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把茶葉做成20-30元常規化商品。讓普通的人喝的起茶,你看行嗎?

山谷茶舍


你說的對!茶葉就這個價。

我喝了六十年茶,只喝炒青綠茶!

過去是安徽金寨炒青!20年前買不到了,就換喝"屯溪綠茶了!

目前所喝的生產廠家也是20年前的廠家了,"汪滿田"公司的一級炒青,過去在合肥華聯超市賣18元/500克,如今漲到26一29元/500克了。

網上買只要26元左右!

此茶為平日裡"老茶客"的首選!比那些幾佰元的茶不差!

幾佰元的茶?泡三遍就"休矣"!

而我這茶?從早到晚仍有"味"!

不信?你試試?

我父一生就喝"安徽炒青″茶!

其它茶?只是個"品鑑″品鑑!

另外,不要迷信"新茶"用"新茶"?是來"騙"你錢的!

當今三十年前"0一10度"低溫冷藏庫"發展至今!"陳茶"早己可儲存到"新茶"上市啦!什麼"春茶,夏茶,秋茶"?只要是剛出"鍋"的茶?都好喝!

買茶?非要買"新茶"!在"冷藏庫"裡保存的"陳茶",拿出來你能辨出"新老"來嗎?

別被"忽悠.″了!


用戶黃山路老芋頭


我有個師弟呢,專門做出口日本的茶,這個是機採機制,炒對鍋成珠茶,它的成本是四塊五毛錢,然後賣給寧波茶商是十塊錢。另外一個朋友做北方的礦工茶,就是發給那些礦工做防暑飲品,一人發2斤4斤每年的。給他們夏天解暑。出廠價也就10-16元/斤,所以20塊30塊並不是做不到茶,而是看你要做什麼樣的茶。

茶這個東西是有階級屬性的。就好比衣服,一套西裝三五千的也有,十幾萬的也有,但三五百的也有,我在深圳東門看到別人25塊錢買了一整套的衣服,也看過人家50塊錢買一件西服。柴米油鹽醬醋茶,二三百塊錢一斤的口糧茶,是大部分工薪階層喝的,你價格太低了他還不敢喝,是吧?八百到一千塊的錢就是市場上比較好的茶了,屬於中產階級茶。至於琴棋書畫詩酒茶的那個階層,往往追求的是物以稀為貴,我有你沒有。我們也推出過36000元/斤的紅茶,1小包4克單賣是100元。那你說你賣20到30塊1斤,得賣多少茶才能養活這個茶廠呢?養活這些工人和茶藝師呢?

所以理想是理想,生意是生意,不能混為一談。當然你如果能像滴滴打車那樣引起資本的注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馬路飛歌9


你這個問題有一點奇怪,普通人喝得起茶?現在普通人也能喝得起茶的,只是說是不是那種很好的茶葉。畢竟在國內很多好茶葉的價格就好像金子的價格一樣的昂貴。(貌似有一點誇張。)

如果你是要將上等的好茶葉做成像20-30元一斤的話,我支持你,你加油。

畢竟這個也確實太便宜了。我奶奶超級喜歡和茶葉的,幾乎是離開了茶葉就不行的,我嘗試過讓她用咖啡代替茶葉,但是也就執行了幾天,之後她就把我送給它的咖啡當成是日常喝著玩兒的一個飲品。

就好像後宮,茶葉是皇后,咖啡是貴妃,其他的飲料就妃嬪了,這個是我認為在我奶奶心裡肯定是這樣的一個排位。

其實也沒有辦法,她喝了大半輩子了,有一些習慣真的改不了。

我奶奶對茶葉也是有一些追求的,特別差的茶葉他不會要,在我們那邊還真的20-30元一斤的茶葉。但是如果我爺爺用這種茶葉買回去給我奶奶喝的話肯定會被罵的。我奶奶喝的是30-50元一倆的茶葉。

說到這裡,你應該有看到一個問題,在我們的眼裡茶葉的價格和品質息息相關,這個就已經在我們的腦子裡面根深蒂固了。如果你說有20-30元一斤的茶葉,我肯定認為是不好的茶葉。

從價格上面難讓人信服,所以你要思考一下如何讓別人即便是買這20-30元價格的茶葉也不會覺得茶葉很差,你覺得呢?

