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自成真的是個“獨眼龍”嗎?

史事春秋


謝謝!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米脂(今陝西米脂)人,曾充銀川驛卒、甘肅邊兵,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兵入侵京畿,他隨參將王國赴京勤王,行至金縣殺王國,率眾投闖王高迎祥。後高迎祥在陝西周至被俘遇害,他領餘部繼續戰鬥,襲稱闖王。崇禎十五年他兵圍開封,在朱仙鎮(今開封西)擊破丁啟睿,左良玉等數十萬大軍,次年改襄陽(今湖北襄樊)為襄京,自稱新順王,設官分職,繼續北上,經山西過大同,由居庸關直搗北京三月十九日破北京城,推翻明朝統治。不久,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四月撤離北京,後因清兵追擊,他由西安退至武昌。永昌二年(1645年)在通山(今湖北通山)的九宮山,為地主武裝襲擊犧牲。史上並無所述獨眼龍一說。謝謝!


王義君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畫像中,李自成騎著高頭大馬,身披獵獵戰袍,瞪著炯炯有神的雙眼,威風凜凜的進了北京城。可是《明史》中卻記載著進北京城時的李自成是個“獨眼龍”。



李自成在觀察敵情時被射中眼睛

根據《明史》記載,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開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與巡撫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戰鬥打了七天七夜起義軍也沒能拿下開封,李自成只好暫時撤軍。

不久,李自成帶了三萬大軍再次攻打開封,但開封府在巡撫高名衡和總兵陳永福誓死防守下,起義軍打了好久還是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有點著急的李自成就琢磨著怎麼拿下開封城,二月十七日這一天,李自成帶人在開封城下觀察敵情時,被開封總兵陳永福的兒子陳德在城頭一箭射中了左眼。

在《明史.李自成傳》中這麼記載李自成攻打開封時中箭的故事:

“遂乘勝陷南陽、鄧州十四城,再圍開封。巡撫名衡、總兵陳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龍等。”

後世根據“射中自成目”這句話,推斷李自成的眼睛應該是被射瞎一隻,所以,明代文獻中都把李自成稱作“瞎賊”。

那麼,李自成既然是瞎了一隻眼的“獨眼龍”,為何在我們看到的他的畫像和影視劇中,李自成的眼睛完好無缺呢?這裡面原因很複雜。


🛡首先,根據《永昌演義》記載,李自成的眼睛被軍中神醫老神仙陳士慶給治好了。而且射李自成的陳德的父親陳永福後來還投降了李自成,《明史·李自成傳》中這麼記載:

“……陳永福,先射中自成目,保山巔不敢下,自成折箭為誓,招之,亦降。……”

可見,李自成可能只是被射傷了眼睛,後來被醫生治好。要不然,他也不會接受一個射瞎自己眼睛的仇敵。

🛡其次,《明史》畢竟為清朝所撰寫,成王敗寇,對於勝利者來說,故意抹黑失敗者形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次,我認為李自成被醜化成“獨眼龍”形象是統治者的一種攻心手段,他們妄想誇大戰果來打擊農民起義軍的信心,同時增強朝廷軍隊的戰鬥勇氣。

🛡最後,李自成作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為了拔高他的光輝形象,後世不願意把他描繪成一個“獨眼龍”,這樣也體現了勞動人民對勇敢反抗者的由衷敬仰。比如姚雪垠的小說中描述的就是射中了李自成的面部,而並非眼睛。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李自成到底是不是個“獨眼龍”,歷來眾說紛紜,但根據以上分析,我個人傾向李自成被射中的應該是面部,而不是眼睛。之所以他被醜化成一個“獨眼龍”形象,就是因為統治階級對他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不惜用誇大戰果甚至改寫歷史的無聊方式來洩憤而已!


