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清朝時陝西發生過8級以上的大地震?

莊嫁漢二代


人類歷史上,自有震級以來,人數傷亡最多的,就是陝西華陰縣地震。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時,陝西發生過8級以上的大地震?題主為什麼會問這種問題,小雪就是陝西人,對陝西的地方史也是有一點了解的。首先,陝西在清朝地震,是地方誌記載的,並不是有人說,而是客觀歷史事實。

陝西華縣大地震,是人類歷史上極其罕見的特大地震,它保持著很多地震史上的記錄,至今,讓人心有餘悸

我們這一代,經歷過最大的地震,可能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我畢生難忘,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公元1556年,陝西華縣發生里氏8級地震,地震波及陝、甘、豫三省,地震有感範圍為5省227個縣,地震死亡人數約83萬(歷史上地震死亡人數最多紀錄)。

據《中國地震目錄》記載當時地震的情況:“秦晉之交,地忽大震,聲如萬雷,川原坼裂,郊墟遷移,道路改觀,樹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嶽動搖,寰宇震殆遍。陵谷變遷,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湧者成泉,裂者成澗,地裂縱橫如畫,裂之大者水火併出。井泉涸廢,新泉湧流,噴高丈餘。山移河徙四五里,湧沙、陷沒亙數千裡。華山諸峪水北瀦沃野,渭河漲壅數日。華縣、渭南、華陰及朝邑、蒲州等處尤甚。郡城邑鎮皆陷沒,塔崩、橋毀、碑折斷,城垣、廟宇、官衙、民廬傾頹摧圮,一望丘墟,人煙幾絕兩千裡。”

我們雖然是歷史的旁邊者,但是看了關於此段描述,簡直就和波若地獄一般,而五嶽之一的華山也有所波及,地震毀壞程度,超乎我們想象。

此次地震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傷亡,原因就是地震位於黃土高原上,地震造成地表塌陷、地形起伏、房屋毀滅,次生災害,不計其數。

按照地震週期和相關知識,我們說,黃土高原上並非就不會發生地震,華縣大地震就是一個響噹噹的例子。

至於大雁塔、鐘樓保存完好的原因,其實是後人在原來的基礎上修復的

很多的歷史古蹟,在經歷了地震等災害以後,會發生損壞,但是,後人為了保存文物的前提下,會對古建進行二次修復、修繕、改造、重塑等等。

很多東西,並不是眼睛看到的那樣美好,比如故宮、長城,都是經過建築學家的修繕,才會成為旅遊景點,傳世至今的。

文/小小雪說歷史,本文原創,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首先糾正一下,陝西大地震發生的年代是1556年1月23日午夜時分,時值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而不是清朝。

具體當時發生地震的強度、破壞性、死亡人數有大量的歷史記載可查詢、參考。

其實,明朝的那次大地震中,大雁塔也未能倖免,塔剎震落,將塔下的碑亭砸毀,亭內所立“集王聖教序碑”也斷為二截,塔體也受到嚴重損傷。後來,在明萬曆年間,對大雁塔進行了全面加固包砌塔體,修茸塔剎,重新安裝塔內樓梯等修復工作,也就說今天看到的大雁塔樣子。

而西安城牆能免遭地震傷害,恐怕要得益於它梯形的形狀以及牆寬大於牆高的結構,雖歷經數次大大小小的地震衝擊,除了有個別裂紋,整個牆體巍然屹立。

在陝西數次大小地震中,歷經考驗的“網紅”建築並不是大雁塔和西安城牆,而且同為唐代建築,比大雁塔小55歲,位於薦福寺內的小雁塔。

神奇的是,小雁塔還曾有一段地震“神合”經歷。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時隔34年後的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縫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這段神奇的史實篆刻在了小雁塔的北門楣上。

經考證,原來古代工匠在建小雁塔的時候,根據西安當地的土質分佈情況,把小雁塔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地震時均勻分散壓力,這樣小雁塔就象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不倒。

