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金山村

金山自然村——位於江西省資溪縣高阜林場北偏西10公里,耕地面積99畝,以砍伐樹木為主,種植水稻次之。傳說此地山有金礦,得名。

資溪縣高阜林場下源村金山小組是一個只有十餘戶人家的小村子。這裡山高路遠,年輕人都出門打工或者開面包店,只有十幾個空巢老人繼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

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金山村的老人

清靈的山水、勤勞樸實的性格、與世無爭的生活,讓這個村裡的老人都格外健康長壽。村裡幾個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能生活自理,還能幹些簡單的農活。

金山村以葉姓為主,其中有一戶葉姓大家庭,葉大伯今年九十歲高齡,生育了9個孩子,四男五女,個個孩子都非常的孝順。其中排行老七的女兒叫葉銀秀。

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葉銀秀

葉銀秀1969年出生,二十多年前遠嫁浙江義烏,從此家鄉的山水人情是她最深的牽掛,1997年母親因病去世,父親成了她最掛念的人。在工廠上班的她,每年她總要挑幾天放下自己所有的事,千里迢迢回家看望父親。

每次她回到金山村,都要做上一大桌子豐盛的菜,或者包上一大盆的餃子和浙江的“湯糰”,請全村老人一起來家吃飯。

她說,遠嫁他鄉,沒能報答看著她長大的這些父老鄉親的照顧,平時村裡人對自家諸多關照,心裡總覺得欠著點什麼!老人們都不會長途跋涉來浙江做客,所以只要她回孃家,就要好好請村裡人吃頓飯,大家聚一聚,聊一聊家長裡短,增進感情。

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2019年12月17日,請村民聚餐

這一請就是二十多年,從未間斷過。這一天對村裡的老人們來說比過年還開心,大家聚在一起說起過去的事,彷彿自己還年輕,孩子還小,其樂融融,溫馨又親熱。漸漸地葉銀秀回孃家的日子不僅僅是葉大伯一個人的期待,而是全村老人共同的期待,也成了金山村一個特殊的慶典。鄉村鄰里之間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兒,在這張飯桌上得以延續。

都說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對於葉銀秀來說,父母更是她無法釋懷的惦記,家鄉的父老鄉親也是她的親人一樣,承載著她最深的記憶。她說只要回到家,就覺得山是親的,水是親的,人是親的,給親人們做頓飯是她的心願,彌補了她遠離家鄉的缺憾。

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老三給父親洗腳

“老三”葉賢發也是一個孝子。自父親於2005年身患重病臥床後,葉賢發14年如一日,挑起照顧父親的重擔,悉心照料父親的衣食起居。14年裡,葉賢發沒讓父親睡過一次溼被褥,而他,再也沒有出過遠門。

一名普通女工人,堅持二十多年,每次回孃家都要請全村人吃飯

這些年我們總愛提起“鄉愁”,你記憶裡的家鄉是什麼樣呢?你記憶裡家鄉的人又是什麼樣呢?是田間地頭的狗尾草,是村裡大叔上山勞作回來從兜裡掏出的一把毛冬瓜?是家家戶戶的裊裊炊煙,還是你媽喊你回家吃飯那響亮的嗓門?

“鄉愁”不僅僅是對故鄉美景的思念,更多的是對鄰里鄉親之間那濃濃的人情味的懷念。離家有多遠,鄉愁就有多深。葉大姐用她獨有的方式,詮釋了鄉情、親情!

又到年邊了,願所有遠嫁的女兒,都能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