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革命,下一个万亿级的蓝海

主粮革命,下一个万亿级的蓝海

主粮是人类的营养之源、健康基石,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部分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主要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供能物质,同时具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

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的膳食能量构成是: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为55%~65%;来自脂肪的能量为20%~30%;来自蛋白质的能量为11%~15%。因此主粮的质量决定了我们健康的质量!

早在明代,《天工开物》中就记载当时全国的粮食中,水稻占据十分之七,高居粮食作物榜首。在我国目前定义的四大主粮中,大米(水稻)占据绝对了主导地位,60%以上的人口将其做为主要口粮。所以大米是国人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然而,作为“主心骨”的大米却让我们无法安心。

首先,大米市场存在着销售陈米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大米在流通环节由于监管死角存在,导致消费者买到的部分大米是五年以上的陈米。时间过长的陈米含有严重致癌物黄曲霉素,毒性极强,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其次,不良商贩造假手段多,普通人难以辨别。比如将品相不好的陈米或发霉的大米通过抛光、打蜡,冒充新鲜大米上市流通,或是将外形相似的低价品种大米冒充高价大米,蒙骗消费者。如此种种,使得消费者的餐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第三,由于大米流通环节过长,从农民手中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粮食经纪人、加工厂、农贸市场、品牌运营商、零售终端等等环节,导致消费者最终的购买成本远远高于农民的卖粮价。消费者往往是花了高价钱,却没买到好大米。

消费者无法安心,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同样闹心,因为他们没有实力对大米进行精细加工、包装和渠道化运作,只能通过初级的原料售卖的方式,获取低廉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最终的受害者是消费者,由于农民种好品种、高安全标准的大米难以获得对等的市场收益,只能通过降低生产标准、改种高产品种的方式保证不亏本。最终导致消费者花了好米的价格,却买到的是被“美容”、掺假的次大米。

所以,大米市场的最大矛盾就是如何能让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好大米的同时,也能让生产者赚到钱,保证他们的生产好品种的积极性,既让市民和农民获得共赢。

目前来看,解决这一痛点的最好办法就是“产业链+”。“产业链+”名为做加法,实际是先做减法,去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按照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在供给侧入手,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产品品控为核心,打造统一的产业链标准,以以质增收模式引入市场手段,倒逼三产以一个有机整体,形成1+2+3>6的三产融合新模式。

具体到主粮市场上,“产业链+”的落地模式便是主粮革命,通过去除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中间环节,用消费者的需求为唯一标准对主粮的种植、收储、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用去中间化剩下来的渠道和流通成本补贴生产者,让他们有积极性去种好粮,种高标准的粮。

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主粮革命在产品体验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新鲜,主张大米要吃新鲜的,即收获不超过一年的新米。新米不仅食味值高、口感好,而且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高,是满足主粮消费升级的高品质产品。

在主粮革命的运营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不会提升,但产品品质大为提升;生产者不用改种高产品种,降低生产标准,就可以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通过去中间化的一站式产销对接模式,绕好了中间渠道和流通环节,避开了市场中的监管死角。所以主粮革命不仅是主粮饮食方式上的革命,更是生产、消费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是商业模式创新与粮食价格科技创新的全新商业模式,是响应中央“以质兴农”的行业痛点解决方案。

主粮革命并不局限于大米这一单一品类上,通过上游产业链资源的专业筛选和对终端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脉,主粮革命还会将面粉、深加工杂粮、食用油等主粮大类纳入其中,并在具备一定终端客户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实施加工分级制,为消费者提供保留水稻胚芽部分和66%以上营养的胚芽米,将日韩盛行的“吃胚芽”的食米理念带给国内消费者,为中国人的吃米方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此外,据权威数据统计,2018年北京食品消费总额超过2300亿元,其中粮油类消费超800亿元。换句话说,仅一个北京的主粮产品消费升级就能带来800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放之全国,数万亿级的新蓝海完全可期。同时,主粮革命通过提倡吃鲜粮的健康新主张,让消费者彻底告别陈粮,实现产品服务创新与中国主粮消费升级、消费转移的大势无缝对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对中央提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伟大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