本文參考文獻:《明史.李自成傳》、《永昌演義》


墨雪問心


近些年,流行李自成是“獨眼龍”的觀念。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獨眼龍”這事有爭議。

已故作家姚雪垠寫了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他對明史及李自成有深厚研究,僅寫李自成在攻打開封查看地形時被明守軍用箭射傷,臉上留有疤痕。己故明史專家吳晗也沒說過李自成是“獨眼龍”。

說李自成是“獨眼龍”也有根有據,很詳細。《明史》記載:李自成帶人在開封城下觀察敵情時,被開封總兵陳永福的兒子陳德在城頭一箭射中了左眼。

李自成被射中是可能的,但是不一定成為“獨眼龍”。試想,1、李自成如果是“獨眼龍”,那麼李自成模樣將是非常明顯,清軍和南明軍隊或者地方民團鄉民等殺死李自成也好,李自成出家或者隱居也罷,都是容易辨別出來的,不致於李自成最終歸宿誰也沒有確認下來。2、李自成如果是“獨眼龍”,那麼當時滿清、明朝廷以及李自成敵對勢力一定有可能在這方面大力喧染,作文章。現在,查不出這類文章,所以李自成不一定是“獨眼龍”。3、李自成是公認的武術高手,久經戰陣,應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水平,尤其觀察敵情是冒險行為,不能不小心謹慎,所以輕易不至於被射瞎眼睛。像項羽、李世民、趙匡胤等都是武功高手,精於騎射之人,在千軍萬馬中爭戰也沒有要害部位傷得特別嚴重情況。4、李自成攻入河南後勢力大增,有眾多軍隊,到開封偵察敵情身邊也不乏武功高強之人,這些人也應該注意保護李自成,不致於被射瞎成“獨眼龍”。5、明朝和滿清有些史料也不一定十分準確,像滿清說鄭成功害死魯王朱以海,後來考古發現魯王不是鄭成功殺害的。專家認為滿清抹黑了鄭成功。說李自成是“獨眼龍”也可能存在抹黑李自成現象,畢竟李自成是明朝和滿清的敵人。“勝是王侯,敗者寇。”史書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


大白白野


是的,在歷史上李自成確實是一個獨眼龍。這是李自成在第一次進攻開封城時,被守城的士兵射中。

他的眼睛被射傷是發生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的事情,當時的李自成在河南復起,攻陷河南府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李自成的隊伍本來只有幾萬人,力量弱小,直接進攻洛陽城是不可能攻下的,但是李自成在攻打洛陽時,有士卒叛變,為李自成打開洛陽的北門,李自成直接進入洛陽,李自成在得到洛陽之後,力量得到極大的增強,於是開始了對於開封的進攻。

要知道福王朱常洵是一個很貪婪的人,王府的金銀和武器裝備十分多,按照《汴圍溼襟錄》的記載:洛為王國,積藏素饒,且多戰具。城破,金帛子女悉為賊有。其所降之兵,皆邊陲勁旅。由於福王府的財富使得李自成的隊伍從數萬人發展到了數百萬,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的目標就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開封城。當時開封城內有兩支部隊。但是此時都已經外出,遊擊高謙的部隊隨撫臺李仙風往河北剿寇,洛陽被攻打後高謙和李仙風趕往洛陽。另一支則因為聽聞洛陽有警,由副總兵陳永福率領馳援。開封是空城。

開封也有一個親王,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後裔,封號是周王。面對李自成的進攻,巡按高名衡下令安排防守,同時周王朱恭枵以八百王府衛士投入戰鬥,而且把王府的大批金銀直接搬上城頭,立下文書:

打死一個敵人賞五十兩;能夠退敵、解圍者,賞十萬兩,外加保奏皇帝授升官職。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日,闖軍到達開封對於開封發動進攻,城內的百姓和衙役抵禦李自成的闖軍,闖軍在連續攻打下並不能夠攻下開封城,在二月十六日,副總兵陳永福率領軍隊回到了開封城。

陳永福的手下的軍隊都是開封人,他們顧念家人,所很快回到開封,但是開封城被李自成圍住,為了回到開封城,陳永福發動了夜襲進攻李自成,在折損數百人之後,陳永福到達開封之後。開封城的民眾歡呼,由於有了正規軍,城池將會更加安全。在二月十七日,闖軍再次進攻開封的時候,當時的開封城門居然打開了,陳永福率領軍隊出城門準備作戰,闖軍看到有士兵出城,於是稍稍退卻,這使得陳永福也很奇怪,害怕中計,退回城池。

