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完成“一季度收益指标”之前,反弹不会结束?


机构完成“一季度收益指标”之前,反弹不会结束?

如果按照多数机构的分析“此次疫情将严重影响一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2月3日,A股以直接低开逾8%、大盘指数“一夜回到半年前”的绝决,已经算是“充分释放”了“恐慌预期”。

而现在,机构们估计正在盘算如何更好的兑现上半年的“收益目标”吧?

如今看来——

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恐慌情绪充分释放,“机构抄底‘黄金坑’”;

第二步目标正在急进:系统风险未完,“尽快兑现一季度收益目标”;

1)机构/大资本“很专业”的把握住了此次“超跌反弹”的机会,笔者倾向于认为,在机构/大资本完成对“黄金坑”的挖掘,实现“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收益指标”之前,反弹过程不会结束

2)由于当前市场领涨板块仍然集中在“医药+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官方已经证实“瑞德西韦已经到汉临床试验”的情况下,

相关医药、科技板块的狂欢不会结束,还会继续进一步升级,不排除创业板再创新高的可能

3)因此,将“黄金坑”填满的标准,锁定在“相对滞后”的沪指上,创业板、科创板、中小板,则是借机“撒欢”的主;

4)由于当前宏观形势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在上半年大概率还将延续,留给机构/大资本操作的“时间窗口”,并不会太长(至少他们会在“获得相当收益”的情况下,转而开始考虑未来的“或有风险”),因此,在下一阶段,机构/大资本“填平‘黄金坑’”的节奏,估计会“相当快”,在众多散户资金(甚至包括部分“反应较慢”的机构资金)还没跟上节奏之前,就以“最快速度”把“收益空间”做足,为下一步的“择机兑现收益、离场观望、回避‘系统性风险’”,早作准备

疫情无疑是主导近期市场情绪的一大变因。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该数据背后已显示出积极信号,离新增病例数的拐点已不远。无论是全国还是湖北省的数据,都显示平均每新增一个确诊病人引起的新增追踪观察的人数在下降,说明后面被确诊的人降低了与人接触的范围或者可能本来就在隔离观察的人员里面。隔离防控措施正在起作用。

这是一位笔者比较尊重的“业内专家”的最新判断。

就在家里的长辈们(估计也是如今股市当中散户的“主力”)还在手机上互转各种“未经证实的‘未来10天是疫情高峰期’”的消息,集体无意识的“上缴‘智商税’”的时候,恰恰也是机构们开始大肆收割“低成本筹码”的时候。

而春节前后,市场在疫情扰动下的暴涨暴跌,尤其是各路机构“逢暴跌就加仓”的决绝,则再次强化机构对市场的“控制力”。

北上资金胜在“先知先觉”,早在春节前就开始陆续撤离了,直到3日暴跌才再次玩起了其早已“炉火纯青、驾轻就熟”的“收割循环”,大幅净流入180亿,并且在4、5日持续进入;开年四个交易日,北上资金买入金额已达330亿元。

公募基金则更多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在暴跌时“自购”自家的基金份额,而那些在节前“天量发行”,手头资金更加充裕的新发基金,则可以更加肆意的“逢低”挥洒其“快速建仓”的能力:2月6日,万家自主创新、鹏华价值成长双双提前结束募集,募集规模接近百亿,从开始发售到结募,两只基金仅用了4天。

不少主流品种的ETF份额出现了持续增加的现象。A股ETF大额资金已经流入累计超150亿;其中,券商ETF、科技ETF和半导体ETF份额增加尤其明显,科技ETF规模骤增超10亿;

而一直被认为“肩负着‘某些神秘使命’”保险资金也再次“心领神会”,不仅被传出“不能净卖出”,而且还被官媒披露其在3日当天“净买入100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创业板快速反弹,再创新高的背后,北上资金在春节后三个交易日,累计流入创业板50指数的资金近30亿元,占北向资金流向的10%。从北向资金持仓结构来看,创业板50指数的持仓占比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创业板50指数成份股成交相当活跃,而创业板50指数领涨市场的原因,关键在于——

1. 创业板50指数是比较纯粹的科技综合指数。创业板50指数权重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医药生物、电子、传媒、电气设备、计算机、通信等,科技相关产业占比超过90%,不含温氏股份,科技属性强,短期内受疫情影响较小,中长期投资价值高。其中,医药生物是第一大权重行业,占比29.6%。

机构完成“一季度收益指标”之前,反弹不会结束?

2. 创业板50指数契合当前行情热点。创业板50指数含生物医药行业股票8只,合计占指数权重28.4%;特斯拉概念股7只,合计占指数权重19.56%,其中宁德时代是该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占比9.87%;网游概念股3只,合计占指数权重3.65%。特斯拉概念股中的宁德时代是该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占比近10%。

3. 业绩预披露显示创业板50成份股业绩显著好转。根据最新披露的2019年报业绩预告,创业板50指数全年净利润累计增速7.2%,较三季报回升了7.8个百分点。但从增速的中位数看,创业板50年报增速中位数16.3%,高于创业板的14.8%。

总结

由于当前市场领涨板块仍然集中在“医药+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官方已经证实“瑞德西韦已经到汉临床试验”的情况下,相关医药、科技板块的狂欢不会结束,还会继续进一步升级,不排除创业板再创新高的可能;因此,笔者将“黄金坑”填满的标准,锁定在“相对滞后”的沪指上,创业板、科创板、中小板,在此期间则是借机“撒欢”的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