而明嘉靖年的大地震,毀掉了小雁塔頂部的兩層,剩下現存的13層塔身。

大雁塔、西安城牆、小雁塔能歷經數次地震屹立至今,真是由衷佩服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卓越的建築技藝和高超的建築智慧。





追風無影手


陝西在清朝時壓根就沒發生過8級以上大地震,陝西發生大地震的時間應該是在明代。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陝西發生特大地震,震中位於陝西華縣,禍延97個縣,包括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河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及安徽十個省亦受到影響。此次地震在我國曆史記載中是災害極端嚴重的一次,死亡達83萬人,也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

清代西北地區發生過一次8級大地震,但這次地震發生在現在的秦州(今甘肅天水),不過那個時候(清初)秦州屬於陝西。據記載,那次地震秦州城垣、宮舍崩塌殆盡,倒塌房屋3672間,震塌窯寨不可勝記;木門裡山崩,土陷數百尺,壓埋村落近十里,被土覆蓋者千家;羅家堡七十峪兩山合成一處,壅河成潭;呂家坡苑珠寺倒塌;伏羌山山崩地裂,壓塌廬舍。周邊禮縣、西和、秦安、寧遠、通渭、靜寧、成縣、階州、安定、環縣、文縣、臨洮府、蘭州、寶雞、寧羌等四十餘府州縣遭到破壞,波及山西、四川、河南甚至直隸九十多個府州縣,共計壓死三萬一千餘人,餘震持續了一年多。


跪射俑


嚴格意義上講,這個說法是沒有問題的。

初次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一定會想,陝西在清朝時壓根就沒發生過8級以上大地震,陝西發生大地震的時間應該是在明代。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陝西發生特大地震,震中位於陝西華縣,禍延97個縣,包括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河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及安徽十個省亦受到影響。此次地震在我國曆史記載中是災害極端嚴重的一次,死亡達83萬人,也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

但在查閱相關資料後,我們發現陝西在清代還真的發生過一次8級大地震,但這次地震發生在現在的秦州(今甘肅天水),不過那個時候(清初)秦州屬於陝西。據記載,那次地震秦州城垣、宮舍崩塌殆盡,倒塌房屋3672間,震塌窯寨不可勝記;木門裡山崩,土陷數百尺,壓埋村落近十里,被土覆蓋者千家;羅家堡七十峪兩山合成一處,壅河成潭;呂家坡苑珠寺倒塌;伏羌山山崩地裂,壓塌廬舍。周邊禮縣、西和、秦安、寧遠、通渭、靜寧、成縣、階州、安定、環縣、文縣、臨洮府、蘭州、寶雞、寧羌等四十餘府州縣遭到破壞,波及山西、四川、河南甚至直隸九十多個府州縣,共計壓死三萬一千餘人,餘震持續了一年多。

至於西安城牆、大雁塔、鐘樓為何保存完好,第一,不管那次地震,西安都不是震中,地震的破壞會小很多。第二,地震對西安城牆、大雁塔、鐘樓是有破壞的,只不過破壞小,再說後來也修復過多次,所以看著很完整。


史先生


四百年前的明朝,以華山為震中的關中大地震,凡懂些歷史知識或是懂些地震知識的陝西人,一定是知道的。所以,提問者所說清朝發生八級地震,我認為所說的"八級地震"不會指天災的地震,而是指人禍的"地震"。其實這清代發生的人禍的"地震",對清政的威脅,造成的人命財產損失比天災的地震大得多!

據史料戴請咸豐時陝西人口一直穩定在1200萬左右,回民起義前,陝西人口1197.3萬人,光緒十年,降至809.4萬人。人口如此大的減少,原因何在?這就是因為清同治年間陝西發生的捻軍和回民起義,持續時間長達十三年的戰亂所致(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三年)。起義大軍發展達數十萬,活動於陝西多地。幾乎推翻了清在陝的政權,影響到全國,驚動了京都的大清政府。我國的歷史對這埸起義的偉大意義是充分肯定的,這埸起義最終為清左宗棠所鎮壓,白彥虎所率陝西回民軍敗退進入俄國境內,就是現在的"東干族"。

我今天的回答,一定會使一些朋友感到異外,會說我離了題,我則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大部朋友的答題,至少走題一半,人家問的清朝的事,你答的確是明朝的事。我至少答的清朝的事,一半沒走題。你也會辯解說,你所講的華山大地震都是事實,可我講的回民起義可也是根據《陝西通史》的。我相信朋友們會保持冷靜,不會互相責怪,要怪就怪題出得有問題!