在這一天,李自成在得知消息後,前往開封城外探查開封城的情況,李自成化裝成普通士兵的樣子,偽裝在自己的部眾中,來到開封城下窺視明軍的佈防。當時的開封城上看到敵軍來襲,按照慣例用箭射這些闖軍,其中的一箭射向了李自成,《守汴日誌》記載:“中左目下,深入二寸許,抱頭驚擁而去。始知為闖賊也。當然了,關於這個射箭者在歷史記載裡有陳永福、陳永福之子陳德和小卒謝三這三種說法。明軍獲得如此重大戰果。從此李自成就成了“獨眼龍”。闖軍也因為這樣而退。

關於李自成射傷左眼的說法也有佐證,那就是李自成之死。

《明史》記載,李自成被清軍一路追擊,連番大敗,從北京敗退到西安,隨後又從西安敗退到了武昌東面咸寧,最後到達了九宮山一帶。順治二年(1645年)秋九月,李自成留李過守寨,自己率領二十親信騎兵,前往打探消息,被當地村民所殺。農民當時剝掉李自成的衣服,得到了龍衣和金印,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眇一目,也就是一個眼睛瞎了,《明史》記載: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可見李自成確實是瞎了一隻眼睛,這個獨特的特徵已經廣泛被當時的人們知道,已經成為了李自成的一個獨有的特徵。

其實歷史是很奇妙,按照歷史記載的李自成應該是一個“獨眼龍”。


人者仁義也


正史明史以及許多野史中都說李自成被射瞎一隻眼睛,現在許多史家也認為李自成是獨眼龍。但細分析,正史明史是清人寫的,清人恨李自成自然往壞處寫。野史是文人寫的,李自成對知識分子不好,文人也不會說他好。因此正史與野史都難以讓人百分之百的相信。

再看姚雪垠的《李自成》卻是這樣說法:第一次攻打開封府時,李自成親自去城外考查地形,被敵人射中面部,所以左眼正下方留下一個傷疤。

我們應該相信那個說法呢?個人認為:姚雪垠的說法是比較靠譜的。理由是,李自成在考察敵情時中箭,如果正好射中眼睛必會傷及大腦,按當時醫療條件不可能治癒,甚至因此喪命。再說,那支箭儘管是有慣性,但李自成不可能一點防備措施都沒有。李自成被射中面部,眼下方留下傷疤是可能的。

筆者僅是一孔之見,切勿苛責。



文海墨韻


依照姚雪垠的《李自成》中的說法:第一次攻打開封府時,李自成親自去城外考查地形,被敵人射中面部,所以左眼正下方留下一個傷疤。但是在正史明史以及許多野史中都說李自成被射瞎一隻眼睛。而且現在許多史家也認為李自成此後成了獨眼龍。我們應該相信那個說法呢?

我個人認為:姚雪垠的說法是最靠譜的。其實正史這東西也不是都可信的。因為明史是清人寫的,清人恨李自成,自然會把他的事往壞處想了。另外大家都認為的也不一定靠得住。因為不管正史還是野史,都是文人寫的。如果這個人物對知識分子不好,文人們自然不會說他的好話。所以野史把李自成的事往壞處說也有可能。

大家想,既然李自成是在城下考查敵情時中了敵人的箭,那箭自然是自上而下射擊隊來的。如果射中眼睛。眼睛後面是什麼?就是大腦啊。也就是說,那箭如果射中眼睛後會由於慣性繼續前進而深入大腦,人會沒命的。總不會那箭當好射到眼睛就成了強駑之末,不再前進吧。箭是自上而下射來的,再沒有力量,就靠箭的重力也會射穿人頭的!所以這樣的常識為何史家都沒有想到呢?