我覺得如果你家有這種種植茶葉的條件,我覺得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很難,真的很難。

就好像我們家的咖啡,如果我打著精品咖啡的旗號,卻胡亂打著40-50的價格,別人也一樣不會相信。因為精品咖啡生豆的價格可能都不止如此,更何況是烘焙之後~


黑鹿咖啡


對呀,現在好的茶葉普通人是喝不起,動輒好幾千一斤,也捨不得喝,我只知道我們農村家家戶戶每年都備了好幾斤茶葉,平時自己喝,也為來客人時喝,都是自己家裡種的,外面也有人來收,大概成色普通的也賣400一斤,我是安慶人,安慶茶葉品種多。貴的一千多也有


喵喵小莫


把茶葉做成二十至三十元一斤。在這裡可以說是辦不到的。

嚴熱酷署天,在這裡鮮葉為三元左右。五斤鮮葉出一斤成品茶。茶葉名為碧螺春,加工費每斤八元。成夲費為二十五元左右。此地親朋間飲此茶為百元四斤。可是不能大量出售。

因現在採茶工的費用每天工作十小時,費用一百二十元。伏天釆茶工因多而費用百元,因天氣太熱。管理得當的茶園,每個釆茶工能採解葉二十至二十五斤左右。茶主幹脆不採。仍在樹上。等到秋天,用機器削掉,仍在地上。等秋分節氣左右再採茶。這裡名為秋茶。

返回再論伏茶,因這裡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小茶園。伏天頂著星辰去採茶,直採到八點半至九點即歸,因天氣太熱。人易中署,鮮茶葉發熱而又變味。所以多為夫妻二人釆摘。採到十五六斤鮮葉而至。再去加工成品。劣質茶園,二人採不到八斤鮮葉,加工廠因少不給加工,只有合夥而已。

總之。當地百姓飲伏茶,百元四斤。是普及,自己工無所謂。若到此地訂購,可得細思一翻。愚見。


蔚蔚姥爺219


作為茶農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一:如果你要做的是立頓那種茶包或者是一小盒

量很少是可以的,二三十元做成十來個茶包,無論是價格還是茶葉品質,都可以保證比較好的質量,如果有很大的銷量,薄利多銷還是有利潤空間的。

二:如果你要做成20到30一斤的茶

還是勸您趕緊打消這種念頭,以我們霍山黃芽茶為例,加工一斤明前霍山黃芽幹茶所需要的成本費用就在三百元以上。即使是我們茶農自己做都需要這個價。

您從我這拿三百多的葉子回家加工一下,賣30,您還幹不?

如果真的做,那就選五月中旬的老葉子,倒是幾塊錢一斤鮮茶,做出來可以30一斤賣,但是品質就真的違揹你的初心了。

如果真的要做,建議先去各個茶區待上一段時間,實際瞭解成本與工藝,這樣才好規劃藍圖。





霍山黃芽小陳


茶葉,品種多,商品分級也多,明前茶、雨前茶到國慶茶,時間不同,品質也不同。懂茶的人不會在乎它的價值,因為物超所值。


首先、採摘難度

不是所有茶都能機械化採收的,在國內,機械採茶很少,做出來的茶品質也屬下等。明前茶一般只摘芽尖,多稱呼翠芽,只有通過人工一顆一顆的採摘,在筆者家鄉,遠近聞名的採茶能手一天最多采摘兩斤生茶;

其次、成本高

茶區的人都知道,每年的清明前到國慶前後,茶園裡都有不少採茶工,大部分是周邊的婦女,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農村婦女工錢沒有80以上,是請不到人的,而幹茶一斤需要五斤左右生茶,可想而知一斤茶的成本;



再次、產出比

茶葉,質量輕,一畝茶園明前茶也就能產20斤左右,常規綠茶300斤左右,如果按照20-30元一斤,那茶農真就欲哭無淚;


最後,隨行就市

茶葉分等級,質量分優劣,上等茶几千上萬,普通茶中的次品也就一二十塊,就好像衣服,地攤貨跟LV,同樣是衣服而且是必需品,消費群體不同,檔次也不同。

很多人糾結茶葉為什麼那麼貴,有時間了,不妨到茶區看看,20-30的普貨價格,是行不通的,至少對不起採茶工那份辛苦費,你說呢?


下壩毛哥


你是沒睡醒還是喝了酒?你說的是茶葉還是茶樹上的樹葉,我們自家的茶場請人去採每斤九元回收,大概五斤左右鮮葉炒一斤幹茶出來,這還不包括工人伙食費用和炒茶用的機器的電費和人工費,你說的二三十的茶葉我真的想不通是怎麼做出來的?即使用機器收割的話人工機器都不要錢嗎?而且你賣的話還必須有利潤,真不明白你所謂的二三十的茶葉能喝嗎?我覺的你行,但是我們真正的茶人不行!!!


ふダ獨特919


如果單位是斤二三十有點扯了,但兩百塊的價格品質能有保障價格透明點各大茶類應該大有可為,現在小白無法下手要麼花大價買次貨了要麼低價買了完全不能喝


小村建市


把茶葉做到20-30元一斤完全有可能。按30元一斤算,4斤鮮葉炒出一斤茶葉,合7塊多一斤的鮮葉,比一般的青菜值錢。

就按著這個思路來,全部成本算下來,可以控制在20元每斤,賣30元,利潤率50%,符合市場價格規律。這樣下來,鮮葉合著5元一斤,可以滿足茶園管理費用。

不過,茶葉不同種菜。蔬菜是種下去,澆水施肥除草,長大了收割,直接的送到市場賣了。茶葉有個二次加工,加工過程有說道,表現在三點:

