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這一句詞該如何解析,出自宋代詞人王之道?

Apple-King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引用《孟子·萬章下》中的一段話:“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這段話就是說品讀一首詩歌,或者閱讀一篇文章,不去了解作者本人的話,是不行的。

其吟誦詩歌或者閱讀文章的時候,瞭解一下作者的生平,或者瞭解一下作者寫作詩歌、文章的時代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詩文的內涵和意義。

(孟子繪像)

王之道其人

樓主問題中的詞句“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確實四出自於王之道之手。那麼王之道是什麼人呢?他又是一位有著怎樣思想的詩人(詞人)呢?

(王之道繪像)

王之道,字彥猷,廬州濡須(今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人。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登進士第。

1127年,王之道跟隨宋室南渡,他是主戰一派的,曾建議朝廷收復失地,但是他的想法卻沒有被採納,與秦檜等人的主張又不一致,所以南渡之後罷官閒居了二十年,直到秦檜死後才重新入仕。王之道後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王之道去世,享年77歲。

王之道能詩善文,他的文章明白曉暢,詩詞真樸很有韻致。王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中說王之道有“相山詞一卷”。王之道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今存詩文就有1197篇之多,王之道著述的《文獻通考》也流傳於世。

王之道《文獻通考》

王之道的愛國主義思想

王之道為人慷慨有氣節。南渡之後,雖然一度罷官閒居,但是他依舊關心國家大事,在他的詩詞中,往往流露出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作為一位士大夫階層的知識分子,忠君愛國思想在他的詩詞中也表露無遺,王之道的這種思想就是忠君愛國,也可以稱為“忠愛”思想。

(王之道繪像)

他是非常欣賞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因為“忠愛”思想也是杜甫詩歌思想的精髓。如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朱鶴齡《輯注杜工部集序》中就寫到:“子美(杜甫,字子美)之詩,惟得性情之至正而出之。故其發於君父、友朋、家人、婦子之際者,莫不有敦篤倫理,纏綿筦結之意。極之履荊棘,漂江湖,困頓顛躓,而拳拳忠愛不少衰。”

(杜甫繪像)

王之道的思想數對杜甫愛國思想的傳承和接受

杜甫忠愛精神在宋室南渡後得到了愛國階層進一步地發揚和傳承。王之道和杜甫處於相似的歷史境遇,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王之道對待家國的情感,和杜甫對家國的忠愛之情是一致的。從王之道的詩詞中就能看出他對杜甫忠愛思想的接受。

比如杜甫有一首210字的長詩《種萵苣》,其中結尾幾句是這樣的:“中園陷蕭艾,老圃永為恥。登於白玉盤,藉以如霞綺。 莧也無所施,胡顏入筐篚。

王之道也寫下了210字的長詩《追和老杜〈種萵苣〉詩並序》,最後幾句是這樣的:“萬邦遇有道,貧賤古人恥。文王來呂夷,漢祖致圍綺。異時免溝坑。願附纖貝篚。”詩題目中的老杜就是對杜甫的稱呼。

再如王之道的《追和老杜〈江上〉》:“獨坐日將夕,悽悽風雨秋。寒燈照孤屋,欹榻擁疏裘。身世槐安國,功名蜃化樓。歸歟老居士,蹤跡繼浮休。”就上唱和杜甫的《江上》一詩。

此外王之道的詩中還有如《教授嚴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韻》、《和子薳〈春江〉用老杜韻》、《和子薳〈泛江送客〉用老杜韻》、《久客和子薳用老杜韻》、《〈秋興八首〉追和老杜》等都是對杜甫詩歌的唱和。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王之道對杜甫忠愛思想的繼承和接受,也是對這種思想的發揚和光大。因為杜甫的這些詩歌都表達的是強烈的忠愛思想。

王之道的《朝中措》

回到樓主的問題:“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這一句詞該如何解析?其實這是出自於王之道的一首詞作《朝中措》中的幾句。王之道的詞和詩一樣,都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主義色彩,這種愛國主義色彩就是忠愛思想。

王之道的《朝中措》詞中還有一條小序“和孔倅·郡齋新栽竹”,這是他的一首唱和詞作,詞人在罷官閒居家中之時,在庭院中書齋前栽下了新竹,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寫下的。原詞如下:

