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長江750大胯抖摩托車的由來是什麼?

老牛31899056


說起寶馬車,各位朋友們第一印象應該是各種貼地性能良好的小轎車

但是它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話題,寶馬公司不止生產轎車。他還是超跑摩托的佼佼者。電影生化危機終章女主角的摩托座駕上寶馬商標清晰可見

(圖片說明:生化危機6女主角寶馬摩托坐騎)

實際上寶馬公司的摩托歷史非常久遠。1937年11月德國陸軍最高統帥部根據作戰需要,要求聰達普和寶馬兩家公司為軍隊研製專用挎鬥摩托車。寶馬公司最終拿出了一系列的R系列摩托車,其中寶馬R75摩托從1940年一直生產到1944年。

大多數人對德軍摩托兵的印象最早來自電影:虎口脫險和奪寶奇兵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德國鬼子風馳電閃著駕駛著摩托一路追殺著英國飛行員,而英勇的抵抗戰士和英國人用南瓜不停地回擊。

(圖片說明:虎口脫險摩托劇照)

寶馬R75摩托裝備了750毫升排量的19千瓦雙缸水平對置風冷發動機和回速(帶倒擋)變速箱。這些設計上世紀40年代是相當前瞻的,後來成為現代摩托車設計的元祖。

(圖片說明:二戰德軍的摩托軍團)

該車的設計還體現了很多人性化的方面。比如在寒帶地區作戰,為了保護駕乘人員。發動機廢氣排放被設計成可以通過管道可以向駕駛員乘坐部位生成暖氣,不停地供暖,車斗內裡部分也是被設計成有供暖線路。這點在嚴寒的蘇聯地區非常重要,因為摩托車駕乘是暴露在外的。尤其是俄國的冬天感覺不是那麼好受,如果凍傷了手腳則直接失去戰鬥力。油箱的側面設計了兩塊塑料護膝,這樣在急速行駛過程中駕駛員的雙膝部位和金屬油箱的碰撞就得到了緩衝。此外,德軍還裝備了風衣風鏡,這種風衣是用防水的橡膠材料製作的。可以在惡劣的風雨天氣下保障駕駛員的舒適度。我們經常在電影鏡頭裡看見的憲兵執勤時穿的風衣踩著摩托就是標配了。

(圖片說明:車斗上的機槍安置)

寶馬R75的武裝標配是一挺MG34機槍(安裝在挎鬥前方),有時候換成一門迫擊炮。寶馬R75系列是二戰德國裝備數量最多的挎鬥摩托。德軍裝備數據顯示超過一萬六千輛。

(圖片說明:現代復原的R75摩托實物)

該車服役的地域非常廣闊,德國本土部隊以及歐洲佔領區都在使用,日常執勤以及各種佔領區對抵抗力量的搜捕軍事行動都用上了。在炎熱的驕陽下的北非戰線,塗刷成沙漠色的R75摩托為隆美爾將軍的非洲軍團服務著,非洲軍團的摩托略微有改動成防沙塵裝置,輪胎也換成更耐磨粗糙抓地力強的型號。以便更適應沙漠地區作戰。白雪皚皚的東線,摩托車面對的是兇悍的俄國軍人和凍死人的冬天,尤其是春季,泥濘的俄國土地讓R75經常陷入困境。但是R75的服役過程中的可靠性是無可置疑的。

(圖片說明:泥濘中的R75摩托)

此外由於該車外形微小,利於隱蔽,不僅可以作為通訊通勤車輛,還可以運輸傷員,帶拖斗就變成彈藥運輸車。

(圖片說明:帶拖斗的R75摩托)

1937年,中國陸軍在南京籌建裝甲兵團曾少量裝備該車。二戰期間美軍相中了寶馬摩托。哈雷,戴維森公司仿造了寶馬的設計思路生產出產品亦提供給美軍。蘇德爆發戰爭前夕,蘇軍已經看到了寶馬R75的優勢,於是仿製成蘇聯烏拉爾M72摩托。到了1950年代這門技術又被蘇聯提供給盟友中國,終於在我國製造出全國聞名的長江750品牌,開始了這輛德國血統的摩托另一段傳奇故事。

(圖片說明:抗日戰爭中我軍裝備的R75)

2019年,媒體報道長江750新版需要5萬多的裸車報價,但是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生產該車的國營贛江機械廠已經停止該型號生產。可以肯定這是小工廠類型的產品。

(圖片說明:國產長江750)