琵琶嘴


地震這個東西從有地球以來就沒有消停過,小的大的由地球自由發揮,誰也管不了,誰也預測不了,從古到今,都是發生後才記載的。

為什麼說清朝時期八級地震震不倒大雁塔及城牆?這要分幾種說法來看問題,一,八級地震的歷史記錄準不準確?那個朝代有現在的測震儀嗎?怎麼就知道是八級?二,大雁塔為何不倒?據說是建得堅固,是用糯米漿來砌牆,幹後如同鋼鐵堅硬,所以地震震它不倒。三,大雁塔建築結構合理,設計獨特。四,也許地震沒有八級,按照清代的民房抗震結構,也許三五級地震就會把它震倒,而以民房損壞的程度來反觀大雁塔,這種對比論證地震的做法就是錯誤的,――因為震級沒有達到八級以上。五,2008年文川大地震,開始認定為7.8級,後才改為8級,多少現在為之嬌敖的鋼筋水泥大樓被(姨)為平地?難道鋼筋水泥強不過大雁塔的青磚碧瓦?太雁塔不倒反而低矮鋼筋水泥大樓連根倒了?這是不是古人對震級的誤判誤記?如果西安真有八級地震,大雁塔難保不會倒下。

至於城牆也不倒,道理是一樣的,地震級別未達到八級或八級以上,所以就震不倒至少要八級左右才能震倒的大雁塔及城牆。

值得重新認真研究的應該是清朝對地震的記載加以糾正,不能見風是雨,因為古人對地震的記載達不到現在的科學水平的準確性。所以大可不必認為大雁塔就能經得起八級地震的破壞!

讓我們為大雁塔祝福吧!不能夠也不再遭受地震的摧殘,讓她永存於中華的古塔之林!千秋萬代!……


山水漁人74217620


我國曆史上有關地震的記載,最早出自《竹書紀年》。有關陝西一帶的大地震有記載的,是發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1月23日)的子夜。據專家對這次地震的判斷:強度達8一8.3級,烈度達11度。受此影響,黃河、渭水河道堰塞,水位上漲氾濫成災。華州、潼關、蒲坂等地的城牆或倒塌或塌陷,城內房舍倒塌後成一片廢墟。多省受到波及。

這次地震,如1976年夏天的唐山大地震一樣,都發生在人們正熟睡的時段中,故傷亡極為慘重。據官方得到奏報後統計的人數達83萬多人,若加上漏報、瞞報,傷亡人數肯定要大於這一數字。

但發生這麼大的地震後,西安城牆包括大雁塔等為什麼未受到毀損?這應該與長安歷來為古都,高標準、高質量的建築有關。如唐山大地震,北京離震中也很近的(100多公里),但北京的故宮、前門、天壇等古建築基夲未受到影響,比天津受到的影響要小得多(據說天津有一座洋人修建的大樓,地震發生後,一堵厚度達1.5米的牆都開裂了)。是一樣的道理的。


福榮


歷史記載的關中大地震發生於1556年1月23日,即明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震中位於渭南華縣華陰一帶,受波及嚴重受災地區包括山西運城永濟,河南三門峽靈寶地區。據官方記載死亡人數登記有姓名的計八十三萬餘人,不但是中國也是世界有史以來有記載的破壞性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自然災害。至於清朝關中地區所發生的地震災害極少具影響性,因此關注也少。


指紋十個鬥


好象是明代華州有過一次大地震。


龍井茶葉虎跑水


1556年的關中大地震、1880年代的陝西回民暴亂、1929年的陝西大饑荒,都讓陝西損失了巨大的人口,十室九空、只得從外省補充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