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書畫市場怎麼樣?

晏翔閣


從年初到年末,連續不斷的各種展覽和交流活動,讓寶雞書畫市場在全國書畫價格下滑的情況下,保持了穩定並有上揚趨勢。那麼,全國的書畫市場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寶雞書畫創作的逆勢繁榮是一個偶然嗎?

畫價跳水 藝術家該反思的一年

“去年年底,書畫市場的價格泡沫開始破裂,曾經虛高的畫價開始回落。”我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鄭玉林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現在的畫價,基本接近作品的真實價值,這說明書畫市場中,有目的的干預價格的因素少了。”據市場行情顯示,今年年初,我省著名畫家王西京同等尺幅的作品,已由原先的60萬元,下降到15萬元左右。省內其他畫家的作品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縮水”。放眼全國,新聞中各大畫派行情紛紛呈現回落現象,雖然畫商們不斷表示這是行情的正常波動,但其中真正的原因,在畫家們眼中卻一清二楚。

鄭玉林說,今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之後,畫家們其實比較關心兩個問題,一是怎樣讓創作遠離銅臭味,二是怎樣讓創作邁向藝術的高峰。遠離銅臭,就是畫家要為藝術、為時代而創作,而不是通過各種與藝術無關的社會活動,炒作鑽營,製造影響,甚至浮誇、吹牛,提高知名度和畫價,去年年底的畫價回落,說明全社會對書畫市場的期望也是這樣的,人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好作品,而不是被附加了很多額外價格的“天價作品”。

我市知名畫家王鴻續對畫家自我炒作的現象一直深惡痛絕,他說:“一個畫家對繪畫的愛是無條件的,就像對自己兒女的愛,沒人想過把孩子養大賣個好價錢吧?一旦有了經濟目的,就說明這個畫家愛的其實不是繪畫,是錢!” 一個一心只為掙錢的畫家,怎麼能夠達到藝術的高峰呢?藝術是純潔的東西,有了雜念,就會在畫上顯現出來。為錢而創作,就脫離了藝術的本質,不再考慮我想畫啥,而是更多的想我畫啥才能提高價格,自己已經不在畫裡了,畫還能畫好嗎?

所以,在鄭玉林和王鴻續的眼中,畫價的回落,其實是一個好現象,至少可以讓畫家們開始反思,這麼多年來,我們畫得畫真的都是好作品嗎?現在畫得這些畫,真的就比當年在求藝之路上那些含辛茹苦的作品,更有藝術性嗎?從去年寶雞連續不斷的書畫展覽中,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窺見,寶雞的畫家們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

水落石出 寶雞國畫繁榮的一年

“寶雞在全國畫價回落的情況下比較穩定,主要是因為寶雞書畫市場本身不健全。”鄭玉林認為,寶雞書畫界的這種現象,反倒讓書畫家受市場影響比較小,能夠專心致志的畫畫。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以“春雪10青年”為代表的中青年創作群體,繼承了王鴻續、胡稚、王尊農、楊雄等老一輩畫家尊重藝術的傳統,營造出刻苦寫生、認真創作的藝術氛圍,這個氛圍在寶雞書畫界傳承至今。

2014年的寶雞,由於老一代畫家的藝術日臻成熟,形成了以其中幾位傑出代表為核心的寶雞國畫圈,在全省、全國範圍內影響越來越大。而中年畫家也在常年研習中成績斐然,接連不斷的各類彙報展覽,顯示出雄厚的創作實力。最可喜的是李勇、黃志國、夏彤、閻莉等一大批青年畫家,他們痴心於繪畫藝術,心無旁騖的在繪畫中尋找著自己。用鄭玉林的話來說,他們在藝術道路上的追尋已經貼近了藝術的本質,他們的作品有獨立的性格,有獨特的思想,已經表現出十分鮮明的藝術語言。

王鴻續十分認同年輕人的這種創作態度,他認為畫家的心境是能否創作出好作品的主要因素。畫家應該有獨立的思考,通過主觀的感受去反映客觀的世界。內心喜悅,畫中則滿眼春色,心中愁苦,畫面便晦澀陰鬱。就像長安畫派的大畫家石魯,當年通過一幅陝北窯洞的畫面,表現東方欲曉的希望和憧憬,這就是傳世之作。因為畫家心中有對延安的強烈熱愛,有對毛澤東的無比信任,人們在看到這幅畫的時候,總想透過窯洞的窗欞,去看看裡面的偉人是怎樣的風采。

