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江蘇全省上下都已動員起來。這其中,不乏身穿迷彩服的民兵預備役人員。他們大多是曾站在保衛祖國一線的退伍老兵,如今他們履行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又在各地基層頂在了戰“疫”一線。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發揚王繼才守島精神,不讓疫情進家門

2月2日一大早,黃海之濱的灌雲縣圩豐鎮,民兵連連長李愛洲穿上一身迷彩服,臂戴“執勤”紅袖標,前往善後河閘防控卡點。出門前,妻子將他臉上的口罩朝上輕輕提了提,叮囑了一句“自己的安全也要注意”。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開展以來,圩豐鎮30名黨員民兵主動請纓,組成民兵突擊隊,堵截疫情進家門。

善後河閘是水、陸兩路進入圩豐鎮的必經之路,也是圩豐鎮此次疫情防控的重點。先和其他幾位到達卡點的民兵給周圍消了毒,李愛洲拿起桌上的登記本看了看,又將卡點東西收拾整齊。過往行人不多,“說明宣傳工作做到位。”李愛洲曾在海軍南海艦隊服役,“在部隊時,我執行過各類任務,也曾在艦上擔任班長,對人員編組及相關規範比較熟悉。作為一名退伍軍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戰場。”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大年初三那天,圩豐鎮人武部副部長賀維天通過“學習強國”平臺開了次視頻短會,組織30人的民兵突擊隊,學習王繼才堅守開山島和新時代“守島人”接力駐守海防前線的感人事蹟,激勵他們用守島精神堅守戰“疫”一線。“王繼才去世後,我和圩豐鎮另一名民兵邵正剛,成為全縣首批志願長期守島民兵,分組輪流值守。”李愛洲說,一年首批值守期滿後,他們兩人申請繼續留守並被批准,邵正剛因表現突出被任命為開山島民兵哨所副所長,正在島上執勤。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圩豐鎮主要道路路口,都有民兵設卡封控盤查的身影。“我們30人都是黨員,都當過兵,比一般人更能理解王繼才生前說的‘民兵也是兵’的深刻內涵,平時是民、戰時即兵,我們就應該主動‘出列’。”李愛洲告訴記者,突擊隊分成宣傳、研判、執勤、保障、機動5個小組,連日來動員全鎮民兵在加強安全防護的基礎上,全力參與一線防控。

“突擊隊隊員通過板報、宣傳車、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協助當地相關部門設卡布哨,在各防控點做好對外來人員的詢問、登記、測溫,嚴控重點地區的外來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進村。”在善後河閘卡點,執勤組組長平凡告訴記者,突擊隊還對公開場所進行例行消毒。

“防控隔離客觀上對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圩豐鎮鎮長任宏華告訴記者,針對這種情況,民兵突擊隊利用來自各行政村(居/社區)的便利,以民兵戰鬥小組為單位成立幫扶、服務小組,採取“一組定一村(居/社區)、一人幫一戶”的辦法,為全鎮生產、生活困難的家庭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安心留在家中,家庭有外出務工人員的安心留在外地。此外,還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廣泛開展護街、護廠、護村、護路等聯防聯控活動,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抗震老兵再上戰“疫”一線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是退役軍人的錚錚誓言。作為退伍軍人,南京市秦淮區民兵應急連成員李志鋼疫情面前不忘軍人使命,主動請纓到人員複雜、環境較差的養虎倉進行疫情防控工作。養虎倉是個特殊的城中村老舊小區,外來人口高達78%,防控起來難度很大,但是李志鋼不畏困難,不分白天黑夜執行防控知識宣傳、人員排查、執勤巡邏、小區消毒等任務。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2月1日凌晨,巡邏中的李志鋼聽到一陣咳嗽聲從不遠處傳來。根據之前的摸排情況,他記得這戶人家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獨居一室,隨即敲門詢問:“阿姨,我是巡邏員小李,您好嗎?哪裡不舒服了?”經過一番交談,他得知老人是常年老毛病支氣管炎犯了,暫時並不需要幫助,他才緩緩離開。

