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怎么从“粪”到“口”的?真相让人“防不胜防”

吃喝拉撒睡,这是人的基本需求。不过,平时大多数人都只重视“入口”却忽视“出口”。

即使如此,我们的身体仍然十分“诚实”地表达着排泄的重要,毕竟,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饥挨饿,但是却很难长时间憋住便。

而且,就在前天,粪便又“刷新”了一下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病毒是怎么从“粪”到“口”的?真相让人“防不胜防”

什么是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也称消化道传播,指的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含在大便并存活,其可以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可能就会病从口入,导致传染给其他人。

病毒是怎么从“粪”到“口”的?真相让人“防不胜防”

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带着病毒的大便排出体外

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给人的呢?

普通人被感染的风险大吗?

1.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没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触了别人的手或食物,这个被接触的人很可能会被感染。

2.感染者排便后冲马桶,粪便中的病毒受到水的冲击力,被冲到空气中漂浮着,下一个来到马桶旁的人就有可能通过呼吸被感染。

3.在如厕时,不小心将感染者的粪便沾到了裤子上,然后手又恰巧碰到了裤子的这个部位,之后再碰到嘴巴、鼻子或者眼睛,人就会被病毒感染。

4.假如农民用被病毒污染的粪便给蔬菜施肥,人们没有将这些食物充分洗净、烧熟,吃了这些食物也可能被感染。


即使如此

也不必过于焦虑和恐慌

疫情当前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

做好防护措施才是硬道理


如何切断粪—口传播的途径?

切断粪—口传播,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便可将其“拒之门外”。

1.洗手

请认真洗手!洗手不是简单冲水,没有深度摩擦和反复揉搓,无论洗多久都等于白洗。

2.厕所、马桶要消毒

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时,应格外重视手卫生,同时尽可能避免与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如果没有单独卫生间,每次使用后,可以用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做好居家隔离消毒。

日常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如手机、钥匙、门把手、键盘、鼠标等,要注意定期消毒,尤其是外出回家之后,更要注意。可以用医用酒精(浓度为75%)喷洒或擦拭,也可以用酒精消毒棉片,直接擦拭消毒。

有宝宝的家庭,更要注意地面、家具的消毒,以免宝宝摸到脏东西后吃手而被感染。

3.注意饮食卫生

少吃生食,不喝生水。

蔬菜一定要洗干净、煮熟后食用;吃水果前,要用清水充分洗净。

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避免肉类生食。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建议家庭中实行分餐制,备双公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