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真的禍國殃民嗎?你如何評價?

燭影婆娑


慈禧的是與非

慈禧太后(1835——1908),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妻子,同治帝的母親,晚清政府的實際最高領導者,被如今的網友戲稱作“老妖婆”。似乎一講到晚清,不罵一罵慈禧,就會少了些什麼,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不是罵街,也不是為了解恨!而是要還原歷史真實情景,力爭做到全面、客觀的評價。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看電視劇,往往會問長輩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長大以後,就會發現,很多我們認為是好人的歷史人物,卻也有著陰暗的一面,而當初認為十惡不赦的,反而可能有他人性光輝的一面。

這有點像已經易經中的太極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好人也有陰暗面,壞人也有好的地方,按照這個推論,慈禧也有其歷史貢獻,當然了,看樣子她的破壞要比貢獻更大!

歷史中的慈禧

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政治核心人物,執掌帝國權柄40餘年。不客氣的說,她的很多決策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不論是辛酉政變(1861年)中拿下輔政八大臣,還是在處理功高蓋主的曾國藩問題上,慈禧都顯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就連人精鬼子六(恭親王)都不得不屈居於慈禧的威嚴之下。

單純看這幾件事,慈禧的所作所為比肩武則天,遠超孝莊太后。只可惜慈禧沒有前兩位那麼幸運,有個好公公(李世民和努爾哈赤),好老公(李治和皇太極),好兒子(李顯和順治),和好孫子(李隆基和康熙)。慈禧就慘了,老公咸豐死的早,留下孤兒寡母,兒子同治皇帝剛長大就得天花病死了,後來的光緒更是很傻很天真,被個江湖康大忽悠騙的一愣一愣的,這點把病怏怏的清朝來了個安樂死。

這還不是最慘的,晚清恰恰又處在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見註釋1),處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之中,擱誰都矇蔽啊,因為沒經驗!再好的戲也出不來。換做武則天和孝莊太后,真心未必做的比慈禧更好。

但是如果我們慈禧太后和當時的大臣們不放在19世紀下半葉的話,不是處在大變革時代的話,他們可以說是合格甚至是優秀的領導人,但是一旦把它們放在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之中,遇到西方列強入侵,農民大起義,階級矛盾無比尖銳的情況下,他們就是一群失敗者了。時勢造英雄,同樣也造就歷史罪人,個人在這股洪流中太過渺小。

誰能沒錯呢?

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病怏怏的晚清不是沒試圖自救,但隨著威海衛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希望終究成了泡影。希望破滅後,才會有支持義和團,寄希望於神明的昏聵之舉。這是一個人被逼無奈的救命稻草啊!當然,誰都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八國聯軍侵華撕下了腐朽帝國最後的遮羞布!

辛丑條約之後,慈禧已經看到了資本主義政體的優勢,為了維護統治,開始實行庚子新政,但是可以說是為時已晚,這種沒有觸及到根本的不徹底的改革,已經救不了大廈將傾的清政府了,但是就改革的寬度與深度來看,庚子新政是比戊戌變法優秀很多的。、

慈禧太后若是在古代可以說是一個呂后甚至是武則天式的女政治家,只是可惜慈禧所擅長古代政治手段在近代沒有那麼好用了。乾隆的盲目自大到慈禧的意氣用事,一個昏招接著一個昏招,但在當時人看來,確實想當然的正確!這不僅僅是慈禧一個人的無奈,更是中華民族近代史的悲哀。

註釋1: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出自1874年李鴻章在給同治皇帝的奏摺上說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後人多有爭議。


船伕聊名著


慈禧和歷史上眾多的女強人相比,她似乎是唯一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的那個女人。


此間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慈禧擅自攝政,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慈禧處於一個大動盪、大變局的時代,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末世中,任何一個人處於權力中央的人都可能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個人不僅僅是慈禧,還包括曾經為清王朝做了了較大貢獻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


慈禧在咸豐王朝還仍然是一個不怎麼顯山漏水的後宮女子,但是在咸豐皇帝病逝熱河之後,慈禧一舉扳倒了咸豐皇帝親自安排的贊襄八大臣,在此後無數的歲月中,慈禧迅速成長為滿清王朝屈指可數的女強人。


掌握權力的慈禧,在治國方面其實採用了一種比較家常的管理方式。


在這種家常式的管理方式中,慈禧將自己當成了一家之主,慈禧作為一個女人用這種方式來管理帝國無疑是有害而無利的,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慈禧顯然不會明白如果做滿清朝這艘大船的舵手,也不會明白這艘大船如何被能夠走在正確的航線上。