第一點,採茶,你認為最簡單的地方,卻是製茶最難的坎。

具體說,茶葉製作過程,先要把鮮葉採摘,然後炒出來,最後包裝了賣。這三個環節裡,都是這麼認為的:採摘茶葉是粗活,是人都會幹,沒任何技術含量。炒茶就是技術活了。所以,只有聘請炒茶師傅的,沒有聽說哪個茶廠聘請採茶師傅。採茶的都是附近老頭老婆小媳婦。過去還是年輕姑娘多,如今都不知道哪兒去了,反正是看不上這個枯燥無味的農活。

正是這個粗活,成為做茶最難的一道坎,幾乎是不可逾越。不是難在沒人採摘,也不是茶葉沒長好,更不是不會採摘。而是成本太高,佔到商品茶葉出廠價的80%左右。也就是說,你如果要把出廠成本價控制在20元每斤,採茶費用就要在16元,合到每斤鮮葉4塊錢。

這個賬算的沒問題,但是,4元錢一斤鮮葉的價格不大可能實現。這樣個實際情況:

●採茶工沒有技術職稱,沒有學歷、年齡和性別的限制,只要能把茶葉採摘了就符合崗位要求。但是採茶有標準,譬如毛尖,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三葉,不合標準不給工錢。看著很簡單吧?再往下算賬看看。

●還說毛尖茶採摘。春茶很難採,一個人一天在2-4斤。如果你能16塊錢把這工錢打發了,上等信陽毛尖做到30元就有可能實現。但是不可能,採茶都是計件工資,論斤不論天。這麼說吧,實際性質的茶廠和採茶工的關係,茶樹是茶廠的,茶葉卻不是茶廠的,是採茶工的。你一年到頭把茶園管理的辛辛苦苦,很多的付出。結果是採茶工採來鮮葉賣給你,一斤春尖最低80元。

●這樣的鮮葉價格,想把茶葉做到30元每斤,直接傻眼算了。當然也不是沒可能,除了春尖,夏秋兩季,或者大眾品種的茶葉,可以極大限度的降低這塊費用,能夠做到每斤4塊甚至低到幾毛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採茶機,剃頭的推子一樣,一掃一片,也都是茶樹芽頭嫩葉,只是沒有手工採摘的槍芽好看罷了,或許喝來味道更足。

第二點,炒茶,你以為最難的地方,卻最簡單。

都知道炒茶是個技術活,老師傅工錢高。這裡為什麼要跟大家擰著,非說炒茶最簡單呢?也有個說道。

●炒茶確實不容易,技術含量高。但是,炒茶的技術難度不在炒,“炒”只是個實際操作,熟練就行。炒茶技術難在新品種的設計。茶葉新品種的設計,和手機芯片發明一個性質,太同質性了。就是說,茶葉品種怎麼也難搞出個花兒來,就那麼一個主流風味,外形也沒什麼大的區別。就像手機芯片很好做,一般工程師都能夠。可是芯片裡幾乎所有的功能,人家都有了產權,做出自己產權的就跟登天一樣的難,所以任總每年花多少億,還在大量付著人家的產權費。

●炒茶技術核心在揉茶,行話叫盤條。從傳統的外形看,無非直條、曲條,粗條、細條,再不就是坨和塊,做成大餅小塊,還有磨成粉的。外形的改變,其實就是茶葉品種的研發。一旦定型,取個好名字,於是新品種誕生問世。一旦定型,剩下的炒茶就不是技術了,是工序,一個熟練工就足可以應付。所以,聘請炒茶師傅不需要太高價。

●跟採茶一個道理,炒茶也是貴在人工。如今要好一點,不準燒柴火了,用電用煤氣,可以減少很多人工。可是電費煤氣費比柴火貴,貴很多。一翻一打,差不多相抵,這個就不說了。要說的是,如果改人工炒茶為機器炒茶,才會最終把炒茶費用省下來。不用擔心師傅費用,少了許多人工費。這樣的話,把茶葉成本降到20元每斤是有可能的。

第三點,包裝很容易,怎麼賣很難。

說起來好多年了,我回老家去茶山買毛尖。茶廠老闆看著就是老農民,鄰居二大爺,樸實熱情,是我本家大哥的好朋友。當時買的價格是600元一斤。價格真不貴,他說個數據,茶青一斤80元,這個明前的嫩尖7斤炒得一斤茶,茶青就是560元。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一句話,明顯感覺到是他無意中順口說的,可我至今難忘。他的原話是:“老弟啊,莫嫌貴啊,那些茶販子拿走轉手都賣一兩千。”

可是茶廠賣不上價。就像白酒行業,茅臺酒成本總的500元每瓶,出廠價近1000元每瓶,到了消費者手裡,已經3000元每瓶,還不敢保證是真的。這裡門道很多,誘惑很大。話說,儘管你的成本可以控制到20元每斤,當你能賣300元每斤的時候,還能堅持賣30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