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來源/懷左同學


2020年1月25日,中國人的農曆大年初一,由徐崢自導自演的新電影《囧媽》在今日頭條免費首播。

這部電影是徐崢繼《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之後的又一部“囧”系列電影。

“囧”為網絡用語,表示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無奈,窘迫的心情。毫無疑問,徐崢的前幾部“囧”系列電影都很好地沿襲了這種搞笑又無厘頭的喜劇風格,然而,觀看《囧媽》這部電影時,我竟沒有笑過。

因為,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媽媽。

蕭伯納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

觀看電影《囧媽》,我看到了人類情感的厚重,尤其是親情,徐伊萬和母親的一趟俄羅斯之旅,不僅修復了一直以來鬧僵的母子關係,更解開了各自內心的心結。

這部電影其實講述了四個人,三段關係之間的相互控制,母親盧小花對父親徐翔的控制,父親酗酒突發腦溢血去世後,母親轉為對兒子徐伊萬的控制,兒子結婚後,深受母親的影響,習慣性對妻子張璐實施控制。

看到電影結局,我們會知道他們各自的控制都失敗了,因為,真正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和尊重。

最終,盧小花放開了徐伊萬,徐伊萬還了張璐單身,他們各自在感情世界裡跌跌撞撞,成長釋懷。

現在,沿著電影的時間線索,我們去探尋他們的成長軌跡吧!

01 徐伊萬和張璐:被控制的愛情,註定不能長久

電影一開場,一盞小小的檯燈,暴露了徐伊萬和張璐感情破裂的真相。張璐要離去,徐伊萬喊她把檯燈帶走,張璐拒絕,她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那個檯燈,並說了這麼一番話:

“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因為徐伊萬很愛很愛她,在協議離婚分居後,徐伊萬在家裡還擺放著兩人的合照,甚至在一次酒後,徐伊萬嘗試挽留張璐:

“我就是不想跟你離婚,我不想跟你分開可以嗎?因為我還喜歡你,我還愛你。”

心疼徐伊萬還愛著卻不得不破碎的婚姻,因為張璐已經不愛了,徹底放下了。可最初的兩個人,明明很相愛,他們之間也沒有第三者的侵入,為什麼走到了離婚這一步呢?

可以說從始至終,徐伊萬對張璐的愛沒有變過,但他愛的方式錯了,他一直想要把張璐變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完全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由此導致張璐歷經了兩個階段的蛻變:

  • 階段一,身上有傳統依賴型女性的特徵。

在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中,婚姻狀況一直有個思維定式,即把丈夫的發展排在家庭生活的第一位,其次才是妻子。

剛結婚的張璐,很愛自己的丈夫和家庭,為了支持徐伊萬創業,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加入徐伊萬的創業公司,她沒有當“甩手掌櫃”“老闆娘”,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在家庭生活中,她更是一個難得的賢妻良母,作為妻子,她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老公的事,作為兒媳婦,她沒有哪一點不符合婆婆的心意。

張璐的表現,堪稱完美,但她過得並不開心,因為那時候的她還很年輕,她全心全意付出的背後全都是因為愛。

王海鴒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婚姻,婚姻原本就是物質化的,所以婚姻需要理性。

徐伊萬則比張璐理性得多,他愛自己的妻子,愛到想要把對方打造成自己心目中期待的,理想的樣子,也即徐伊萬把張璐物化了。

張璐越是去努力,越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自我一點一點喪失,婚姻於她是牢籠,是束縛。

他們之間心甘情願的相互付出最後變成了對彼此的傷害。

  • 階段二,身上有現代獨立型女性的特質

當愛變成了講道理,這場婚姻還能維繫嗎?

徐伊萬說張璐就是喜歡講道理,卻不知道自己對張璐提了多少要求,張璐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達不到他的要求,還是沒能活成他心目中幻想的樣子。

努力徒勞,心被傷透,張璐對這段婚姻漸漸失望。


《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從《中國式離婚》看現代婚姻所發生的倫理改變,男女間的背叛可分為三種,身體的背叛,心的背叛,身心的背叛。

張璐和徐伊萬之間沒有第三者,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心和心的背叛,一顆瀕臨破碎,失去自我的心,讓張璐選擇了逃離。

從婚姻與家庭的角度看,與其說是張璐自己走上了現代女性經濟獨立,個性獨立的道路,不如說她是被迫走出了家庭。

離婚後的張璐,自己帶著律師去美國談業務,她重拾了在婚姻裡缺失的人格,現代獨立女性的個性也在她身上漸漸趨於“完整”,所以即便失去了婚姻,她只是有點悲傷,並不會感到痛苦,更不會覺得不幸,反倒是一種解脫。