君心節直更心虛。移植並庭除。

好在紅蕖相映,捲簾如見吳姝。

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

況有騷人墨客,時來同醉兵廚。

竹子不懼嚴寒酷暑,四季常青,挺拔俊秀,雖然不粗壯,但是卻很正直,竹子因為這些特點而被人們賦予了美好的寓意,竹子自古以來就是君子的象徵,和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

”。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被賦予了正直、奮進、虛懷、質樸、卓爾、善群、擔當的七德。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用竹子象徵人格的體現,也是古代文人的內心情操和人文精神的體現。王之道也不例外,他在書齋前種下一株株竹子,也是這種人文精神的體現。

詞作內容表達的是什麼呢?“君心節直更心虛”,是說竹子挺拔,中空而至,將竹子說成“君心”,這是在說竹子的正直和虛懷,詞人的言外之意是在說:在庭院中種下竹子的人也是具有這種品德的。

庭院中還有一池的荷花,荷花在文人的筆下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是潔身自好的象徵。上片是詠物詞的寫法,借詠物來表達自己高尚的情操。

“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的含義

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如何理解這句呢?其實這就是王之道的忠愛思想寄情與物,寓情於景。南渡之後,王之道因為主張收復失地,但是他的想法沒有得到同意,他也遭讒貶謫,因此而罷官閒居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中,王之道忠君愛國的思想一刻也沒有停留。雖然賦閒在家,但是他無時無刻地惦記著家國大事。王之道在讀書之餘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杜甫的忠愛精神

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因為相似的歷史情形,相似的忠愛精神,在他那個時代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他繼承併發揚了這一精神,他渴望得到朝廷的再次起用,為國家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面對仕途上的沉浮,他也沒有任何的怨恨之情,有的只是一顆強烈的報國之心。

“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是王之道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是他鏗鏘有力的誓言,是他忠愛思想的有力體現。

總結:

對前代詩人某種精神和思想的認同和自覺接受,屬於異代相知。王之道對杜甫的忠愛思想是認同和接受的,這就是異代相知。異代相知,往往與詩人所處的歷史環境有相似之處,這就王之道諸多的詩詞中為什麼會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的原因了。“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恰好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縷英雄


描寫的是庭院裡的新栽的竹子,借對於竹子虛心勁直的讚美來表達自己對於孔通判(目測是通判,郡一級的副職)的欽慕和友愛。


你有高貴的節操而且內心謙虛,把你移種到庭院邊,和池塘裡的荷花相映成趣,我平時一掀起簾子就能看像美女一般嬌美的你。在這種清風明月的幽雅環境下,你不要拋棄我,我也不會疏遠你,更何況有文人雅士來訪共謀一醉。


石頭521


朝中措(和孔倅·郡齋新栽竹)

宋代:王之道

君心節直更心虛。移植並庭除。好在紅蕖相映,捲簾如見吳姝。

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況有騷人墨客,時來同醉兵廚。

寫新栽竹子於庭院之中,清風明月與之相伴,每日有清風掠過,明月相映,不會棄你而去,也不會互相疏遠。


古建的魅力


清風明月為證,你若對我不離不棄,我自當不會疏遠你。

嗯~我覺著這話應該是個女孩對她情郎說的吧,進一步還可以品出女子性格高冷矜持,這樣的女子在感情上當是非常謹慎,能說出不疏遠已經是對情郎莫大的承諾了。當然就像女子說的,前提是這男的必須不離不棄。


九旭策劃


通俗點就是:君敬我一尺,我敬君一丈,你對我好,自然我也不會疏遠你。也就是投桃報李,相敬如賓吧





十四阿哥郎春濤


君心節直更心虛。移植並庭除。好在紅蕖相映,捲簾如見吳姝。清風明月,君無我棄,我不君疏。況有騷人墨客,時來同醉兵廚。


斢用戶7699002070010


這首詞是宋代王之道和一位姓孔的官員的作品;描寫庭院裡新栽的竹子.借對竹子的讚美.來表達自己對孔官員的欽慕友愛,你有高貴的節操,而且內心謙虛;在這清風明月的幽靜庭院裡.你我好比竹子與荷花相印.你不要拋棄我;我也不會疏遠你


小喵咪lzf


謝謝,我的解釋為,大家都生存在一個環境下,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和諧相處,互敬互愛。


雪中飛35576323


借新竹紅蕖交相襯映,無論櫛風沐雨,不離不棄;喻王之道與孔目測深交莫逆,互敬互惜!


用戶1093235322938ssw


清風明月,不用一文買;明月清風,不可當飯吃。風月能諧,但明清不能共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