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每天一睁眼,很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新增的确诊病例数,尤其是咱大浦东的最新数据。

确诊多少?疑似多少?密切接触多少?这些数字,都要由疾控部门来确定,他们就像战“疫”前沿的“福尔摩斯”,不退,必须冲在一线。

在这群“福尔摩斯”中,

也闪烁着浦东疾控人的身影,

他们就是浦东疾控中心

流调处置组的流调队员。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战“疫”前线的“福尔摩斯”

2月6日,上海公布了一起无接触史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案例,顺藤摸瓜,答案竟然是:他们曾经去过安徽蚌埠某健身房,而这家健身房有确诊患者曾经多次健身。(详戳→“破案”了!,没有湖北接触史和旅居史,这5名病例是如何被感染的?)

查明如此扑朔迷离的“案情”,全靠流调队员在发热门诊报告疑似就开始介入,让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更多人的感染,明确诊断和寻找患者的活动轨迹非常关键。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浦东有17个发热门诊,一旦报告疑似,哪怕是大家都已熟睡的午夜,流调队员也必须立即响应。

电话沟通是一种常用方式,流调队员会通过电话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双层手套,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详细了解其在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过程以及就医情况等,事无巨细。

假如疑似患者被确诊,流调队员还要做补充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每天,浦东疾控都有10多支小分队随时待命,轮番上阵。现场调查、收集病案信息、完成病例的个案调查;这只是工作的开始,对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后形成详细的流调报告、整理病例活动轨迹和密切接触者资料、录入和整理所有书面电子资料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些详实信息的基础上,后续包括密切接触者排查、追踪和管理等工作才能展开,

经常一个案例需要6-7个小时才能完成。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没有昼夜,只有战斗

战“疫”打响的那一刻,浦东疾控中心就发出了倡议书,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带头请缨,128名志愿先锋队2小时完成集结,随时待命。一大批志愿队员第一时间加入流调处置组,每两人组成一个小分队。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传染病防治科主任朱渭萍,在防治SARS期间代表所在区疾控向世卫组织汇报工作力排外界非议,并得到国际认可的“老法师”,在这次战“疫”中挑起流调处置组组长的重担,从1月19日开始,几乎没有在24时前休息,将家中老人托付给先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部署中。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1月19日工作部署前的朱渭萍主任(左)

王勇,第八支部老党员,曾参与汶川大地震前线支援,以无可替代的专业能力,没日没夜奔波在新区各医院和各大重点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和技术指导。他放下家里4位体弱老人,经常半夜一个电话便赶到现场,毫无怨言。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流调队员中,不乏毫无畏惧的90后。他们有的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有的也只不过是换了身衣服的孩子,他们都在每一个白天和黑夜,毫不犹豫地奔赴疫情第一线。90后李漾,毅然取消正月里的婚礼,迅速返岗,加入一线流调大军。“爱人,请等我,这场战役结束,再陪你蜜月!”

“找出病毒”!浦东疾控“福尔摩斯”在行动

疫情不止,战斗不停

为了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处置每一次应急任务,从1月20日开始,许多应急队员干脆在单位旁边的旅馆驻扎了下来,“上一次与家人一起吃饭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让无数浦东疾控人“难以回答”。

几夜没合眼连续作战,来回奔波在报告疫情的医院之间、来沪的重点人员集中观察所住的酒店之间,路途中的车上小憩成了疾控人唯一可以休息的时段。

随着疫情进展和防控方案的不断更新,全体流调队平均每天需完成数十个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项数量巨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但穿行在白天和黑夜间的疾控人,依然在路上,犹如“福尔摩斯”般,不敢放过蛛丝马迹!

邮箱:pdxinwenchu@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