歷史—小當家


眾所周知,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後繼承“闖王”之號。多少年以來,李自成在人們心目中都是一個高大英武的形象,騎著戰馬,身披戰袍,一雙眼睛爍爍放光,好不威風。可最近查《明史》,卻發現李自成應該沒有畫像上那般英武,按照《明史》所載,李自成進北京時應該是個“獨眼龍”。

李自成是怎麼變成獨眼龍的呢?《明史》裡記載得很清楚。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進攻河南,殺福王朱常洵,士兵煮福王血,混以鹿肉醬,名曰“福祿酒”。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將福王府的金錢賑濟饑民後,移師攻打開封。周王朱恭枵聽說李自成大軍殺來,忙用庫存黃金招募死士,與巡撫都御史高名衡等人固守。自成攻打了七天七夜沒有拿下開封,便領兵離去。

李自成攻克葉縣、南陽、鄧州等十四城後,再圍開封。這次李自成帶了三萬大軍強攻,但遭到了巡撫高名衡、總兵陳永福奮力抵抗,仗打得非常慘烈,李自成環攻不克。十七日,李自成在城下巡視時,開封總兵陳永福兒子陳德一箭射中李自成左眼。《明史?李自成傳》“遂乘勝陷南陽、鄧州十四城,再圍開封。巡撫名衡、總兵陳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龍等。”

按《明史》所載,箭射中李自成眼睛,李自成肯定就變成了“獨眼龍”,因為箭不把眼睛射瞎,也不叫射中。如果箭射到臉上其他部位,也不叫“射中自成目”。所以,從崇禎四年三月以後,李自成的形象應該是“獨眼龍”。正因如此,李自成在明代文獻中被稱作“瞎賊”。

既然李自成是“獨眼龍”,為什麼李自成的所有畫像都兩眼好好的呢?影視劇裡的李自成眼睛也是好好的,只是左眼下留了一道疤。這大概有兩個原因。

一是《明史》為清朝所寫,有可能故意抹黑李自成形象。當時李自成中那一箭,並非射中眼睛,而是射中面部,姚雪根在小說裡就是這麼寫的。

二是現代人拔高李自成形象,不希望一個農民起義領袖是個“獨眼龍”形象,所以改寫了《明史》,讓李自成中的那一箭沒有射中眼睛,而是射中了面部。

由此可見,後人的好惡是可以改變歷史的,喜歡一個人,就把他往好處寫,憎恨一個人,就把他往壞處寫。清人說李自成是“獨眼龍”,我們說李自成不是“獨眼龍”,到底李自成是不是“獨眼龍”?只有真正見過李自成的人才知道。

雖然官方歷史可以根據好惡改寫,但大量野史卻說李自成是“獨眼龍”,與我們經常看到的李自成形象判若兩人。野史雖多流於傳說,但傳說也並非空穴來風,就是編也有個根據。

其實,歷史就是歷史,後人沒有必要掩蓋或是篡改。李自成就是“獨眼龍”又怎樣?他率領千軍萬馬推翻了明朝,怎麼可能因為一隻眼睛而使他的名聲大打折扣呢?替古人擔憂的人應該是多慮了。






歷史回放機999


洪武初年,朱元璋為定都何地猶豫不決,洪武元年四月,朱元璋親自到開封實地考察,結果他對開封很滿意,一度決定要定都於開封,畢竟開封也是北宋的故都,並且當時朱元璋帶領的紅巾軍就是為了“光復大宋山河”才起兵的。“天下義軍共主”的小明王韓林兒也曾在開封建立“龍鳳”政權。後來,因為劉基等人的阻攔,所以才沒能定都開封。

但是,朱元璋對定都開封仍然抱有希望,於是他在開封修建了一座大城,並且讓他的第五個兒子朱橚鎮守開封。開封也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也是中原第一都會,它的規模僅次於北京和南京。

李自成佔領洛陽之後,殺掉了明朝福王,隨後親率3萬精兵進攻開封,組織將士環城挖洞,向城內發射了大量火炮。

但是,他遇到了開封總兵陳永福。雖然陳永福名不見經傳,但他卻是明末一個軍事天才。

陳永福率大軍死守開封,城裡的周王也吸取了洛陽福王的教訓(洛陽被圍以後,福王沒有出錢犒勞守城的將士,城破之後被殺),他散盡家財,宣佈只要殺死農民起義軍一人,就可以得到賞銀一兩,後來又提高了賞銀。

在周王的支持下,陳永福沉著冷靜,他帶領守城官兵利用開封城城高炮大的優勢,用重武器鎮壓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將開封圍了七天七夜,依然無法攻破開封。