寶雞幾代畫家的成熟與成長,是寶雞書畫市場呈現繁榮景象的主觀因素。而越來越優秀的作品,所帶來的書畫影響力的提升,反過來為寶雞畫家增添了動力,寶雞書畫的發展狀況,其實也到了東方欲曉的黎明。

追根溯源 寶雞畫家上路的一年

“藝術不是成群結夥的東西,只有獨立思考才有思想。”王鴻續在分析畫家的創作狀態時,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一群雞看見一把米,都會衝過來擠擠挨挨的嗛,而鷹則不然,它孤獨的飛在九霄,用獨特眼光審視著大地。藝術就是鷹,是心中裝著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存在。

寶雞的藝術家們實際上也開始意識到創作中的不足,頻繁的藝術交流和集群式的創作方式,在極大地推動書畫事業繁榮發展的同時,也限制了畫家們的視野。鄭玉林說,在很多畫展上,我感覺就像走進中藥鋪,有些畫上邊是趙望雲的,中間是俆義生的,下面是馬繼忠的,這些畫就像從藥格子裡抓出來的各種藥材湊成的一副藥,藥材很地道,熬出來卻不治病。

在去年許多展覽的座談會上,老畫家們都一針見血的提出了寶雞書畫創作中的弊病,這成了促進寶雞藝術創作良性發展的一股新風。而畫家們也在這種風氣的帶動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之路。在前不久舉辦的《回望關隴》寫生作品展上,鄭玉林和王鴻續、胡稚和梁正齊等老藝術家,同時指出了當代寶雞書畫創作中,藝術語言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在與會畫家中得到了強烈的反響。從學習的角度上講,對古人和名家的臨摹與繼承,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畫家深入進去了,就再也沒走出來。所以這些作品功底紮實、技法精湛,通篇望去幾乎沒有敗筆,但卻如同標本,沒有鮮活的生命力。

正是因為開始敢於這樣正視自己創作中的缺陷,在2014年,寶雞的書畫創作開始了一個質的拔高,許多畫家從埋頭寫生的臨摹的狀態中直起身子,重新整理思路,走上了攀登藝術高度的路。

反躬自省 創作迴歸藝術的一年

積極創作是寶雞畫壇204年最顯著的特徵,在作品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王鴻續提醒年輕的畫家們,不要太急躁,而這種急躁,已經在一些作品中表現出來了。雖然畫家們努力追求藝術風格的精神可嘉,但年輕人卻忽視了畫外的功夫,忘記了在讀萬卷書上下功夫。

“不讀書,把硯磨穿也無濟於事。”王鴻續說,“讀書還要讀對書、會讀書,還有一句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王鴻續是這樣解釋看似矛盾的兩句話的,對前人的繼承,一定要站在當下的思想高度上,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所以說穿了,“藝術並不偉大,你就是藝術,藝術就是你。這樣出來的作品,才會自然、不造作。”

作為美協主席,鄭玉林對當下寶雞畫家的狀態十分讚賞,他認為高漲的創作熱情可以讓寶雞書畫再上一個臺階。和西安相比,寶雞的文化氛圍不是那麼濃厚,以往寶雞畫家們缺少危機感,但現在從整體上呈現出了一個新的狀態,一些有想法的畫家,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有了長期的打算。當然,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不同目的的熱衷者,比如一些愛好者,純粹為了修心養性而學習繪畫,這起碼比一些因為從事繪畫職業只是盲目工作的人熱情要高。也不排除一部分人把畫畫當做掙錢的手藝,這些都是正常的,不必都要按藝術家的標準去要求每個人。進一步提高寶雞書畫創作水平的關鍵,是提高寶雞市民整體的鑑賞水平,。現在寶雞展覽館的“天天看,月月展”活動,對此是大有裨益的。在越來越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在越來越高的全民鑑賞水平下,寶雞書畫的創作水平自然水漲船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