對於慈禧個人來說,吃喝玩樂、梳妝打扮才是她畢生的追求。


我們從滿清後期的很多例子中都能夠感受到這個女人,對於自己有一種近乎於變態的寵愛,無論是研究胭脂俗粉也好,還是大肆新建皇家園林也罷,都無不在展現這這個女人狹隘和自私的一面。


在西方文明試圖嘗試完全融入到東方第一帝國清王朝的時候,慈禧完全可以抓住時代的脈搏,對清王朝進行了一場大換血,但是作為了一個封建家庭中出生的女子,慈禧不可能很快接受這些西方民主思想的奮力衝擊,只能站在那些滿清貴族的利益中來考慮一些問題。


慈禧希望能夠在封建王朝的變革之際,讓自己能夠留有一席之地,這一席之地不容他人踐踏,光緒不允許,戊戌六君子就更不允許,所以變法圖強失敗了。


當幡然醒悟的慈禧試圖和八國聯軍挺起腰桿真正幹架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滿清朝的勢力早已經不在她的控制之下,她所能夠做的便是在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攻沒有頂在她腦袋上的時候,灰溜溜的逃亡西安,躲避這場她無法直視的戰亂。


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個女人終究還是懦弱的,政治上的短視,骨子裡的懦弱,讓慈禧根本在滿清王朝的末世中無法真正的挑起大梁,能夠挑起大梁的仍然是那些老成世故的朝堂大臣,可是他們又有誰會聽這個落魄女人的話?


所以禍國殃民其實不好完全強加在這一個女人身上,在慈禧的背後有被世界所拋棄的滿清政權,還有一批腐朽懦弱的滿清權臣,慈禧和他們加起來或許才能被後世稱之為禍國殃民的一堆迂腐之流。


歷史總探長


如果連慈禧都不算禍國殃民,那清朝的皇帝個個都可以自稱德比堯舜而不臉紅了。

縱觀慈禧的一生,無論哪件事情,或好或壞,慈禧沒有一次是以國家民族的利益來考慮事情的,在他的心中只有他自己和他的權力。最近總有很多人給慈禧捧臭腳。但慈禧幹得到底怎麼樣?和旁邊的鄰居同時期的明治天皇比一下,馬上就高下立判了。

慈安太后死後。慈禧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罷免了以恭親王奕欣為首的軍機處大臣。開始了西宮獨裁。光緒帝大婚之後,慈禧依然垂簾聽政,緊抓權力不放。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明治天皇為了支援日本海軍建設,帶頭從皇室經費中撥出30萬元為海軍添造艦船。甲午戰爭爆發時,正值慈禧60大壽,慈禧為了過生日,挪用海軍經費修繕頤和園。雖然慈禧也主戰,但是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以作海軍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併發出了“今天誰讓我不痛快,我就讓誰一輩子不痛快”的威脅。連國家軍國大事和自己的生日孰輕孰重都分不清楚,這樣的人掌握了大清的最高權力,後果可想而知。甲午海戰,中國最終戰敗。和慈禧這樣的清朝統治階層是脫不了關係的。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軟禁了光緒。此時由於西方列強勢力在中國的滲透。中國民間和西方列強之間矛盾尖銳。於是義和團運動興起。慈禧本來是鎮壓義和團運動的,但慈禧對洋人也十分不滿,於是她利用義和團反洋的思想對義和團剿撫並用。加上慈禧收到了列強想支持光緒復位的假情報,盛努之下,慈溪腦袋一熱就產生了用義和團來對抗列強的想法,竟然不惜與全世界宣戰。最後八國聯軍殺了進來。慈禧一看大事不妙,馬上就出賣了義和團,不僅大肆屠戮義和團,讓義合團為她背黑鍋。為了討好列強,保住自己的位置,慈禧竟然還說出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厚顏無恥的話。最終中國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在慈禧看來,割地賠款都不要緊,地我們有的是,錢不夠去搜刮老百姓就是,只要他還能安然的坐在最高權力的位置上就行。

所以說慈禧的一生就是自私自利的一生,身居高位而心中毫無家國民族。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也就算了,可他是一國的太后,俺是個權力慾望極重的太后。她的自私自利直接導致天下的民不聊生,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禍國殃民的女人!


