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在南宋地位如何?

中孚鑑


提到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將領,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先想到抗金名將岳飛,他位列“中興四將”之首,功績卓著、彪炳千秋,受到後世的喜愛。除了岳飛,在南宋建立的過程中,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三將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中,韓世忠在黃天蕩之戰中截擊金國軍隊,大敗金兀朮;劉光世保衛江南,位列抗金“七王”之首;張俊雖然早年多次打敗金軍,但後期轉而主和,又貪婪愛財,晚節不保。除去岳飛,最為人們所知的中興將領或許就是韓世忠了,那麼,韓世忠在南宋地位如何呢?

宋哲宗元祐四年(1090),韓世忠出生在位於今陝西省綏德縣的一個普通農家,據《宋史》記載,他“風骨偉岸,目瞬如電。早年鷙勇絕人,能騎生馬駒……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挽強馳射,勇冠三軍。”可見,韓世忠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行伍天分,生來具備成為優秀將領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崇寧四年(1105)時,宋朝的西北鄰居西夏發生騷亂,“世忠斬關殺敵將,擲首陴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俄復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鬥,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眾大潰。”可見其作戰勇猛、毫無畏懼。

紹興四年(1134),金國人連結他們所扶持的偽齊政權君主劉豫,分數路兵馬討伐宋朝,皇帝下詔鼓舞韓世忠,他則“感泣曰:‘主憂如此,臣子何以生為!’”於是在自軍的退路處修築柵欄,以示絕不退縮。隨後,韓世忠又使用和金軍相似的軍旗,在交戰時讓對方難以分清敵我。

史載:“世忠傳小麾鳴鼓,伏兵四起,旗色與金人旗雜出,金軍亂,我軍迭進。敵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勁騎四面蹂躪,人馬俱斃。世忠復親追至淮,金人驚潰,相蹈藉,溺死甚眾。”這一歷史事件,史稱“大儀鎮大捷”,捷報傳到朝廷中,皇帝大喜,下詔道:“第優賞之。”

後來,岳飛蒙冤而死,但群臣都畏懼秦檜的淫威,於是不敢發聲,“世忠獨攖檜怒。又抵排和議,觸檜尤多。”人們勸說韓世忠不要招惹權勢如日中天的秦檜,他則義正詞嚴地回答道:“今畏禍苟同,他日瞑目,豈可受鐵杖於太祖殿下?”

《宋史》評價韓世忠道:“嗜義輕財,賜齎悉分將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此外,他還“知人善獎用”,提拔了許多的優秀將領。後來,他交出兵權,告老還鄉,但他“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到了晚年,韓世忠喜好佛教,性情淡泊,自號為“清涼居士”。

宋高宗趙構在大儀鎮大捷後曾經評價韓世忠道:

“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就連遺臭萬年的秦檜也不由得對高宗皇帝說道:“臣嘗語世忠、俊,陛下倚此二大將,譬如兩虎,固當各守藩籬,使寇不敢近。”

韓世忠晚年時被封為潭國公、鹹安郡王、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並在去世後“進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宋孝宗時,韓世忠被追封為薊王,並獲得了“忠武”的諡號,皇帝還親自為他寫下“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以示嘉獎,可謂地位十分尊崇。


鄧海春


韓世忠,字良臣,南宋名將, 韓世忠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 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 的叛亂中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宣和二年,江南發生方臘起義,韓 世忠為偏將隨王淵出兵鎮壓,以伏兵擊敗起義軍, 王淵贊他:“真萬人敵也。”他又乘勢追擊方臘至睦 州清溪桐,俘獲方臘,以功轉承節。宣和三年 ,隨劉延慶出兵燕山收復 被金所掠失地。宋軍被金兵一擊即潰,唯韓世忠率 50餘騎抵滹沱河,出敵不意,擊敗金兵。之後,他又隨軍擊山東、河北小股地方武裝起義。

南宋初,金兀朮將大舉南犯,攻破臨安,韓世忠奏請於長江上伏兵截擊北歸的金兵,宋高宗准奏。於是韓世忠便引兵到鎮江,屯兵在金山,與金兵大戰黃天蕩48天,使兀術軍無法奪路北歸。宋金和議之後,韓世忠上疏言秦檜誤國,乞解樞密職,又上表請求退休,於是被罷為禮泉觀使、奉朝請,封福國公,自此,這位抗敵多年的名將杜門謝客,不言朝事。



宋孝宗趙即位後,為順民意,不僅平反岳飛的冤獄,也為韓世忠昭雪,追封韓世忠為“蘄王”,諡號“忠武”,賜予蘇州靈巖山建墓。他的墓高8.35米,碑上刻著宋孝宗親筆寫的“中心佐命定國元勳之碑”10個大字,碑文13900多字為趙雄奉敕所撰,由周必大書寫,共88行,每行150字左右,記載著韓世忠的生平事蹟。


