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歷時18個月的艱苦建設

一座全長162米

寬51米的跨河大橋

飛越張家口清水河

把碧波化作通途

自緯二橋建成通車後

張家口中心城區

清水河上的26座橋集合“團圓”

自此實現了清水河流域的橋樑體系閉環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緯二橋的建成通車也意味著
張家口中心城區

最大的一條斷頭路被打通

清水河南路與濱河南路成功互通

居民出行多了一個新選擇

大大緩解了周邊交通出行壓力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大橋,

不僅顏值高、工藝精湛、模式創新,

實力也是槓槓的。

今天這座備受矚目的大橋有話說!

一、最“獨創”的橋

緯二橋是我市第一座具有冬奧設計元素的橋樑。橋塔以高山滑雪項目為設計靈感和設計理念,造型流暢優美、結構剛柔並濟,保障實用功能的同時實現了橋樑造型、城市形象、冬奧元素的和諧統一。

同時,緯二橋也是我市第一座原創設計橋樑形式,無樣板可借鑑,無先例可參考。橋樑設計及施工階段通過BIM建模技術、MIDAS、ANSYS有限元分析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解決了巨型鋼箱梁、高強混凝土梁、鋼混結合段、V型橋墩、異型橋塔、預應力結構等技術難題,將藝術化造型建造為實際工程,為我市橋樑家族注入了獨特的匠心和美感。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二、最“能跑”的橋

緯二橋寬51米,設雙向八車道及慢行系統,是我市城區內已建成橋樑中單位時間通行能力最強的橋樑。橋樑單側行車道淨寬14米,人行道淨寬4米,非機動車道淨寬3米。其中機動車道與慢行系統以橋樑拉索區隔離,實現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的互相獨立。

慢行系統部分,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通過高度落差,實現了慢行系統內部功能分區相互獨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車分離,各行其道,保障各自路權和通行安全的同時避免了交通混亂,提高了交通組織,保障了通行高效。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三、最“堅韌”的橋

橋樑建設總用鋼量約6000噸,為我市已建橋樑之最。混凝土澆築量達1.2萬立方米,可裝滿20萬個大號旅行箱;僅橋樑結構支撐體系用材即逾600噸,橋面鋪裝量約9000平方米,超過一個標準足球場面積。

橋樑設計使用壽命為100年;

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設計車速50Km/h;

荷載等級城-A級;

抗震等級為7度;

橋樑防洪標準為近期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遠期100年一遇。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四、最“安全”的橋

自橋樑開工至試通車,工程建設基本全部處於多專業穿插作業中。其中橋樑47根樁基礎最大設計深度為28米,屬深基礎作業;橋塔高度為42米,屬高空吊裝及焊接作業。同時施工現場位於清水河主洩洪通道內,歷經2個年度的主雨汛期……

經過建設單位及各參建方的科學組織、合理部署、風險預判、專家論證、優化施工、強化管理,項目建設全週期內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五、最“新潮”的橋

緯二橋作為城市新地標,不僅凝聚了建設者的創意和匠心,也匯聚了行業內最新的工藝技術。其中,主體結構部分,該橋所用混凝土為C55(P8·F250)高強度特種混凝土及Q345qE特種高強鋼材,保障了結構穩固安全;附屬結構部分,在我市首次使用了和港珠澳大橋同款的ERS冷拌樹脂瀝青混凝土,實現了環保高效施工;順接道路首次使用了相變自調溫道路瀝青,實現了道路“知冷知熱”,解決了道路凍融難題。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六、最“光潔”的橋

該橋照明系統為護欄固定角度照明燈系統,不設常規路燈,使得緯二橋橋樑亮化通過護欄的藝術加工與橋體合而為一。通過護欄照明系統實現橋體功能性照明,為我市首座不設獨立高杆路燈的橋樑,滿足了城市橋樑通行的嶄新體驗。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七、主城區“最後一座”幹道橋樑

作為清水河流域第26座橋樑,緯二橋是主城區範圍內最後一座幹道橋樑。在橋樑建設謀劃論證階段,如何突破老京張鐵路的“天塹”,成為了困擾橋樑建設的大難題。而隨著冬奧申辦成功、京張高鐵呼之欲出,老京張鐵路也卸下了通行重擔,迎來修建緯二橋的良好契機。

經過市委、市政府,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的積極跑辦和有力協調,緯二橋工程得到了北京鐵路局有力支持,經過多輪論證和優化,最終確定橋樑東側道路平交的方案,為實現完整道路通行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先決條件。根據方案,緯二橋東側部分原有老鐵路作降坡降軌處理,形成道口平交。至此,緯二橋作為首座與順街道路整體通行單元納入路網體系的橋樑,成為了我市交通版圖的重要一環。

細數緯二橋的七宗“最”

橋是城市的脈絡,

即便司空見慣,

但卻不可或缺,

它們遍佈城市、連通城市,

並在無形之中成為一種

全新的城市美學,

每當朝陽升起在橋端,

每當晚霞停留在塔尖,

下一個“最” 便藏在你的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