33歲的李志鋼2006年12月入伍,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災時,因表現突出入了黨。他至今仍記得那抗震的100個日日夜夜,為了群眾的生命,與時間賽跑、向極限挑戰。如今,國家又面臨困難,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民兵,他毅然於大年初一寫下請戰書。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他又拿出了當年抗震救災的拼命勁頭,作為民兵突擊隊隊長,為了照顧隊員,李志鋼總把自己的執勤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夜晚工作10小時不間斷。下崗後,他還經常去巡查各崗位執勤情況。一次巡查時,他發現民兵小馬衣著單薄,硬是把自己的大衣穿在他的身上。街道人武部部長梁坤泰看到他這樣拼命,幾次讓他注意休息、保重身體。他總是說:“部長放心,我的身體棒著呢。”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互相鼓勵,並肩前行。李志鋼的妻子張建華在南京秦淮區民政局工作,大年三十被緊急抽調到秦淮區疫情防控中心負責疫情數據整理報送工作,也是天天從早忙到深夜,甚至兩人幾天都見不上一面。李志鋼一直鼓勵妻子:“加油,老婆!”“老婆,為你感到驕傲!”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沛縣百名退伍軍人奮戰防控一線

“大喇叭全天循環播放不讓外出,你怎麼又出去啊!這個春節假期你都沒在家過一天,心裡到底還有沒有這個家?整天東奔西跑,這種肺炎傳染性比較強,安全不安全啊?”徐州沛縣民兵婁虎子的媳婦抱怨道。

“疫情就是戰情,我是一名黨員,還當過兵。現在疫情來了,群眾的生命受到威脅,軍人退伍不褪色,當兵的不上誰上?”婁虎子穿好防護設備邊說邊走了出去。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離開小家來到“大家”,請戰當先鋒。疫情發生以來,婁虎子所在的沛縣大屯街道郝寨社區的15名黨員退伍軍人自願組成一支防疫先鋒隊,他們不為小家為大家,立下軍令狀,寫好請戰書,積極奮戰到防控第一線。請戰書中寫道:“我自願第一時間到最需要的疫情防控地點去工作,做到疫情面前絕不退縮,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時的初心和使命,保衛人民、不勝不歸。”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郝寨社區面積大、人口多,國家大型央企——大屯煤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又坐落在此,防控難度相當大。為紮實做好防抗疫情工作,隊員們一分為五,分別擔任疫情防控宣傳員、聯防聯控戰鬥員、線索巡查情報員、個人防護示範員、環境整治守護員,全員進入“戰時狀態”,輪值堅守一線崗位。宣傳員通過宣傳車、大喇叭、發微信、發封信、貼倡議書、上門入戶等方式為群眾宣傳防疫知識;戰鬥員對重要路口重點部位設卡布控;情報員對返鄉人員進行排查、登記、監控疫情;守護員為進出人員量體溫做登記,揹著“藥筒子”在各個角角落落進行消毒;示範員拿著擴音器,到處勸阻居民不要聚集,引導群眾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退伍軍人呂治國說:“作為一名人民子弟兵,我們就要有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像婁虎子這樣奮戰在疫情防疫一線的退伍軍人,沛縣全縣還有一百多名。

前後任民兵連長,師徒同心一線戰“疫”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常州市雕莊朝陽花園社區疫情防控一線,活躍著一對師徒,他們也是前後任民兵連連長。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1998年6月1日,前任民兵連連長、現朝陽花園社區副主任錢永新進入雕莊街道雕莊村委工作。工作上他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一直有個遺憾,就是一直未能收到個投緣的徒弟,終於在他工作的第18個年頭,2016年6月1日,退役軍人錢琪出現了。在錢永新悉心指導下,很短時間內,錢琪也能獨當一面了。從此師徒二人並肩作戰、默契十足,成為社區的“黃金搭檔”。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這次疫情阻擊戰中,朝陽花園社區面臨的防控壓力不小。轄區內有東港、萬都港、鋼材現貨三個碼頭,往來船隻繁多,船員來源廣泛。為確保不漏一條涉鄂船隻、不漏一個涉鄂船員,錢永新帶領徒弟錢琪從1月22日小年夜開始,每天都蹲守在三個碼頭登記往來船隻的信息,為涉鄂船員提供“四保一”服務。這些天,只要有涉鄂船隻到港,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錢永新總是會早早在港口等待。他不僅每天遍訪三個港口內居家觀察的船員們,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態,還熱心為船員們代購生活必需品。朝陽花園社區轄區內的萬都金屬城東區社情複雜,人員流動性大,給摸排、宣傳工作開展帶來不小難度。錢琪帶領工作人員對經營戶、住戶和轄區內19家企業進行地毯式摸排,確保了人員無遺漏、宣傳無死角。


退伍不褪色,這些民兵頂上了戰“疫”一線

師徒二人在這場不見硝煙的防疫戰中並肩作戰,讓轄區防疫工作穩步推進。

交匯點記者 陳月飛 通訊員 李弘非 于海洋 邵天才 夏興儉 趙浩 葉正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