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區:隔離不隔愛“保姆式”親情服務穿越隔離牆

記者 趙博文 通訊員 韓文彬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博山區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抓好全局、聚焦細節、做好服務,區大班子領導每天到隔離點看望隔離人員,瞭解群眾所需所盼和實際困難,統籌協調抗疫工作;全區各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服務隊,從檢測體溫、安保衛生、身體保健,到營養餐配送、心理疏導服務、生活用品採購等方方面面,都提供24小時“保姆式”貼心服務,讓隔離人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防控服務兩手抓 做好“貼身保姆”

“媽媽快來看,叔叔給我帶了好多玩具和零食!”2月4日,在博山區一處集中隔離點,3歲的寧寧(化名)的小臉上終於“雨過天晴”,開開心心地玩起了玩具。

因為疫情,寧寧和家人一起被隔離,面對陌生的環境,年幼的寧寧開始不停地哭鬧想家,全家人都束手無策、焦慮不安。“多虧你了趙隊長,讓你費心了!”寧寧的媽媽感動地對博山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趙相臣說。看著一家人滿意的笑臉,趙相臣很欣慰,轉身又為其他隔離人員送去胃藥、書籍等物品。

在集中隔離點,醫務人員每天揹著沉重的消毒液、穿戴厚重的防護服,負責隔離點消殺、體溫檢測、送餐、生活垃圾回收等工作。夜晚,當隔離人員入睡後,身穿隔離服的值守人員開始巡查守夜,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隔離服穿上很悶熱,但為了節約使用,穿上身就得堅持6小時不能脫,期間不能吃喝、上廁所,但看到大家能安心隔離,再辛苦也值得。”來自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蘇曉東說。此時,她已經連續8天沒有回家,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身體心理都照顧 當好“知心大姐”

“只要做好預防和隔離,就一定能渡過難關,有什麼需要隨時私信我們。”

“給你送來了雞蛋、蔬菜、牛奶和零食,多休息、別熬夜。”

2月6日,在博山區岜山村辛莊小區,居家隔離的李剛(化名)又收到了多條來自該社區工作人員的慰問短信。

此前,社區工作人員在開展防控巡查過程中瞭解到,李剛於1月26日從外地返回博山,工作人員立即上門為李剛及其家屬進行了健康檢查,暫未發現發熱、咳嗽、胸悶、氣急等症狀,在做通思想工作後,及時對李剛及其家屬實施居家隔離觀察。

社區工作者每天登門兩次,為居家隔離人員做好體溫測量記錄外,還主動化身“跑腿小哥”和“情感宣洩站”,當隔離人員需要採購生活物資、處理生活垃圾等服務時,社區工作人員就馬上給予回應,提供上門服務;當發現隔離人員心情低落、煩躁壓抑時,社區工作人員會及時開導、親情守護。

“說實話,剛開始我們也很擔心,怕自己萬一被感染,怕身邊的人會歧視我們。”李剛告訴記者,“自從隔離以來,每天都能收到他們的問候和鼓勵,像家人一樣溫暖,心裡真的很踏實。”

全局細節兩不誤 防控隔離“六到位”

凌晨4點鐘,負責調配營養餐的後勤人員已經開始為早餐忙碌,煎包、水餃、雞蛋、小菜、粥品種類非常豐富,“吃得好才能心情好,心情好免疫力才好,現在每頓飯都做得很有使命感!”一名後勤人員憨厚地笑著說。清晨,這些熱氣騰騰的飯菜就將由專門人員送到每一名隔離人員手中。

為進一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傳播擴散,博山區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疫情防控“十二項規定”,從人員出入管理、登記備案到線索徵集、責任追究等方面都做出詳細規定,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佈。根據實際情況,全區設立3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通過網格化管理等措施,落實居家隔離人員的防控和服務工作,努力做到醫護力量、醫用物資、後勤保障、安全管理、環境消毒、衛生防疫“六到位”,竭力為隔離人員提供規範化服務。

“‘保姆式’服務體現的是‘隔離病毒不隔離關愛’的為民情懷,是把每一項防控措施細小落實落到位的實幹精神。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全區上下已形成‘抗擊疫情、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堅信這場戰“疫”的最終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