽倫,同時還下達了一道通敕令,表彰那位小吏忠於職守、不畏權貴的鬥爭精神。寧願女兒成為寡婦,也要處死走私販私的女婿,這就是朱元璋。

皇帝惟一親侄兒 、開國功臣朱文正違法亂紀,殺!

《明史》記載,朱元璋惟一的一個親侄兒、大明開國功臣朱文正,亦因違法亂紀被他毫不留情的廢掉了官爵。本來朱元璋是要將他處死的,經不住馬皇后的再三求情,這才將朱文正革除官爵,貶為庶民,永不錄用。朱元璋的同村發小、開國元勳湯和的親姑父,自恃靠山硬,竟隱瞞常州的大片田莊,不納糧稅,經人舉報,朱元璋也將他依法處決。

反貪手段嚴酷,堪稱地動山搖,鳥震魚驚

朱元璋在位三十年間,對於官員貪汙持零容忍的態度。他親自主持、鎮壓了好幾起貪汙大案,其中株連最廣、影響最大的當屬郭桓案。

《明史》記載,郭桓犯案時是戶部侍郎。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餘敏上疏告發北京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員李彧、趙全德等人勾結戶部侍郎郭桓等貪贓舞弊、私吞、盜賣公(官)糧。朱元璋抓住線索,命令刑部官員順藤摸瓜、依法嚴加追查。這個貪汙大案後來又牽扯出禮部尚書趙瑁、兵部侍郎王傑、刑部尚書王惠迪、工部侍郎麥志德等高級官員和人數眾多的布政使司官員。最後查實,該案共盜竊、私吞官糧二千四百餘萬石,折銀數目驚人。

案件查清楚後,朱元璋下令將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等處以極刑,並棄屍街頭;郭桓、王傑、麥志德等六部侍郎及各地方布政使司以下的各級官吏共有萬餘人被處以死刑;被捲入該案的官吏數萬人被逮捕下獄,嚴加治罪。被郭桓案株連的下級官員、富紳甚至官倉管理者、庫丁,被抄家處死者不計其數。

朱元璋出身貧寒,起於蓬蒿,歷盡千辛萬苦,方才掃滅群雄,登極稱帝,因此他深深體諒底層農民生活的艱辛,對貪官汙吏恨入骨髓。

史上最酷烈的反貪手段,效果如何?

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從改變官制、改善吏治、嚴格法令、嚴懲貪官、壓制輿論、屠戮功臣和特務統治等方面集中權力 ,鞏固朱明皇權,可以說收到了相當成效。尤其在反貪方面,他手段酷烈,毫不留情。史載,從明朝開國以來,兩浙、江西、兩廣、福建的地方官因貪贓被殺者極多,很少有人能做到任滿。

朱元璋曾說:“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今後犯贓的,不分輕重都殺了” 。

《明史 》記載:洪武一朝,“幾無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這一時期是史上封建政權對官員貪汙懲罰最嚴厲的時期,也是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最激烈時期,遭朱元璋殺戮的貪官汙吏多如過江之鯽。雖然貪官汙吏朝殺暮犯,但朱元璋也下定決心,發現一個殺一個,絕不手軟,這段規模巨大的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直到朱元璋死去方告一段落。但明朝的貪汙現象仍然存在,甚至在朱元璋死後愈演愈烈,積重難返。他大殺貪官汙吏,可明朝的貪腐依然無法禁絕,甚至他一死就死灰復燃了;他立鐵榜嚴禁宦官干政,而明朝又是歷史上宦禍最為熾烈的朝代 ......這是社會制度決定的,儘管朱元璋是史上最具權威、最恨貪官的皇帝,為震懾貪腐殺人如麻,卻絲毫改變不了社會制度和社會性質的短板。

歷史反覆證明,一切雄主、暴君美夢都不會長久,因為他們的個人主觀慾望愈強烈,距離客觀現實也就愈發遙遠。簡而言之:制度遠比人更可靠。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明太祖朱元璋,絕對當得起雄才大略四字!雖然建立明朝後大肆誅殺功臣,卻也為明朝的穩定打下基礎,避免了晚年權臣扶持皇子與太子爭權的局面出現。但他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手下的官員們必須不計回報奉獻一切,卻也太想當然了,殊不知人都有私心,自己家人都吃不飽,又怎麼為國效力呢?

幼年時的朱元璋還叫朱重八,靠給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其父母哥哥皆因感染瘟疫去世,朱元璋也就沒了依靠。便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卻又趕上饑荒,只得到處化緣,這和尚一當便是8年,可謂是嚐盡了人世艱辛,但也正是在化緣的路上,他加入了明教,結識了很多朋友,更鍛鍊了他的意志。這為他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元末農民起義如火如荼,當兵就能混口飯吃,朱重八看得眼熱,也在1352年跑到郭子興手下參軍,由於朱重八作戰有勇有謀,很得郭子興賞識,不久就身居高位。他也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這個讓後世永遠銘記名字—朱元璋!

慢慢的,他發現郭子興胸無大志,只想著趁亂世撈一把,毫無大志,便有了離開的想法。正好郭子興覺得朱元璋這個人想法太多,難以掌控,於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朱元璋的條件:帶走24個人。

朱元璋就靠這24個人,先是吞併了驢牌寨3000軍隊,然後又整合了繆大亨的兩萬人馬,成為元末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1357年,朱元璋奪取集慶,改為應天(今南京),並在應天設立大元帥府。

而後,朱元璋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穩固自己的實力。1363年,滅陳友諒。1366年,滅張士誠。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不久,北上攻陷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倉惶出逃,元朝滅亡。

由於童年長年遭受貪官豪紳欺壓,朱元璋極其痛恨貪官汙吏,他認為元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貪官太多,百姓們活不下去了才起來造反。所以,他設置了很嚴酷的刑法,據說,官員只要貪汙16兩銀子就會被殺頭(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萬多點)。朱元璋還發明出一種很恐怖的刑法“剝皮實草”:把貪官的皮剝下來,在裡面裝上稻草,掛在城牆上示眾!

據統計,朱元璋在位時殺掉的貪官超過10萬,卻怎麼也殺不完。連朱元璋自己都感嘆:“早上剛剛殺掉的貪官,接任的官員晚上就開始貪汙了!” 究其原因是明朝官員薪水太低,官員要迎來送往,養家餬口,那點微薄的俸祿根本不夠。朱元璋不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是一味地殺人,當然殺不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