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奮鬥書寫不泯初心——記“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獲得者尉鳳英

風華之時,她是那個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為提高工作效率一門心思搞革新的“總是在跑的姑娘”;耄耋之年,她依然活躍在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傳播勞模精神、關心下一代的第一線,全情投入,不知疲倦。

她說:“黨和人民培養了我,給了我這麼多榮譽,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我有多大勁就使多大勁,為了國家富強、更多人過上幸福生活而奮鬥不息。”

她,是全國勞動模範、“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獲得者尉鳳英。

初冬的一個午後,在瀋陽一間簡樸整潔的舊居中,記者採訪了這位已經86歲的老人。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奮鬥,是尉鳳英老人走過的86年人生歲月中,最閃亮的關鍵詞。

1933年6月,尉鳳英出生在遼寧撫順的一戶普通家庭。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人靠做零活帶著尉鳳英兄妹三個勉強度日。撿煤核、挖野菜在她的童年記憶中佔了很大篇幅,吃上一頓飽飯是全家人最大的心願。“那時我就暗下決心,如果有一天人民當家做主人,我一定要好好幹活,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尉鳳英回憶說。

新中國成立,讓尉鳳英的生活乃至生命都翻開了新的篇章。

1953年,20歲的尉鳳英進入瀋陽七二四廠(東北機器製造廠),成為一名學徒工。上班第一天,她就向師傅表態:“您分配我幹啥都行,我有力氣,不怕髒、不怕累!”

尉鳳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廠裡生產任務重,尉鳳英主動加班加點,早來晚走,從來不喊苦和累。有一次,為了搶進度,尉鳳英加大了進刀量,結果沒一會兒工夫,就聽“咔嚓”一聲,刀折了,活兒沒法幹了。尉鳳英又著急又懊惱,站在機器旁邊掉了眼淚。

師傅開導她說:“幹活兒想又快又好,光有幹勁不行,還得多動腦筋,想竅門。竅門滿地跑,就看你找不找。”從那時起,尉鳳英開始對身邊的點點滴滴更加留意起來。

一次到食堂幫工,後廚師傅篩豆子的場景讓尉鳳英深受啟發。尉鳳英回家反覆琢磨,下班後在車間無數次試驗,累了困了,就找塊磚頭枕著在地上睡一會……不久後,半自動搬把和自動分料器終於搞成了。就是這項技術革新,將當時的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

進廠第一年,尉鳳英就實現了兩項技術革新,成功將手工送料改成自動送料,提高工效5倍。她用434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任務,用4個月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任務,1953年至1965年間,實現技術革新177項,其中重大技術革新58項。同志們都記住了這個高高個子、總是一路小跑的姑娘。

所有技術革新項目獲得的獎金,尉鳳英一分沒拿,全都用來購買科研資料、建圖書館。尉鳳英說:“沒有國家沒有黨,就沒有我。很多成果來自於集體智慧,大家共同奮鬥,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命不息,就要奮鬥不止

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對工作投入火一般的熱情,讓尉鳳英收穫了無上榮光。她當選過全國第二、三屆人大代表,中共九屆、十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兩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被黨中央命名為“毛主席的好工人”,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學習我什麼呢?你看王進喜、王崇倫、孟泰,你看羅陽,他們作的貢獻都比我大,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覺得我的長處就是艱苦奮鬥,為了國家和人民,我能夠做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坐在客廳裡一張上了“年紀”的沙發上,尉鳳英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

事實上,無論是在工人崗位、工程師崗位,還是後來當上了副廠長、工會主席,尉鳳英都一直保持著最初入職時的奮鬥者姿態。她會把每天要做的事,提前列出清單,一件一件限時做完,完成好了的就劃掉,沒完成的必須攻堅。在她看來,做事必須“有頭有尾”,完完整整地做完一件事,才叫盡責。

前有榜樣,尉鳳英帶出的一批又一批“勞模徒弟”,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快速成長,用自己的行動傳承、弘揚著奮鬥精神。

退休後,尉鳳英投身於關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她說:“青少年、年輕人就像小樹苗。要想讓它長得直、長得好,不僅得有陽光雨露,還得給它正確的成長方向。”閒暇時間,尉鳳英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幫助有關部門開展科技項目,為機關、企業、學校作報告。

時至今日,尉鳳英依然保持著每天做好日程安排的習慣。“除了這,我還有一堆小目標等著實現呢!”尉鳳英笑著對記者說,“去年好友陪我去了延安,我自己登上了寶塔山,完成了一大夙願。今年還想到井岡山去看看,那裡是我奮鬥力量的源頭,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