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在甘肅敦煌,有一處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這就是敦煌石窟。8月5日,行者和家人慕名到此參觀遊覽。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景區入口

公元前二世紀的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通往中亞、西亞的陸上絲綢之路。而敦煌正處在古代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當年曾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貿易興盛,寺院遍佈。當年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沿途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遺產,其中以莫高窟為主體的敦煌石窟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景區門口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東南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暑期是敦煌石窟旅遊的旺季,前往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由於遊人過多,景區容量有限,需要對遊客實施有序分流,參觀的遊客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自由行的遊客先要從市內乘坐公交車到達市郊的遊客服務中心,在那裡的應急參觀乘車區排隊等待約一個小時。雖然天氣炎熱,但乘車區不斷施放加溼氣,使人尚能忍受。而後再乘坐該中心的週轉班車前往景區。到達景區後,因洞窟狹小,遊人仍需要在洞窟前排隊,等待大約半小時後再依序進入。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景區門口

莫高窟地處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始鑿於前秦二年(公元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代十個朝代、歷時1500年的興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共上下五層,南北長1680米,現存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窟簷木構建築5座,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敦煌石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槃窟等。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石窟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此外還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佛教史蹟畫、供養人畫像。在這些各個時代的壁畫中,有反映當時的一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衣冠服飾制度、古代建築造型以及音樂、舞蹈、雜技的畫面,也記錄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實。莫高窟的壁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盛唐時期的壁畫水平最高。供參觀的洞窟較有影響的有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西方學者將敦煌壁畫稱作是“牆壁上的圖書館”。

莫高窟景區可供參觀的文物古蹟眾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九層樓、藏經洞和飛天壁畫等。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綠樹掩映中的九層樓

九層樓。洞窟編號為第96號,開鑿於初唐(618~715年)。洞窟前的建築即為九層樓,因其有九層而得名。原為四層,晚唐(874~879)年間建成五層,宋初(966年)重修,1935年建成九層樓。它椽尖高聳,簷牙錯落,已成為莫高窟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九層樓(96窟)

九層樓所在洞窟內的大佛高35.5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這尊彌勒佛於唐代武周證元年(659年)由禪師靈隱和居士陰祖所建。大佛的製作方法為石胎泥塑。雖經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偉壯觀的氣勢。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石窟

藏經洞。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改建為道觀,而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號洞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發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即現在的第17號窟,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建於晚唐(848~906年)。11世紀初葉,由於戰亂等原因,莫高窟的僧人們將4世紀至11世紀(即兩晉至宋代)的大量佛經、佛畫、刺繡、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會文書等4萬餘件,密藏於此,砌牆封門,表層飾以壁畫。藏經洞的內壁繪菩提樹、比丘尼等圖像,中有一座禪床式低壇,上塑一位高僧洪辯的坐像。但令人痛心的是,自藏經洞被發現後,1905年至1915年期間,隨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先後有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國人奧爾登堡、美國人華爾納等接踵而至,他們用極低廉的價格從王道士手中騙購古文獻資料近4萬件,致使藏經洞絕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僅剩下少部分留存於國內,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130窟(黑佛殿)

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曆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文物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龐大、內容極為豐富的資料,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並由此形成了一門以研究藏經洞文書和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學科——敦煌學。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洞窟

飛天壁畫。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的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壁畫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它所繪的飛天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雲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滿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外面有木屋簷的洞窟

莫高窟的文物古蹟之所以歷經十幾個世紀而能夠較完整的保存下來,今天的遊人能夠近距離欣賞這一佛教藝術瑰寶,從自然條件方面看,與其地處戈壁沙漠地帶、氣候乾燥少雨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洞窟

在景區遊客出口通道旁邊,有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該館詳細介紹了敦煌學的研究、文物保護及其成就;還有敦煌研究院美術館的“文明的迴響”專題展,均可供遊人參觀。

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莫高窟景區環境

需要提及的是,遊覽敦煌石窟的散客有兩種購票方式:一種是提前一個月在網上預訂門票,這種票可以較全面的遊覽莫高窟開放的洞窟;另一種是遊客直接前往市區數字展示中心購票,這種票只能遊覽莫高窟開放的部分洞窟。這兩種票價格不一,遊覽區域有別,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和行程選擇其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