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自己眼中的父母,楊絳寫自己眼中的父女,錢鍾書寫自己眼中的母女。這原本是一個非常有愛的設想,但是錢瑗病了,癌症。1996 年10 月,錢瑗已經非常虛弱,她請求楊絳,讓自己先寫《我們仨》,她要把自己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寫下來。於是,躺在病床上的錢瑗,在護士幫助下斷斷續續寫了5篇,到最後連飯都吃不下去了,還在寫。楊絳不忍女兒受罪,就勸她停一停。可誰知這一停,竟再沒能拿起筆來。


《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等錢鍾書也去世之後,楊絳在痛苦和思念中掙扎了四年,然後拿起筆,用心記述下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的點點滴滴,並結成回憶錄《我們仨》。很多讀者第一次讀《我們仨》的時候,都覺得讀不懂,因為楊絳在《我們仨》的第一部分,都是在寫關於“客棧”,“小船”,“古道長亭”,“楊柳成蔭”等內容,和現實生活,幾乎沒有關係。但其實,這是楊絳做的夢,楊絳在用夢境的方式回憶著丈夫和女兒將要離去時的過程,讓死亡變得不再可怕,反而有些許溫馨。現在想想,類似“長亭”,“柳樹”等意象,不正是代表著即將到來的離別嘛。

《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直到第三部分,楊絳才開始講述他們一家三口的故事。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對楊絳說:“我沒有訂婚。”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像一個“登徒子”,但楊絳的回答是:“我也沒有男朋友。”兩個人就這樣在一起了,只一眼,便已確定了一生。後來錢鍾書還在用一首詩表達了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接著兩人成婚,不久後一同出國留學,在牛津,兩人迎來了錢瑗的降生,一家三口正式“到齊”,楊絳還說,女兒和爸爸是最好的“哥們”。


《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當時兩人在外遊學,錢鍾書在外讀書,楊絳就攬下了家裡的一切雜活,洗衣做飯,無所不能,家庭雜事幹完了,還會跑去錢鍾書就讀的學校去旁聽。而錢鍾書在楊絳眼裡就是個“孩子”,一輩子分不清左右腳,也不會繫鞋帶,但實際上他也是個很細膩的人,會和楊絳一起學做菜,一起去“探險”,還會長期為楊絳做早餐。錢瑗也很懂事,自小便過目不忘。可惜後來戰爭爆發,一家人不得不四處漂泊,但是仍然不忘專心做學問。再後來好不容易在三里河寓所安定下來,卻年事已高。但楊絳和錢鍾書依舊相敬如賓,古稀之年還會互相給對方理髮。


《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這一家人,丈夫用自己的“笨手笨腳”,換來了妻子的悉心照料,也成就了自己極高的文學造詣;妻子柔中帶剛,張弛有度,被世人稱為“大先生”,還和丈夫演繹了一段長達63年的“神仙愛情”;女兒也是妻子的生平傑作,錢鍾書眼裡的“可造之材”,爺爺心中的“讀書種子”。一家人都是驚世大才,卻不貪戀所謂榮譽名聲,只知道研究學術。最有代表的一件事就是,錢鍾書因《圍城》出名了,《東方之子》要來採訪他,結果他拒絕了。事實上,讀完《我們仨》,會覺得他們是不是名人都不已經重要,重要的是字裡行間裡的親情與愛情,千山萬水,都在一起。


《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當90多歲的楊絳,回憶起這些63年的生活瑣事時,淚腺一定是很溫暖的,所以《我們仨》也是一本很溫暖的書。但這不僅讓人想起的路遙的《人生》,《人生》裡的高加林,幾乎可以算是這一家人的“反轉版本”,高加林一生都在追求物質生活,渴望被認可,被羨慕,可到最後,他還算是回到了老地方,而且一無所有。但話說回來,有人喜歡安貧樂道,就有人喜歡榮華富貴,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的選擇,只是在追求自己認為的幸福生活時,記得關心一下在乎自己的人。


一百歲感言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我們仨》楊絳的婚姻建議:只有遇到真正的愛情,才值得走進婚姻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