自1957年以來,我國生產該車大概年均產量1600輛,至今具體產量已經不可考據,因為除了正規廠家,一些小作坊類型的車間也在仿製。最早時期,我國技術人員採用的是土辦法,把所有的M72零件拆下來,再一一進行測繪,零部件則是用手工敲打製造出來。後幾年,我們又修改了一些外形。長江這個名字是因為生產廠家都位於長江流域,所以起了這個商標名。由於我國幅員遼闊,物質需求和人口增長快。長江750一度大幅度裝備到各種單位,從軍隊到郵電部門,到行政單位都有裝備。

(圖片說明:威風凜凜的幹警正用長江750執勤)

可能90後讀者對該車比較陌生,因為現在由於各個地方的政策和長江750的年代久遠關係基本見不到了。但是80後70後讀者是非常熟悉的。長江750摩托車廣泛應用於軍警以及各級政府行政部門單位等系統的工作用車。該車在中國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圖片說明:解放軍使用的長江750摩托)

現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國還在生產這種猶如化石一般存在的經典摩托車。雖然國內已經不多見長江750。在國外,一些摩托聚會以及個人收藏家手中,還有不少的長江750存在,可見該車的生命力和人們對它的愛好程度。參考資料:《戰車,機動作戰有效工具》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這個我來答下吧,畢竟我這裡是做長江750這車的。

國內的750是蘇聯援助的50個項目之一。

最開始在湖南株洲做,後來裝配線到了江西南昌。

當時原型車有蘇聯的烏拉爾,還有一臺真正的寶馬r71。

烏拉爾是仿製的德國的寶馬r71.

但從風格上來說,國內的750寶馬元素不少,也被認為是最像寶馬r71的邊三輪。

當然,國內的750減配了一次,比如手動擋,加熱系統都取消了。

說個小故事,早些年,寶馬公司的人來過我株洲,拿了一臺高仿r71回去,現在寶馬陳列館裡面的r71好像就是那臺。寶馬自己的生產線沒有了,只能找我們拿了。

現在國四電噴版的750我們做出來了,750又可以上牌了。


摩改侉子邊三輪


很多人認為長江750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騎的車。這主要因為電視劇的誤導。

日本人真正騎的不是長江750,而是日本本土的側三輪“陸王”。而且“陸王”和美國哈雷還頗有淵源。那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段歷史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對於摩托車的進口只能以軍用車輛的名義, 一次大戰後日本民間才開始有摩托車出現。然而由於日本政府基於保護日本國產摩托車的政策, 對進口摩托車苛以高額關稅, 使得進口哈雷機車在當時日本國內的售價居高不下.

因此, 日本哈雷進口商向美國總公司申請在日本開生產線, 正好那時美國受到經濟大恐慌的影響, 哈雷總公司的銷售額也不理想, 於是同意了這個要求, 唯一的條件是日本生產的哈雷只准內銷!!


1936年由日本三共會社(原本是製藥廠)取得生產執照, 開始在日本生產1934年型哈雷vl(1200cc)系列,之後以1935年型哈雷r(750cc)系列為主。 這個車型在日本公開募集名稱, 最後以"陸王"定桉。公司名稱也由"三共內燃機"改成"陸王內燃機\


Ease清風


首先說明一下長江750跟日本鬼子沒半毛錢關係,都是那些傻逼導演誤導國人,長江750是嫡傳寶馬摩托車,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了寶馬從油冷發展到了水冷水平對置雙缸,而我們的長江發動機卻還是不思進取,到處跑冒滴漏,最後不得不退出市場。去年有公司說要復活長江,看了實車照片覺得就是個笑話,沒有了水平對置雙缸發動機,沒有了軸傳動,沒有了牛角車把,沒有了很多經典的東西就像是人沒有了靈魂再外表光鮮也不想多看一眼。不是隨便個摩托裝上個兜子就可以叫長江750,。也讓我覺得這個公司根本就不懂長江750 ,要想復活他,外觀可以少動,著重優化發動機變速箱,後牙包,提高殼體鑄造精度,減輕車子重量,增加發動機功率,,,這些才是有責任心的企業真正要做的 。

我第一次騎長江750是在部隊通訊連,後來復員了前前後後擁有過十幾臺,實在是沒地方放,再加上都是沒手續的車,所以就都陸陸續續的賣了,現在還留下有兩臺,一臺單機,一臺老m72,都是自己翻新改造的,特別希望國內的摩托車企業能復活優化原汁原味的長江750,雖然比不了現在的寶馬水鳥,哪怕能達到烏拉爾的水平也心滿意足了