當初結婚,徐伊萬的母親跟張璐說,伊萬是個倔孩子,有自己的脾氣,今後就拜託她了,最後張璐還是讓徐伊萬的母親失望了。

但她沒讓自己失望。

《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02 盧小花和徐伊萬:親情也需要獨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影片一開始,從前妻張璐的口中,我們便得知徐伊萬和母親的關係不和諧。為了從母親那裡拿回自己的護照,徐伊萬追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兩人一見面便爭吵不休,抱怨指責,母親在包裡翻找護照時,心急如焚的徐伊萬表現出的動作用“粗魯”二字形容都不為過。

武志紅說,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或一對熊父母。有的父母放棄自身成長,將成才的希望完全寄託在子女身上,成為“巨嬰”父母。

盧小花倒不是將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兒子徐伊萬身上,而是將自己滿心滿眼的愛意傾注在兒子身上。

擔心兒子餓,盧小花將泡麵,餅乾,大白兔奶糖不停遞過去,都被徐伊萬不耐煩地拒絕掉。

徐伊萬在發語音的時候,盧小花一刻不停往兒子嘴裡塞小番茄,塞雞蛋,塞水果,定時給兒子榨汁喝,定點叮囑兒子喝水,吃飯,連護膚和泡腳等生活用品都備好了。

與母親再次起爭執的徐伊萬,對母親說出了當初張璐對自己說過的一模一樣的一番話:

“在你的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的還是豎著長的,應該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契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徐伊萬習慣於控制自己的婚姻,掌控自己的愛人,原來他也是家庭的“受害者”。在母親盧小花眼裡,即便徐伊萬結了婚,他仍舊是個需要人照顧的孩子。

母親同樣以愛的名義控制了兒子這麼多年,在盧小花心中,徐伊萬並不是她想象中的那個兒子,她並不瞭解真實的徐伊萬。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父母總是希望把自己認為好的,自己認為對的,一股腦兒灌輸給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屬於父母,他只是他自己。

所以,徐伊萬沒法按照母親盧小花的期待而活,如同前妻張璐沒法按照自己的期待而活一樣,這便是徐伊萬和母親屢屢產生矛盾的根源所在。

那麼徐伊萬的母親為什麼要這樣控制自己的兒子呢?從盧小花自身的經歷來看,她的控制慾源於3個方面:

第一,母愛使然。

徐伊萬是自己唯一的兒子,母親寵愛孩子天經地義,加上徐伊萬的父親不幸早逝,盧小花更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全都寄託在了兒子身上。

兒子是天,兒子是地,兒子就是她的一切,盧小花又何嘗不是一邊控制兒子一邊失去自我?

第二,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盧小花是一名護士,熱愛唱歌,曾經有一次登臺演出的機會,因為遲到錯過了,這成了她的心病。

一輩子就唱歌這點愛好的盧小花,心中一直留存著這個遺憾,所以即便要交兩萬塊錢,要坐十幾天的長途火車,她也不惜踏上了開往莫斯科的火車,去追尋隱隱閃爍在心間的登臺演唱夢。

第三,不幸的婚姻導致安全感缺失。

盧小花控制兒子,兒子不耐煩對待她的時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可憐的母親,但卻不知道,她的婚姻也是不幸的,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作為母親的盧小花沒法對兒子開口講述自己的不幸,她只能在和兒子的旅途中被動揭開傷疤。

以上3點造成了盧小花對徐伊萬無休止的管束,吃飯睡覺管,結婚生子也管,從小管到大,結果越管越失敗,徐伊萬生意失敗了,婚姻失敗了,也沒能讓母親抱上孫子。

在盧小花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徐伊萬的婚姻,徐伊萬的身材,徐伊萬生不生孩子,統統都成了問題,徐伊萬像是母親養的寵物狗,而不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最後,盧小花在雪地裡解開了自己的心結,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她對徐伊萬說:“雖然你是我的兒子,但你也有自己的人生,我管你管多了,對不起。”

和解後的二人,共同歷經了一場恐怖的黑熊之災,兩條生命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同時又各自獨立。

母子感情的進一步昇華,是在救命恩人的婚禮上,徐伊萬喝了很多酒,說了很多發洩的話語,母親盧小花靜靜地站在喧鬧的人群后,默默地看著兒子,那一刻,她才真正懂徐伊萬。

愛要學會放手,放手不等於失去。

緊緊握住的愛,是對親密關係的綁架,叫人難以呼吸;懂得放手的愛,才是一種解脫,才能收穫各自的成長。

03盧小花和徐翔: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幸福要一起經營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當年盧小花和徐翔是因為愛情才走到一起的,但兩人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相差很大,婚姻生活和她想象的不一樣,兩人過得並不幸福。