韓世忠的墓碑之高,碑文之長,均為世所罕見,他的墓碑原高三丈,現為一丈三尺(4米多),有 “天下第一名碑”之譽。


天天開心歷史


韓世忠:漢族。生於1090年1月26日,卒於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別號潑韓伍,韓忠武,韓蘄王。晚年自號清涼居士。系延安(即今陝西米脂)人。南宋抗金名將,著名詞人。與岳飛,張俊,劉光世並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是名符其實的西北漢子。生得身材魅偉,勇猛過人,性烈且剛直不阿。其出身貧寒,十八歲那年應募從軍。他富於民族氣節,英武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在平定各地叛亂的過程中也作出了不凡的貢獻。

他為官剛直正派,不肯依附奸臣秦檜。不顧個人安危,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

韓世忠與岳飛同為南宋中興名將,是堅定的對金主戰派。甚至韓世忠的言辭和行動比岳飛更為立場鮮明和激烈。是南宋時期頗有影響力的人物。

公元1151年(即紹興二十一年),韓世忠逝世,終壽63歲。被追認為太師,通義郡王。

宋孝宗時,被追封為蘄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即1176年)諡號“忠武”。

有詞作《臨江仙》,《南鄉子》等傳世。





客家老八股


紹興和議達成後,金國答應放回被關押在北方的宋高宗之母韋氏和宋徽宗的梓宮。宋高宗親自到平鎮迎接,以隆重的皇家儀仗迎接韋氏。宋高宗看到母親後,“喜極而泣”,非常高興。不料韋氏撇開宋高宗和秦檜、張俊等宰執大臣,獨問宋高宗道:“孰是韓世忠?虜中皆知其名!”搞得宋高宗和一眾大臣面面相覷,非常難堪。由此可見,韓世忠在南宋的地位該有多高了,假如他沒有這個地位,深陷敵營十五年的韋后能如何得知?這肯定是金人都在盛傳韓世忠的勇猛和戰功。

另外,當韓世忠和張俊因苗劉之變勤王有功,被授予節度使時,岳飛還只是一個正七品的東京留守司統制,由此可見,韓世忠在南宋的資歷多麼深厚。而韓世忠與張俊最大的區別是,韓世忠一心抗金,戰功卓著,有如今地位,全憑努力所得。而張俊是一個冒功領賞,專事諂媚,唯宋高宗和秦檜馬首是瞻,說白了,他的地位全是憑拍馬屁所得,含金量相比韓世忠,簡直是天壤之別。


歷史的小學生


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宋室成員被一網打盡,唯康王趙構逃過一劫,稱帝南逃,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韓世忠於鎮江黃天蕩之戰中以八千兵力堵截金將完顏宗弼部十萬餘人,相持四十八日,對金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黃天蕩一戰可以說是南宋能夠苟安於南方的關鍵一戰。自此之後,金軍再不敢輕易南下,南宋政權得以在南方站穩腳跟。

而在苗劉兵變時,韓世忠聯絡重臣呂頤浩、張浚,並與張俊、劉光世等起兵勤王,使宋高宗趙構得以復辟,對趙構有救駕之功。

由於兵權在握,能征善戰,韓世忠也因此受到重用,累任太尉、樞密使這樣的高官。

可以這麼說,南宋之所以能夠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繼續能在南方建立統治政權,並苟延殘喘了百餘年,韓世忠乃首功之臣,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足球盛典吧


韓世忠是南宋四大中興名將之一,任過宣撫司 相當於現在的集團軍司令一職 但宋朝重文抑武 既使戰功很大 也不能進入中央參與機樞


海納百川198530351


韓世忠在岳飛入獄後就不見部下,不上班,每天騎驢帶著書童遊山玩水了,再加上他救過宋高宗三次命所以得以保全善終最後和梁紅玉葬在蘇州。韓世忠征戰勇敢身上的傷疤不說了就是兩隻手只剩七個手指了,他可不是道德模範他逼死部下強槍部下的妻子!但他是有大義的人!


那是易烊千璽jfs


秦檜第一個下手的是韓世忠,而不是岳飛。岳飛當時和秦檜關係相當不錯。是岳飛告知韓世忠秦檜要動他,韓世忠找趙構,他對趙構有救命的恩情,才算保住命。這也是秦檜和岳飛決裂的導火索。

南宋中興四大將,岳飛死,其他三人也被收了兵權,折騰的不輕。趙宋官家和文臣,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不能讓武將獨立掌軍,一直到宋亡都是如此。


和順聚


比張俊低,比岳飛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