79912124


提起長江750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吧!這是一輛歷經半個世紀的傳奇車型,在幾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長江750充滿戰爭年代摩托車的魅力,從二戰期間德軍的BMW R 71到前蘇聯的烏拉爾M 72,二戰後憑藉蘇軍與我國的戰友關係,3000部烏拉爾M 72引入國內,我國以此為原型,於1956年設計製造了第一部750cc三輪軍用摩托車。

BMW R 71

烏拉爾 M 72

大家熟知的長江750名號起源,是由於1958年湖南株洲和江西南昌聯合打造CJ750整車,並取洞庭湖和鄱陽湖都流入長江之意,得名長江750。雖然長江750早在20年前就已經全面停產,但留給我們的不止是那一份“挎子”情懷,同時還記錄著中國摩托車發展的歷史。

長江750停產後,嘉陵600邊三輪(俗稱大公雞)配備到軍隊服役,但在民用市場遲遲未能滿足挎友的需求。

軍事版:

5.38萬元人民幣(輻條輪)

5.58萬元人民幣(鑄鋁輪)

經典版售價同上(顏色黑、紅、銀)

探險版:

5.68萬元人民幣(輻條輪)

5.88萬元人民幣(鑄鋁輪)

兩版車型最大的區別,在於探險版加裝了絞盤並且在邊鬥上配有輔助照明燈光。

警用版:6.38萬元人民幣(鑄鋁輪)

實拍圖:


踏腳石邊三輪


當年相親的時候,也找哥們兒借過一輛侉子,我以為給丈母孃的印象應該是這樣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印象是這樣的……

進入正題聊聊,我國邊三輪的歷史和現狀。

對於長江750邊三輪,更多的是一種記憶和情懷吧。記得小的時候,村裡萬元戶頂賬收了一臺750跨子,因巨大的耗油量,放在門口就成了擺設!和小夥伴們放了學,總要騎在上面威風一把……



其實長江750和寶馬的R71有著很大的關係,99%相似的外形,寶馬特色的‘拳擊手’水平對置雙缸。看過二戰經典老電影的,都會對這款德軍鐵騎印象深刻。



解放初期百業待興,汽車工業更是剛剛起步,軍用和民用車輛的需求極大,當時後勤部提出來仿製從蘇聯購買的烏拉爾72,而這款邊三輪正是當時蘇聯佔領區的,巴伐利亞機械廠的產品,也就是寶馬R71,仿製的任務就交給了當時的南昌宏圖飛機制造廠,也是較早實行軍轉民的軍工企業。



八、九十年代以後,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逐漸發展,對於邊三輪需求量越來越低,最終不得不停產,成為了一段塵封的歷史。直到近些年,幾個喜歡摩托車的外國年輕人,發現了長江750挎鬥,視若珍寶。



那如同二戰時原始般的外形,讓此車成為搶手貨,長江750侉子在國外玩車的眼裡就是最頂尖的收藏品。復刻二戰前寶馬R71的東方經典,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這個車了,最骨灰的玩家設法搞到廢品來翻新,但一旦上路,那吸引到的絕對是國王般的注目禮!



現在這款經典的車型將迎來複產,新款長江750會有所改變,發動機採用春風動力的發動機,這個在長江750項目啟動會上就已經看到了,經典的拳擊手對置雙缸將成為歷史……



感謝欣賞!


瑪莎辣弟


長江750摩托車,北京人叫“挎子”,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仍在生產的老牌摩托車之一。重要的是,它是正宗國產貨。長江750的原形是BMW R71摩托車。1939年,斯大林想為蘇聯紅軍裝備機動性很強的摩托,他想到了一種750cc、對置雙缸、帶邊車的摩托車,那就是當時德國的BMW R71。後來5輛BMW摩托車被“走私”到了蘇聯,這些車被解體、測繪……蘇聯人造出了烏拉爾(URAL)M-72型摩托車。

中國就是仿造後面這個車型生產出來了長江750,大慨就是這樣


御廚小子


山東煙臺這邊叫偏三輪,聲巨大,巨費油!!此款摩托是模仿的大名鼎鼎的寶馬R71!不光長江750,就連保時捷那時候也仿,美國,日本,俄羅斯!可以說寶馬此款摩托帶領了一個時代!不過到如今,能夠1比1仿造的,也只有我們國家的長江750了,這也是是為什麼很多老外到中國來買長江750的原因,因為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僅存在的一模一樣的寶馬R71.


木子1312666610



有志同道合的嗎 我們的車隊 都有牌有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