很多次盧小花想要一走了之,可看到年幼的徐伊萬,她始終忍不下心。對丈夫死心後的盧小花,說自己活著全是為了孩子,可還是讓孩子誤解了自己這麼多年。

在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受不了母親管束的徐伊萬,憤怒地指責母親對父親犯下的“罪過”:

“什麼事都管著他,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調工作,管他怎麼穿衣服,管他怎麼樣交朋友,管他要不要喝酒……”

《囧媽》一點也不囧,這部電影裡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沒逃過控制


徐伊萬甚至清晰地記得,母親衝進父親的單位,在廣播站對著大喇叭喊,讓所有人不要和父親交朋友,不要去他家裡,不要和他喝酒。

正是母親這樣令人壓抑令人毫無自由的管束,父親才被氣死的,而不是喝酒喝死的。

可事實的真相是什麼樣的呢?

7歲的徐伊萬拿著100分的考卷急匆匆跑回家,卻見家裡亂七八糟,東西碎的碎,倒的倒,母親胳膊上還受了傷。

盧小花騙兒子說家裡遭了賊,其實哪有什麼賊,是她的丈夫,徐伊萬的父親喝醉了酒,對自己的妻子實施了家暴。

母親選擇了隱忍,不告訴孩子真相,因為小孩看不到那麼多,他只看到徐翔是自己的父親,看不到徐翔同時是盧小花的丈夫。

這樣看來,盧小花對丈夫徐翔不顧情面,不顧形象的控制情有可原。

心理學上,控制慾指對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絕對支配,不允許出現意外或者其他差錯。

盧小花正是出於這樣目的,她禁止丈夫交朋友,喝酒,就是在防範丈夫發酒瘋,實施家暴。

只是,她被兒子誤解了這麼多面,這一切莫不是因為偉大的母愛,她太愛徐伊萬了,所以甘願委屈在無愛的婚姻裡。

心理學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做過研究,父母的關係比婚姻更重要,離婚的方式比離婚更重要。孩子成長環境的優劣,有一個排序:


  • 第一種,最佳的成長環境是父母相愛,家庭和諧。
  • 第二種,是父母和諧的離婚,不在孩子面前抵毀對方。
  • 第三種,差一點就是父母維持表面的婚姻關係,其實早已貌合神離。
  • 第四種,最差的就是離婚後還互相抵毀。

在當時那個年代,離婚是很難的一件事,盧小花盡自己最大努力,

不能給孩子好的,但絕不給孩子最差的,這是作為一個母親最大的犧牲和隱忍。

婚姻,終究是兩個人的事,幸不幸福一個人說了不算數,要兩個人共同去經營。

徐伊萬讀懂母親的那一刻,他和母親的心結都解開了。盧小花袒露了隱藏在內心將近三十年的秘密,徐伊萬也接受了自己不能和張璐在一起的事實。

愛得到鬆綁,控制也就消失無蹤。

總結

電影名為囧媽,主角就應該是媽媽,但很多觀眾覺得這部劇的主角是兒子,是因為兒子在這部電影裡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串聯作用。

作為兒子的徐伊萬,串聯起自己和母親盧小花的母子情,在親情裡他是控制的受害者;同時又連接了自己和妻子張璐的夫妻情,在愛情裡他是控制的實施者。

所以這部電影裡的愛情和親情,包括婚姻,都沒能逃過控制。

具體表現在,盧小花控制自己的丈夫,丈夫去世後她繼續控制自己的兒子,兒子結婚後受母親影響,習慣控制自己的妻子,最終以妻子逃離推翻了這樣的層層控制。

控制是一個貶義詞,形容試圖按照自己的方式控制周圍的一切人和事,認為他人無法自己處理好事情,或者是害怕自己一旦不去控制所有細節,事情就會失控。

因此,控制慾其實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病,一旦得病,必須得治。

徐伊萬和母親正是通過這場意外的俄羅斯之旅,各自治好了自己的控制慾,迴歸了正常良好的和諧關係。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是完整的,我們在考慮自己的時候,其實別人也在考慮他們自己,如果想要長久和平地共處,就不應該打著愛的名義實施自己的控制慾,讓對方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真正的愛是接納和尊重,而不是索取和控制。明白了,就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