李自成久攻不下,內心非常的焦慮,於是有一天他趁著夜色親率一支偵查騎兵,靠近開封城觀察敵情。

恰巧,陳永福正在城牆上巡視,他突然發現了李自成的騎兵,看領頭者器宇不凡,於是命手下遞過弓箭,親自彎弓,一箭射去,只聽一聲慘叫。騎兵立即退去。陳永福當時也沒有在意。第二天他才知道被射中的人,竟然是李自成!正好射中了李自成的左眼,從此李自成就成了“獨眼龍”。

後來,開封被水淹,陳永福只好帥兵突圍而出。崇禎十六年,陳永福與孫傳庭攻擊李自成,因為部眾潰退而大敗。隨後李自成親自招降了陳永福,兩人折箭為誓,李自成絕不會追究陳永福的一箭之仇,後來李自成又封陳永福為文水伯,陳永福從此跟隨李自成。


公元前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畫像中,李自成騎著高頭大馬,身披獵獵戰袍,瞪著炯炯有神的雙眼,威風凜凜的進了北京城。可是《明史》中卻記載著進北京城時的李自成是個“獨眼龍”。

李自成在觀察敵情時被射中眼睛

根據《明史》記載,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開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與巡撫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戰鬥打了七天七夜起義軍也沒能拿下開封,李自成只好暫時撤軍。

不久,李自成帶了三萬大軍再次攻打開封,但開封府在巡撫高名衡和總兵陳永福誓死防守下,起義軍打了好久還是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有點著急的李自成就琢磨著怎麼拿下開封城,二月十七日這一天,李自成帶人在開封城下觀察敵情時,被開封總兵陳永福的兒子陳德在城頭一箭射中了左眼。

在《明史.李自成傳》中這麼記載李自成攻打開封時中箭的故事:

“遂乘勝陷南陽、鄧州十四城,再圍開封。巡撫名衡、總兵陳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龍等。”

後世根據“射中自成目”這句話,推斷李自成的眼睛應該是被射瞎一隻,所以,明代文獻中都把李自成稱作“瞎賊”。

那麼,李自成既然是瞎了一隻眼的“獨眼龍”,為何在我們看到的他的畫像和影視劇中,李自成的眼睛完好無缺呢?這裡面原因很複雜。

首先,根據《永昌演義》記載,李自成的眼睛被軍中神醫老神仙陳士慶給治好了。而且射李自成的陳德的父親陳永福後來還投降了李自成,《明史·李自成傳》中這麼記載:

“……陳永福,先射中自成目,保山巔不敢下,自成折箭為誓,招之,亦降。……”

可見,李自成可能只是被射傷了眼睛,後來被醫生治好。要不然,他也不會接受一個射瞎自己眼睛的仇敵。

其次,《明史》畢竟為清朝所撰寫,成王敗寇,對於勝利者來說,故意抹黑失敗者形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次,我認為李自成被醜化成“獨眼龍”形象是統治者的一種攻心手段,他們妄想誇大戰果來打擊農民起義軍的信心,同時增強朝廷軍隊的戰鬥勇氣。

最後,李自成作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為了拔高他的光輝形象,後世不願意把他描繪成一個“獨眼龍”,這樣也體現了勞動人民對勇敢反抗者的由衷敬仰。比如姚雪垠的小說中描述的就是射中了李自成的面部,而並非眼睛。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李自成到底是不是個“獨眼龍”,歷來眾說紛紜,但根據以上分析,我個人傾向李自成被射中的應該是面部,而不是眼睛。之所以他被醜化成一個“獨眼龍”形象,就是因為統治階級對他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不惜用誇大戰果甚至改寫歷史的無聊方式來洩憤而已!


遠源流暢


自從溫州晚報登了篇《獨眼李自成與水淹開封城》後,關於李自成是獨眼龍的說法就流傳開了。

根據史料考證,射中李自成眼鏡的是開封守將陳永福。

但是他只是射中了眼下,但沒有瞎,留下了傷疤。

目前正史,以及當時流傳下來的畫像,現在的雕塑等資料顯示,都沒有關於李自成是獨眼的證據。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水淹了開封城,現在開封城的考古中還可以看到當初水淹留下來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