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開始收取每年1000元的年費,大家是不是還會使用微信,畢竟1000元也不算太多?

LeoGo科技


免費?朋友圈隔三差五的發廣告加上零錢的存儲 人家賺的比收費的多得多,當然如果真收費 哪怕一元我也卸載 。


貓哥看世界


我敢說微信一年收費100元,第二年卸載微信的人超過百分之九十更別說一年一千元了!我所在的山東日照市,我去年問過普通環衛工,那個老人跟我說一個月工資才800多塊錢,一天掃三次街必須保證乾淨!我問過一個建設銀行的中老年保安,一個月工資不到2000塊錢,我前幾天問過一個凌雲超市導購一個月才兩千多她說收銀員才3000元!一輛電動車以舊換新才一千多一點能騎好幾年,小編竟然說微信竟然敢收1000年費,他一個月收10塊錢我就卸載


老沙窮遊記


微信只要敢收50元以上的年費,不到半年就沒人用了,今日頭條一個月做出和微信一樣的功能APP,並且下載使用還有補助。這個世界做到第一很難,更難的是保住第一不犯錯誤,QQ當年社交第一,差點被微博給幹了!只要你微信敢收錢,支付寶,頭條,UC,等等馬上就踩你幾腳!


深圳阿進


別說1000,只要交1元我立馬卸載,微信每天處理公務,簡直煩死了!自從有了微信,連私人時間都沒了!


Lynntam


胡兄觀點:推出1000元收費模式,是自殺行為。

互聯網盛行的商業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比如微信:10億微信用戶就是“豬”,願意出錢通過微信朋友圈廣告來宣傳的那些企業就是“狗”,騰訊收走了一大片“羊毛”——2019年第二季度,騰訊公司的網絡廣告業務的收入為164.09億元。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互聯網公司即便不盈利,但是隻要玩家多,估值就高的原因。


如果微信收費,其實就是在損壞自己的賴以生存的基礎——你讓用戶何去何從?錢不在多,心疼就行。


當然如果短期內若沒有更好的替代產品,那麼,10億用戶中的許多人可能會忍氣吞聲,繼續使用。


但是,微信的競爭對手們,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開發新產品,搶佔微信的用戶。


都說這是個打劫的時代,放在互聯網行業更是貼切。前些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生活號,就是想打入社交領域,只可惜微信防守嚴密而已;如今,今日頭條動作頻繁,似乎也在嘗試切入騰訊的領域。

三、結論

如果微信推出1000元收費,用戶肯定會慢慢流失——因為他的競爭對手不會錯過良機;用戶們有了更好的替代產品,也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歡迎“關注”胡兄財觀,獲取商業、投資、創業乾貨!


胡兄財觀


如果你是微信派來試探大家的,你回覆馬化騰讓他死了這條心,別說1000塊,就算收10塊錢年費也要流失至少一半的用戶,他的股票跌成狗,畢竟現在做社交軟件的不是他一家。


聞香識人655


提出微信收費1000元不算太多,此人可能是不食人間煙火。中國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應該是在收入四千元以下吧!這個我想是沒有多大爭議的。企業現在退休工資大部分都是兩千到三千元吧?這是老年人群體,年輕人的群體以我們單位來說370多人的事業單位,正式在編職工不到200人其餘年輕人全部都是勞務派遣工,其工作性質和在編人員一樣,但工資待遇卻天差地別,基本上都是三千元左右到手。我們就無須在說農村人口或打工的農民工了。這些群體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已經讓他們無法喘息,現在在讓他們承受1000元的微信支付。你相信到時候會有幾個人去用微信呢?

現代社會手機的生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靠微信的便捷使用支撐著,如果說微信一旦發生收取高額的費用,再加上手機的每月的話費移動流量等等費用,不敢說棄手機不用的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五十之多人應該不會有問題的。那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包括中國移動三大通訊也就離倒閉不遠了!這裡就不用說華為歐普或者VO等手機制造商了恐怕包括美國的蘋果手機都要倒閉吧!

所以說今天提這個問題的人腦子注水了,根本沒有一點社會常識和經濟常識。


圖沒臉


每月收5元我也不會用,還1000塊!!支付寶有釘釘也可以用,憑什麼收1000元!!?


白天的星星15218651


你太看得起微信了,如果每年收50元的年費,估計用戶就要斷崖式暴跌。現今這個年代,沒有什麼是替代不了的,自從裝了頭條,微信基本不用了,辦公有釘釘,支付用支付寶,聊天電話更直接,現在話費也便宜,微信有時一兩天都不打開。


NJZY5980


支付寶是非常樂意看到微信做出這種愚蠢到自取滅亡的決定的。

要知道支付寶一直最想的就是,讓自己變成社交加金融支付等集一體的巨無霸模式!

微信有的支付寶都有,微信沒有的支付寶也有!所以這個愚蠢的問題真是很考智商啊。現在信息社會,什麼都講究流量,支付寶砸那麼多個億,搞那麼多活動,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搶奪流量!

有了流量就有無數種方法變現,而且源源不斷,所以作為全國第一的社交巨頭。你認為他會為了一點利益而放棄鉅額財富嗎?

如果真有一天它敢收費。幹掉它的可能還不是支付寶,還有可能是抖音,頭條,或者新出來一個軟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