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津式高蹺

營口津式高蹺

營口津式高蹺

  源於天津衛(天津市周圍縣),俗稱“衛蹺”。清朝末年隨天津移民傳入營口,活躍於營口市區西部漁民和船工中間。1861年營口開港後,由老藝人發起組織天津高蹺秧歌隊,主要成員有漁民、船工和手工業作坊工人。節日裡走街串巷表演,偶爾為商業服務,在營口西大廟、大石橋迷鎮山廟會上影響廣泛,興盛一時,逐漸成為營口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支新花。

  營口津式高蹺氣氛紅火熱烈,風格古樸豪放,蹺身高於其他高蹺,又稱“高腿子高蹺”,屬“冀蹺”,是河北省高蹺流派之一。又多有高難動作,區別於本土的遼南高蹺。津式高蹺表演內容大都取材於勞動生活、民間傳說,情節簡練、蹺技精湛,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營口津式高蹺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檔案史志管理中心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