朱鐵平


慈禧太后如果真的禍國殃民的話?她怎麼可能統治中國長達47年。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統治者,只存在客觀能力的差距,從主觀意願上來講,沒有一個統治者是願意國家變得更壞的。慈禧太后當然也是如此。

我們總是喜歡講洋務運動的發起歸結到恭親王、以及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地方大員的頭上,而忽略了慈禧太后,如果當時沒有得到慈禧太后的認可的話,洋務運動能夠順利發起?

同樣的,戊戌變法如果慈禧太后不點頭的話,憑藉光緒帝當時的威望,他能夠獨自發動戊戌變法嗎?

肯定是不可能的,中國近代化背後的一個重要推手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有沒有做的不好的事 呢?當然有,同治帝死後,慈禧太后出於私心選擇了自己的侄兒光緒帝繼位,導致清朝皇室出現一連串的繼嗣危機。

在光緒帝死後,又選擇了只有3歲的溥儀當皇帝,更是直接導致了清王朝的滅亡。

所以,慈禧太后有私心是真的,但是說慈禧太后禍國殃民則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青年史學家


從傳統的評價封建統治者的角度,慈禧作為政治人物與統治者,領導中興,開展洋務,平亂定難,提拔名臣,可以說是有聲有色了。



在涉及她自己的切身利益(戊戌,辛丑)時,犯了巨大的蠢,這也是其階級侷限性的必然。其他統治時期,她也是個懂得納諫,善於籠絡人心的統治者。

可惜,她遇到的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為大清朝續命,但終將粉碎於歷史車輪下。

但是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她的種種作為,都是為了維護封建家族的統治。

你認為呢?

關注水花歷史,一起探尋歷史。


水花歷史


慈禧首先是一個政治家.所接手的是一個處於江河日下的龐大帝國.歷史的侷限決定了她只能在傳統的治國經驗和歷代相襲的帝王權術中去治理國家和統馭臣民.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支持奕訢等籌劃發起洋務運動,但又同時重用頑固派倭仁等人.他強烈反對戊戌變法,其實反對的是其中涉及到的對她權力的觸動,卻保留了京師大學堂這一變法中的產物.貿然對十一國宣戰,但在遭到列強反擊下迅速調整策略,改為圍剿義和團.隨後更是發起清末新政.廢科舉、練新軍、舉憲政……不一而足.所以說慈禧太后不能說是屬於什麼派別,她只是按照一個傳統政治家的本能採取各種自己能接受的手段去維繫統治。.客觀的說,這些手段對促進中國現代化有過積極作用,但其中的一些戰略失誤也給國家造成了損失.


雨笑寬


我認為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慈禧太后真的是禍國殃民。

1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慈禧太后為了過生日,將給北洋水師的軍費,用來過生日。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將士們的不滿,導致了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

2在八國聯軍侵華以後,慈禧太后統治的清政府淪為了帝國主義的走狗。不僅僅不支持義和團的反帝運動,還派兵鎮壓義和團運動,她成為了帝國主義的幫兇,置民族大義與不顧。

3清朝末期,當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還拋出了預備立憲的幌子,用來蠱惑人民群眾,繼續接受清政府的腐朽無能的統治。





斐銘nl


慈禧太后老佛爺更向一位虎毒不食子的虎媽女漢子,可惜的是咸豐皇帝陏知道勾弋夫人的故事,確心慈手軟,被慈禧的貓哭耗子,假慈悲而欺騙,終成禍國殃民,心似毒蠍,的紅顏禍水,更可恨一群長著🐤蛋陽槓的大清王公們,甘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也可憐一對孤兒寡母,身處亂世,將大清王朝撕的肢離破碎。土地賠了一大片,銀子花的光有光,就差搭上自己買一送一,寧與友邦,不與內賊啦。


94310417小云


封建社會的代表,國家災難的製造者,也是古代帝王制度的犧牲品。


螞蟻人生聚


嗯😊對的!是禍國殃民!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上,她把自己的利益和享受最為唯一的最高戰略!其他的,不管是國防建設,還是國民經濟發現,都必須無條件地居於下游!說她是北洋海軍覆滅的罪魁禍首,是她挪用了海軍經費,這一罪過是絕對穩穩安在她頭上!不管她是不是自己清除真相,只要她把自己的個人利益和個人享受定在唯一的最好戰略位置上,她就是中國的歷史罪人!最高的領導人,把自己的個人利益和個人享受定在唯一的最好戰略位置上,這本身就是罪行!更不用說這會導致下面的人只能幹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